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邹逸麟,张修桂主编;王守春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8814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99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7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3
第一章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资料3
第一节 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文献资料3
一、官私文献中的气候资料3
二、日记中的气候资料7
三、档案中的气候资料9
四、地方志中的气候资料14
第二节 历史文献中物候资料信息的判读18
一、物候信息判读的均一性条件18
二、物候资料的限制因子选择19
三、气候冷暖及其影响的同步性条件20
四、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22
第二章 历史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28
第一节 全新世以来中国气候冷暖变化概述28
第二节 中国东部近2000年温度阶段性33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温暖状况(900~1300年)36
一、宋元时期气候温暖的物候证据36
二、北宋开封一带冬季温度距平的估算42
三、中世纪暖期气候的冷暖波动47
第四节 明清时期(1300~1910年)的寒冷状况50
一、明清时期冷暖变化及其主要证据50
二、近300年部分地区年际温度变化的重建59
第五节 历史时期中国三大自然区冷暖变化的比较63
一、过去2000年中国三大自然区温度阶段性变化的一致性64
二、过去2000年中国三大自然区温度变化的差异66
第三章 历史时期中国干湿变化67
第一节 全新世以来中国气候干湿变化概述67
第二节 过去2000年干湿变化68
一、东部季风区68
二、其他地区73
第三节 近300年降水变化76
一、东部季风区76
二、西部地区81
第四章 极端气候事件83
第一节 干旱事件83
一、明崇祯十年至清顺治三年(1637~1646年)大旱83
二、光绪初(1877年前后)的北方大旱85
三、道光十五年(183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92
第二节 雨涝事件94
一、顺治五年(1648年)黄淮海地区特大雨涝96
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国东部特大雨涝97
第三节 寒冷事件98
一、光绪十八年(1892年)寒冬99
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冷夏101
第五章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影响105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北亚热带双季稻种植的影响105
一、北亚热带地区双季稻种植的开始时间105
二、明清时期北亚热带地区双季稻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08
第二节 柑橘种植北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09
一、历史时期柑橘可能的种植北界110
二、气候冷暖变化与北亚热带地区柑橘种植的关系111
第三节 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的变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13
一、全新世大暖期中亚洲象的分布与亚洲象的气候属性113
二、西周以后野生亚洲象的活动北界及其气候意义115
三、人类活动在野生亚洲象分布南退中的作用116
第二篇 历史时期植被与珍稀动物分布的演变119
第六章 历史时期天然植被分布与变化119
第一节 植被带及其界线的变化119
一、植被带的空间分布格局119
二、植被带界线的变化121
第二节 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的天然植被特征133
一、东部森林区134
二、西北草原与荒漠区144
三、青藏高原区147
四、黄土高原区148
第七章 重要珍稀动物地理分布的变化152
第一节 亚洲象152
第二节犀159
第三节 大熊猫166
第四节 鳄鱼170
第五节 麋鹿173
第六节 野马与野骆驼177
一、野马177
二、野骆驼181
第三篇 历史时期河流水系的演变(上)185
第八章 历史时期黄河的演变185
第一节 历史时期黄河的洪水和泥沙187
一、黄河中游的侵蚀187
二、黄河下游的泥沙189
三、黄河下游的洪水192
第二节 黄河干流河道的演变196
一、黄河上中游河道的演变196
二、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203
第三节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对平原地理环境的影响247
一、黄河下游两岸分流和汊道的演变247
二、黄河下游湖沼的演变253
三、黄河下游平原的环境灾害266
第九章 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演变274
第一节 长江中游河床的演变275
一、长江宜昌—枝城河段的演变275
二、长江枝城—城陵矶河段(荆江)的演变278
三、长江城陵矶—湖口河段的演变299
第二节 长江下游河床的演变311
一、长江湖口—大通河段的演变312
二、长江大通—镇江河段的演变317
第三节 长江河口的演变324
一、长江口的演变模式324
二、长江口沙洲的演变——以崇明岛为例325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演变336
一、云梦泽演变的历史过程336
二、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341
三、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358
四、太湖演变的历史过程370
第四篇 历史时期河流水系的演变(下)383
第十章 历史时期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383
第一节 黄河分流的海河水系雏形阶段(战国中期以前)384
一、雏形阶段的形成过程384
二、雏形阶段海河流域平原的水系系统389
第二节 海河水系形成的初期阶段(战国中期—西汉前期)392
一、海河水系形成的标志392
二、海河水系形成初期的水系系统393
三、海河水系形成阶段的其他独流入海水系396
第三节 海河水系发展的中期阶段(西汉后期—隋代末期)397
一、渤海湾海侵对海河水系发展的影响397
二、海河五大支流水系汇合局面的形成398
三、海河水系在冀东北的扩展与变化400
四、海河水系在西南方向的扩展与变化402
第四节 海河水系改造的后期阶段(唐代以后)403
一、海河水系的稳定与改造403
二、后期阶段其他独流入海的河流405
第五节 海河水系演变原因分析407
一、人为因素在海河水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08
二、自然因素是海河水系发展的基础409
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珠江水系的演变410
第一节 西江下游河道的演变410
第二节 北江下游河道的演变414
第三节 东江下游河道的演变417
第四节 广州市区珠江岸线的演变419
一、汉代江岸420
二、晋代江岸421
三、唐代江岸421
