图书介绍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仲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1024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116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1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 汤志钧1
前言 张仲礼1
总论1
研究对象1
上海自然地理与古代历史沿革7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与关节点11
城市发展规律初探16
近代上海城市特点19
若干理论问题28
经济篇37
第一章上海城市经济的近代化37
城市经济繁荣的历史前提37
开埠——城市经济近代化的起始点43
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53
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以外贸为先导59
“黄金时期”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66
示范作用和积聚效应79
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几点启示87
第二章内外贸易推动上海城市发展93
开埠前的国内外贸易93
直接对外贸易随开埠而兴起101
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和发展127
贸易枢纽地位的确立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42
第三章交通拓展与近代上海的崛起173
利弊相因的自然条件及封建航运业174
近代航运业的拓展与东方明珠的腾起180
航道与港岸近代化及若干经验教训205
近代城市的必备条件——市内交通近代化219
电讯、铁路、公路与上海近代城市236
第四章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252
开埠后随外贸增长而发展的初期金融活动252
形成汇丰银行统治的早期金融体制261
三大金融势力的形成和对汇丰银行统治的金融体制的挑战274
基本形成功能比较完整的近代上海金融中心294
第五章近代上海工业结构的不平衡性和演化轨迹315
工业部门结构的历史演变316
工业资本所有制结构发展的特点332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366
工业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390
工业产品结构的演化分析405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历史演进评析422
第六章房地产业和近代城市建设436
房地产业奠定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436
市政管理和财政情况457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475
第七章上海工商团体的近代化509
传统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和变化509
近代工商同业团体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535
社会革新潮流的推进与上海商会的兴衰564
政治社会篇599
第一章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变599
开埠前的封建地方统治599
华洋杂居和工部局的设置602
三权分立的租界政权体系607
华界传统管理体制的突破628
民国建立了市政府636
第二章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644
市政会议与集体讨论644
各部门及其人员职责的明确648
重视市政法规的制订、公布655
选用专业技术人才和人员663
提出、制订报告、总结和计划成为一项工作制度668
第三章上海:各种政治力量必争之地674
中国政治大舞台674
资产阶级改良派大本营678
资产阶级革命派集散地与活动中心687
中国国民党的活动基地697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701
第四章市民的群体构成与政治趋向712
从乡民、邑人到市民712
不同步转变与不和谐共处731
非传统近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异趋753
劳资两大阶级的产生、特点及早期劳资争议781
第五章上海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与劳资问题781
20—40年代劳资问题的激化及其原因790
上海统治当局应付劳资问题的政策及其得失819
第六章 帮会与上海社会841
帮会溯源842
青洪帮在上海847
上海帮会组织形式的变迁861
文化篇879
第一章在吴越文化圈879
——开埠以前的上海文化879
后来居上879
士风丕变885
第二章开埠以后:西方文化输入势如潮涌897
西方物质文明输入历程897
译书机构与内容概观907
新式文化传播媒介:报纸刊物之风行925
新式学校带来新风932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碰撞、认同与排拒937
世界观念:从“夷场”到“洋场”938
市民意识:居民与市民940
价值观念:义与利944
民主观念:君与民、男与女955
科学技术:天与人,移植、变通、托古961
碰撞的回响:认同与排拒967
第四章启蒙宣传与教育中心970
启蒙宣传中心970
开启民智从教育入手979
20世纪教育界盛况992
第五章全国文化中心形成与发展1021
上海特殊地位之形成1021
新型知识分子集结1024
文化中心形成1029
民国初年:新文化发源地1041
二三十年代的繁荣1052
第六章大众文化五彩缤纷1066
适合市民口味的画报1067
通俗文学长盛不衰1073
新剧应时而起因时而衰1087
新兴艺术品种电影异军突起1105
各种戏曲荟萃一地1120
第七章“海派”——近代市民文化之滥觞1130
“海派”源流1130
“海派”内涵1139
“海派”定义1154
后记1160
热门推荐
- 3770022.html
- 1005767.html
- 1846910.html
- 2845029.html
- 3888805.html
- 193908.html
- 2832833.html
- 2418009.html
- 1985947.html
- 3248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7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0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1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8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