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 秦前红,叶海波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868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监察-政治制度-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家监察改革——从“三驾马车”到“一马当先”1

一、困境:同体监督、资源分散、党纪断层4

(一)行政同体监察:低效、冗员、乏力4

(二)检察同体监督:司法公信力弱5

(三)异体监察受人事财务束缚,收效甚微6

(四)党纪国法衔接障碍,“双规”合法难证7

(五)监察机构资源分散,对象难以周延8

二、改革:从“三驾马车”到“一马当先”8

三、出路:中国宪制与特色监察11

(一)监察委员会的宪制正当性11

(二)监察委员会的制度合理性12

(三)监察委员会的科学性13

(四)监察委员会的党法统一性14

四、结语14

第二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价值16

一、国家现代化与国家权力的合理构造16

二、中国国家权力构造的现状17

三、国家监察:权力制约现代化的尝试21

第三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问题23

一、行政监察上升为国家监察之后监察权的宪法定位25

(一)世界范围内对监察权权力属性的定位25

(二)承认监察权在宪制框架内的独立属性26

二、监察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28

(一)试点期间监察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构建28

(二)监察委员会应该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30

三、监察权在司法权力体系中该如何定位31

(一)监察权独立行使有助于职务犯罪案件程序正义的实现32

(二)适时赋予监察机关调查权,发挥在案件办理中的作用33

四、监察改革后该如何监督制约监察权35

(一)逐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监督制约35

(二)借鉴廉政公署的有益做法优化监督方式37

五、宪法修改与监察体制改革合宪性的关联39

(一)监察体制改革与宪法解释之间存在张力39

(二)监察改革需及时修改宪法的必要性分析41

六、结语:以点带面在试点中逐步构建常态化的监察制度42

第四章 监察制度试点授权的理论反思44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宪法原旨45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宪法文本解读45

(二)全国人大授权的宪法文本解读47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与全国人大授权关系的宪法文本解读51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须遵循的基本原则52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代替全国人大授权的原因54

四、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监督56

五、余论58

第五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宪法界限59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程序61

(一)修法抑或修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61

(二)“人大职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路径63

(三)宪法修订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当程序66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边界67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界限的理论分歧68

(二)宪法根本规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禁区”69

(三)单向权力监督结构与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72

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指示74

(一)宪法根本规范与有限国家监察74

(二)宪法根本规范与有效国家监察76

四、结语77

第六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程序思维80

一、引言:对我国国家监察体制顶层设计内涵的思考80

二、机关思维:行政逻辑在公权力领域的延伸83

(一)行政逻辑的解构83

(二)机关思维的形成及其比较优势85

(三)对机关思维的评说86

三、程序思维: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选择87

(一)程序思维的描述88

(二)程序思维与机关思维的辩证关系89

(三)程序思维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促进90

四、程序思维视域下我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完善建议91

(一)监察权成立环节91

(二)监察权实施环节93

第七章 国家监察制度试点的法治路径95

一、“补白”和“细化”:改革试点的任务96

(一)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法律与法律的实质性修改98

(二)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质是实施法律100

二、国家监察机关产生的法律程序101

三、监察委员会的组织规范105

(一)监察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和地位105

(二)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免权106

(三)监察委员会管辖权的层级分配108

(四)监察委员会的职责与职权108

四、监察职权的行使规范109

(一)监察基准的具体化109

(二)监察措施的程序化110

五、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规范111

(一)负责111

(二)监督112

(三)公开113

六、结语114

第八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修宪之道115

一、缘何修改宪法:改革事关重大宪制结构115

二、何时修改宪法:尚待改革经验成熟之后116

三、如何修改宪法:监督权配置模式的调整117

第九章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逻辑、原则与路径121

一、监察体制的现状及改革缘起122

(一)国家监督权的分散配置122

(二)监督权配置模式的调整124

二、监察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126

(一)先“变法”后“变革”的逻辑126

(二)人大制度的根本遵循127

(三)机构与职能整合的改革思路128

(四)监察权独立行使的改革理念129

三、监察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方法130

(一)监察体制改革与法律的“立改废”130

(二)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32

(三)监察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134

(四)合署办公与党纪国法衔接问题136

(五)监察权行使的监督与制约问题137

四、结语138

第十章 国家监察“全覆盖”的可能与限度140

一、问题的提出140

二、监察机关如何尊重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141

(一)民主集中制:监察机关的从属地位142

(二)议会自律原则:监察权行使的禁区144

(三)监察机关应当如何“监察”权力机关145

三、监察机关如何恪守审判独立的宪法原则147

(一)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宪法“边界”147

(二)审判机关是否受监察机关的监督149

(三)监察机关如何“监察”审判机关151

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限制152

(一)监察体制改革能否突破现行宪法153

(二)宪制核心:监察体制改革的边界155

第十一章 国家监察调查权的性质分析158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调查权抑或侦查权?160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面临的问题160

(二)调查活动并非单一行政调查权162

(三)调查活动具有双重性质163

(四)山西省第一案的意义166

二、留置措施怎样取代“双规”“双指”167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批准(决定)问题169

(一)《宪法》第135条的讨论169

(二)调查活动的批准(决定)权170

(三)批准逮捕权的归属171

(四)山西省第一案的意义172

四、结语173

第十二章 国家监察留置措施的实践透视175

一、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决策和监督176

(一)批准条件待更加明确176

(二)审批主体待统一规定177

(三)备案审查待发挥实效179

二、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实施181

(一)从期限切入研究留置权性质181

(二)留置措施之执行184

三、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的外部衔接185

(一)留置与司法程序的衔接185

(二)留置与纪检程序的衔接190

四、当事人权益何以保障191

五、结语194

第十三章 国家监察调查活动的法律规制195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宜纳人法治轨道196

(一)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接受法律规制之必然196

(二)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程序和属性199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法律规制之路径206

二、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目的原则209

(一)规制调查活动的目的209

(二)规制调查活动的原则210

三、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具体规制215

(一)调查活动的审查批准215

(二)调查活动的执行操作218

(三)调查活动的期限问题219

(四)技术侦查与通缉措施219

(五)调查活动规制之走向221

四、结语222

第十四章 国家监察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225

一、国家监察制度与检察制度226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机关的冲击226

(二)国家监察制度下监察权与检察权的关系231

二、国家监察制度与国家审计制度250

(一)审计职权整合至监察机关有碍审计独立的实现251

(二)审计职权整合至监察机关有碍专业审计的达成252

(三)审计职权的效能包括但不限于贪污腐败的治理253

(四)加强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协作254

三、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的衔接机制255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制度含义255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既有实践259

(三)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法理基础262

(四)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构建路径267

第十五章 国家监察若干具体制度的构想271

一、明确监察机关领导体制,合理规划内部工作机制271

二、探索向省以上人大报告工作,根据工作内容性质分别报告274

三、规范调查权的行使方式,做好与刑事诉讼的衔接277

四、因应监察体制改革,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279

五、合理确定修宪时机,审慎考量修宪内容281

第十六章 余论:法治化反腐及其面临的难题284

一、腐败存量的理性认识284

二、法治化反腐的要素287

三、民意时代的反腐前景与忧虑290

附录: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张元济法学讲座”演讲稿——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逻辑、方法及限度292

后记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