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子答问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修明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ISBN:75511207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老子答问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老子其人1
一、姓老,还是姓李?1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3
三、籍贯和乡里5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7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9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10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12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13
九、我活了多少岁?马叙伦的考证16
第二章 关于《老子》17
一、《老子》成书年代 众说纷纭17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 著作权属于我老子18
三、文体问题 哲理诗 不是论文19
四、郭沫若关于“关尹”“环渊”的大胆设想21
五、杨朱和《老子》书也没有关系22
六、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译》言之有据,研究《老子》不可不读22
七、《老子》怎么变成了《道德经》?23
八、上、下两篇怎么变成了八十一章?24
九、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26
十、《老子》郭店简本27
第三章 关于“道”29
一、“道”的内涵29
二、“道”为万物之母31
三、玄妙的“道”,超越“绝对理念”和“天理”32
四、“谷神”和“玄牝”34
五、“道”之“精”,唯物还是唯心?36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为主宰39
七、“玄德”云云41
八、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44
九、“道”:幽隐无名45
十、“道”的哲学真谛47
第四章 知识和知识论49
一、“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49
二、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52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54
四、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55
五、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58
六、“绝圣弃智”、“绝学无忧”59
七、“使民无知无欲”是“愚民政策”吗?59
八、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59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61
第五章 人性论63
一、人的本性 性善性恶63
二、节欲行善 纵欲性恶63
三、婴儿无欲论 理学家的说教64
四、“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66
五、奢靡之风的由来66
六、寡欲,“道”的追求67
七、贪官污吏:“盗竽”,强盗头子67
八、“见素抱朴”、“去甚,去奢,去泰”68
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9
十、“恶”的绝端表现:“乐杀人”、“强梁者不得其死”70
第六章 “无为”一:原则73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是对立的73
二、道的本质和行为要求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74
三、虚静恬淡,即无为75
四、无为,是顺应自然,不是什么都不干75
五、通过无为途径,才能有“德(得)”、达“道”75
六、有为是倒退,使社会变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76
七、“为”而不过度;“为”而不为,为所欲为,乃“无为”真义80
八、权势者以“有为”对抗“无为”,玩弄万民,结果以社会灾难、历史倒退付出惨痛代价80
九、饱学之士不应曲解我的“无为”思想81
十、疯狂有为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82
十一、人口问题,环境灾难85
十二、“无为,无事,无味”87
十三、人类文明史几乎都是“有为”的历史,信仰您老子哲学的人太少了88
十四、天地的惩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93
十五、“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95
第七章 “无为”二:政治哲学96
一、论政治哲学“道”是老子政治哲学的组成部分 当权者对老子政治哲学的态度96
二、“道”融合哲学、伦理、政治于一体,归结为权谋是皮相的见解,主体精神即“无为”97
三、“无为”政治的指导思想、治国原则“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98
四、四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思99
(一)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100
(二)民多利器,国家滋昏100
(三)人多伎巧,奇物滋起100
(四)法令滋彰,盗贼多有101
五、治者无为,民自顺化;治者好静,民自端正;治者无事,民自富足;治者无欲,民自淳朴101
六、统治者能正己者不多 社会灾难和罪恶是统治者“有为”的结果102
七、“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103
八、“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105
九、“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106
十、“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107
十一、“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110
十二、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111
十三、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113
十四、“治大国若烹小鲜”114
十五、“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115
十六、礼,乱之首117
十七、“大道废,有仁义”120
十八、再论“盗竽”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121
十九、“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124
二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126
二十一、“心服于德,不服于力”128
二十二、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129
二十三、“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130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131
一、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131
二、“小国寡民”是我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32
三、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133
四、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134
五、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136
六、“三宝”是公平、正义的表达,目的是解决自然和社会的均衡问题138
七、“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139
八、“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142
九、“啬”也是一种“德”(得)上可明道,下可治身,推之可治人143
十、“小国寡民”:“至德之世”(庄子)、“至治之极”(司马迁)146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151
一、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151
二、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152
三、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153
四、“不知常,妄作,必凶”154
五、“自矜者不长”157
六、“自知之明”者强157
七、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158
八、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160
九、“强梁者不得其死”163
十、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164
十一、正确理解“天网恢恢”167
十二、“功成身退,天之道”169
十三、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170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172
一、黑格尔承认您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172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174
三、“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174
四、“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176
五、“正复为奇,善复为妖”177
六、“物壮则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178
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循环论?180
八、《道德经》“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概念和范畴,是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182
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界因对立统一而存在184
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86
十一、“祸莫大于不知足”188
十二、“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189
十三、老子辩证法包含质量互变的定律(韩非的诠释,法家深化了我的思想)196
十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198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199
一、论策略《道德经》的策略思想199
二、正确的策略是对辩证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200
三、老子策略思想:“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原则200
四、老子策略思想“四要”:不为天下先,后发制人,藏而不露,功成身退201
五、“不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败的策略202
六、“其无私,故能成其私”204
七、“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05
八、“善用人者为之下”206
九、“不争之德”水之性“几(近)于道”207
十、“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不是权术,是历史经验,是君子对付小人之“术”211
十一、后发制人,以退为进“微明”是远见,是大度215
十二、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215
十三、阴谋家盗用老子策略作为智囊宝鉴217
十四、“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218
十五、韩非对利器(赏罚)的发挥适应于君权集权的需要220
十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222
十七、防微杜渐,洞察出微“多易必多难”,从难处着手225
十八、“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26
十九、“功成身退”228
第十二章 军事思想229
一、《老子》是一部兵书229
二、我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231
三、对战争的看法 老子是反对战争的233
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者不祥之器”234
五、兵“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235
六、“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239
七、处理好大小国关系,“大者宜为下”240
八、“兵强则灭”242
九、“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243
十、战略战术(一),退守原则:以退为进,以逸待劳,哀兵必胜245
十一、战略战术(二):“以奇用兵”,“正复为奇”247
十二、战略战术(三):“祸莫大于轻敌”250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变成道教?251
一、哲学流派道家怎么变成道教?251
二、我未开门收徒,“开创”道家“学派”都难说251
三、是《道德经》的思想力量和后人的传承,才形成道家学派252
四、从春秋“老学”到汉初“黄老之学”,是思想适应现实的流程253
五、“老”怎么变成“黄老”?稷下学派的形成253
六、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是中间过渡阶段255
七、汉代巫术、巫士和道家思想结合,加上谶纬神学盛行,使道家逐步向宗教变迁255
八、道家“化”了自“胡”而来的佛教?《老子化胡经》257
九、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道教形成在民间259
十、为何形成于民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260
十一、葛洪:道儒结合,官方化,世俗化,宗教化 李姓的唐朝,拉血缘关系,我变成“道德天尊”261
十二、“孔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但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263
附录265
一、老子年表265
二、主要参考书目266
热门推荐
- 1441905.html
- 781145.html
- 483101.html
- 3419158.html
- 517202.html
- 2308473.html
- 3380463.html
- 2008933.html
- 2603510.html
- 1713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5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6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9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6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9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7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