四、宋代江岸421
五、明代江岸422
六、清代江岸422
第十二章 历史时期内流河水系的演变424
第一节 塔里木河与终端湖的演变424
一、塔里木河的演变424
二、塔里木河终端湖的演变432
第二节 河西走廊河湖水系的演变437
一、猪野泽及石羊河水系的演变437
二、古居延海的复原及其演变441
三、冥水(籍端水)、冥泽及其演变443
第十三章 历史时期运河的演变446
第一节 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446
一、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络的形成(先秦时期)447
二、运河网络的扩大(秦汉时期漕渠和灵渠的开凿)451
三、海、河、淮、江、钱塘、珠六大水系运河网络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453
四、南北大运河的形成与淤废(隋唐两宋时期)459
五、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及其影响(元明清时期)465
第二节 运河开凿的自然条件474
一、水源问题474
二、运河沿线的地貌条件492
三、运河和天然河流交汇问题499
第三节 运河的开凿对沿运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505
一、运河的开凿干扰了东部平原的排水系统505
二、运河的淤废和沿运地区水资源的枯竭、土壤盐碱化511
第五篇 历史时期海岸的演变515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环渤海平原海岸的演变515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的演变515
一、辽河的演变515
二、辽东湾海岸的演变517
第二节 滦河三角洲海岸的演变522
一、全新世中期的海岸线522
二、全新世晚期的海岸演变523
第三节 渤海湾西部海岸的演变524
一、中全新世早期的海岸524
二、中全新世中期的海岸525
三、中全新世后期的海岸527
四、全新世晚期的海岸528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海岸的演变530
一、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海岸演变概述530
二、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后的海岸演变531
第五节 莱州湾海岸的演变535
一、全新世中期的海岸演变535
二、全新世晚期的海岸演变537
第十五章 历史时期江苏海岸的演变539
第一节 黄河夺淮前的古堡岛海岸540
一、江苏滨岸沙带的形成年代540
二、苏北淮河口的淤长延伸540
三、沿海的古潮汐潟湖链541
第二节 苏北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542
一、黄河在苏北入海时河口的延伸542
二、苏北黄河三角洲544
第三节 江苏海岸线的演变545
一、江苏北部海岸的演变545
二、江苏南部海岸的演变552
第四节 历史时期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555
一、唐宋以前的“海中洲”555
二、15~16世纪的江苏岸外沙洲556
三、苏北黄河口外的堆积沙体558
四、17~18世纪的江苏岸外沙洲560
五、19~20世纪初的江苏岸外沙洲560
第五节 滨海平原成陆的特点与速度562
第六节 黄河北归后海岸带的冲淤调正563
一、河口急剧后退和河口堆积沙体的夷平563
二、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海岸的冲淤调整564
三、大沙的夷平、近岸沙洲的并滩564
四、滨岸潮汐水道——西洋的形成和向南延伸565
五、岸外沙洲的调整过程566
第十六章 历史时期上海地区海岸的演变567
第一节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567
一、关于下沙沙带的形成年代问题567
二、关于下沙捍海塘的地望问题571
三、关于里护塘的始筑年代问题575
四、关于旧瀚海塘的位置与年代问题580
第二节 上海地区海岸演变概述587
一、距今7000年前的海陆演变587
二、距今7000~3000年前上海冈身地带的形成588
三、距今3000~1700年前上海中部地区的成陆589
四、距今1700~1000年前浦东中部地区的形成590
五、距今1000年来浦东东部地区的成陆过程591
第三节 上海地区海岸局部沧桑变化——以金山附近海岸为例591
一、金山早期的海岸线592
二、金山沦海与金山深槽的形成594
三、金山海塘与金山嘴的西移598
四、金山卫滩地的形成与发展601
第十七章 历史时期华南及台湾的海岸演变605
第一节 华南全新世早中期大陆海岸与海峡的形成605
一、华南全新世早中期大陆海岸演变605
二、琼州海峡的形成606
三、台湾海峡的形成606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海岸的演变609
一、珠江三角洲的特征609
二、珠江三角洲海岸演变过程610
第三节 韩江三角洲河道与海岸的演变623
一、韩江三角洲河道的演变623
二、韩江三角洲海岸的演变632
第四节 台湾岛西部平原海岸的演变639
一、北段扇形倾斜平原海岸639
二、中段扇形倾斜平原海岸和岸外沙坝-潟湖体系642
三、南段高雄平原和沙坝-潟湖体系646
第六篇 历史时期的沙漠化651
第十八章 历史时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的沙漠化651
第一节 呼伦贝尔沙地651
第二节 科尔沁沙地652
第三节 毛乌素沙地655
第四节 宁夏河东沙区657
第十九章 历史时期荒漠地带的沙漠化660
第一节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660
第二节 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662
第三节 河西走廊北部及阿拉善地区664
一、民勤西沙窝与端字号-风字号沙窝664
二、石羊河流域其他沙漠化区域668
三、古居延绿洲669
四、张掖“黑水国”674
五、马营河、摆浪河下游675
六、金塔东沙窝677
七、玉门比家滩679
八、疏勒河洪积冲积扇西缘681
九、芦草沟下游683
十、古阳关绿洲686
第二十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沙漠化688
第一节 古楼兰绿洲688
第二节 古尼雅绿洲691
第三节 克里雅河下游古绿洲693
第四节 和田河流域695
第五节 渭干河下游古绿洲696
第六节 其他古绿洲698
一、安迪尔河下游698
二、瓦石峡古绿洲698
三、桑株河流域及其周边一带699
四、策勒河、达玛沟下游绿洲699
热门推荐
- 3456640.html
- 2972568.html
- 3838904.html
- 154934.html
- 1822220.html
- 668616.html
- 1249784.html
- 2237040.html
- 429369.html
- 843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4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8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8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8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3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7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