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适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作富总主编;赵瑞罡,邓宇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296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侵犯知识产权罪-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假冒注册商标罪1
第一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概述2
第二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
一、如何认定作为本罪犯罪对象的注册商标2
二、如何认定假冒外国人注册商标的行为10
三、如何认定本罪的客观表现11
五、如何认定以工业品外观设计对抗注册商标的行为17
四、如何认定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商号的行为17
六、如何认定针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18
七、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与侵犯商标权纠纷的区别19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1
一、假冒的注册商标自身与核准注册的不相一致应当如何认定21
二、如何认定反向假冒商标的行为22
第四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一罪与数罪25
一、如何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竞合25
二、如何区别本罪与诈骗罪26
第二章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28
第一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概述29
第二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30
一、如何认定本罪的犯罪对象30
二、如何认定本罪中的“销售”31
三、如何认定本罪的“明知”32
第三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司法认定中此罪与彼罪的界限32
一、如何认定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界限32
二、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34
第三章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35
第一节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概述36
第二节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37
一、如何认定本罪中的商标标识37
二、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否包括服务商标标识37
三、何为我国的商标印制管理的具体规定38
四、如何认定本罪的客观行为表现41
第三节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司法认定中此罪与彼罪的界限41
一、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41
二、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42
三、本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界限43
第四章 假冒专利罪44
第一节 假冒专利罪概述46
第二节 假冒专利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47
一、如何认定假冒专利客体47
二、如何界定假冒专利罪的犯罪对象50
三、如何区分假冒专利犯罪与侵犯专利权的一般侵权行为50
第三节 假冒专利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56
一、如何处理行为人在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上假冒他人的专利的行为56
四、如何处理销售或者购买假冒他人专利的产品57
二、如何认定在侵权产品上标注他人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行为57
三、如何处理行为人既假冒他人专利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57
第五章 侵犯著作权罪59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罪的概述62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62
一、如何理解“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中“著作权人”的范围62
二、如何适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中的“独占”、“独家”、“分售”及普通许可69
三、如何认定是属于“复制”还是属于“发行”行为71
四、如何认定将学位论文在参加答辩的导师中散发的行为73
五、如何认定未经作者同意将已摄制的电影转录于录像带上的行为77
六、如何处理未经作者许可而临摹他人美术作品、署上他人姓名并予以出售的行为79
七、对于制作、出售美术作品之外的“赝品”行为如何认定83
八、如何认定本罪中的“以营利为目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巨大”84
九、禁止出版物是否可成为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87
十、如何认定“合理使用”89
十一、如何区别民事侵权行为与侵犯著作权罪98
一、如何区别“复制发行他人的作品又销售”的行为与单一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99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99
二、如何认定复制淫秽物品的行为100
三、如何认定复制“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的行为101
四、如何对“假冒他人的美术作品”进行处理102
五、如何认定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相关网络犯罪103
第四节 侵犯著作权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111
一、如何确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未遂情形111
二、如何准确理解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预备形态的情形113
三、如何认定假冒他人美术作品时的“着手”115
四、如何确定单位侵犯著作权罪的未完成形态117
一、如何理解侵犯著作权的共同犯罪123
第五节 侵犯著作权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123
二、如何认定共犯情形中的犯罪数额,是平均分配还是负担全部125
第六节 侵犯著作权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27
一、如何认定将属于商业秘密的有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复制发行而致使泄露的行为128
二、侵犯著作权罪作为数额犯能否构成结果加重犯130
三、如何确定及理解侵犯著作权罪为集合犯132
四、侵犯著作权罪是否存在连续犯135
五、如何处理侵犯著作权罪后予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36
六、如何认定“为了更好销售侵权复制发行的唱片,行为人盗用某音像制品公司的驰名商标,大肆销售”的行为137
第六章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39
第一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概述140
第二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41
一、如何认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41
二、如何处理“非法出租自己所购买的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42
三、如何理解适用本罪中的“明知”143
四、如何理解“以营利为目的”145
五、如何适用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单位犯罪问题146
六、如何区别正当销售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48
七、如何区分一般违法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49
八、如何认定通过网络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51
九、司法实践中处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时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154
第三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55
一、如何确定侵权复制品的范围155
二、如何认定“故意隐瞒其产品是侵权复制品的真相而予以销售的行为”156
三、如何对“经有关机关处理而成为赃物的侵权复制品而予以销售”的行为进行处理157
四、如何区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侵权商品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58
五、侵权复制品属于伪劣商品时,如何认定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159
六、如何处理“销售含有淫秽性内容的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60
七、如何区别销售因本人侵犯著作权产生的产品在处理时与单一的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差异161
第四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162
一、如何认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未遂情形162
二、如何通过证据来认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的未遂情形163
第五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166
一、如何理解本罪共同犯罪中的“应当知道”166
二、如何认定单位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共同犯罪167
第六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罪与数罪的认定171
一、如何分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罪数问题171
三、如何处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而销售侵权复制品的牵连行为175
二、如何处理销售伪劣的侵权复制品而发生想象竞合问题175
四、如何处理侵犯著作权后又销售侵权复制品,与侵犯著作权后又销售他人侵权复制品的行为177
第七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179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概述181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问题182
一、如何确定本罪的主体范围182
二、如何理解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罪过183
三、如何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对象189
四、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中的“重大损失”202
五、如何理解适用“利诱”209
六、如何认定双重侵权行为,即以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人,又将其披露、使用或者允许第三人使用的行为210
七、如何处理非法使用合法握持的商业秘密的行为211
八、如何认定间接侵权商业秘密行为212
九、如何区别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与非罪212
十、如何正确适用以阻却犯罪的因素来区分侵犯商业214
秘密行为与正当行为214
十一、如何理解善意第三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217
十二、如何区分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218
十三、如何处理认定商业秘密犯罪中的有关竞业避止问题220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21
一、如何厘清侵犯商业秘密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区别221
二、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泄露公务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223
三、如何区别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内幕交易罪224
四、如何比较利用商业秘密来保护拟申请的专利技术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假冒专利罪227
五、如何处理侵犯商业秘密罪与盗窃罪出现的竞合230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既遂、预备、未遂与中止的认定238
一、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既遂形态238
二、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预备形态240
三、如何把握在侵犯商业秘密未遂犯罪中的“着手”、“未得逞”243
第五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249
一、如何认定共同侵犯商业秘密249
二、如何处理直接与间接侵犯商业秘密人之间的共犯问题250
第六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与数罪的认定252
一、如何处理侵犯商业秘密罪法条竞合现象252
二、如何处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牵连犯、吸收犯问题254
三、如何分析“盗窃”商业秘密引发的罪数问题256
四、如何处理实践网络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构成犯罪、共犯、罪数问题261
热门推荐
- 2281732.html
- 647684.html
- 3134286.html
- 3590552.html
- 453411.html
- 3678840.html
- 1481339.html
- 2698012.html
- 3846419.html
- 1176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0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1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1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9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2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8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