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并购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涤非,颜蓉,罗新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05492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国有企业-企业合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并购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并购基础理论1
第一节 并购的目的1
第二节 并购的类型3
并购的基本分类4
并购的其他分类5
中国的并购活动6
第三节 影响并购成败的因素6
企业家的观点6
重要的人力资源部门7
易被忽视的整合7
企业文化的冲突8
第四节 成功的并购流程模式9
阶段一:研究准备9
阶段二:方案设计10
阶段三:谈判签约10
阶段四:成交整合10
第五节 并购风险点11
并购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11
并购风险类型12
如何构建并购风险管理体系13
人力资源核心关注点17
第六节 反并购18
在公司章程中设置“驱鲨剂”18
并购交易中的“金降落伞”计划19
第二章 并购中的人力资源问题24
第一节 人力资源在并购中的战略地位24
人力资源的角色25
五件不能忘记的事26
第二节 人力资源尽职调查29
第一轮尽职调查——确定整合中的关键信息30
第二轮尽职调查——为整合作准备31
第三节 福利“负债”的量化评估32
最为常见的福利“负债”33
福利“负债”的核算方式36
第四节 并购中的关键和高级人才问题37
建立人才留用计划要考虑的因素37
人才留用的激励设计39
对并购后领导整合工作人员的特殊激励41
第五节 员工沟通在并购中的重要性41
沟通是变革企业文化的杠杆和工具42
我们在哪里做错了42
我们应该做什么43
第六节 并购引起的结构性裁员须慎重51
并购导致就业数量显著减少52
无偿划转通常裁员较少53
民营企业并购裁员更多53
裁员风险能否被忽视54
抑制“裁员效应”55
第七节 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案例及分析56
企业并购的尴尬现状及误区分析56
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分析58
第三章 并购中的财务和法律问题64
第一节 如何进行并购财务分析64
财务分析的准备阶段64
财务分析的实施阶段64
财务分析的报告阶段66
第二节 并购融资66
为什么要融资66
怎样进行融资67
怎样选择和搭配融资方式68
单一融资PK立体融资69
第三节 勒住并购财务风险的缰绳70
财务风险的四大诱因70
对症下药,降低财务风险71
聘请恰当的中介机构评估资产72
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72
第四节 防范海外并购融资风险73
选择合适的支付和融资方式73
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73
拓宽国际化融资渠道74
做好汇率变动风险分析74
第五节 如何防范并购法律风险74
并购法律风险的形成74
规避法律风险的方法75
法律风险控制案例77
第六节 美国的雇员福利法案78
《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78
美国《国内收入法》79
第七节 美国破产企业资产收购程序80
美国破产收购程序80
美国破产企业资产出售的方式81
对破产企业资产的尽职调查83
在美国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83
对美国企业尽职调查的特别提示84
第四章 上市公司的并购85
第一节 上市公司并购新局85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并购达到新高度85
上市公司并购的类型和领域86
整体上市的案例:G鞍钢整体上市87
上市公司并购的数量89
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业分布90
2006年十大上市公司并购91
第二节 全流通催生企业控制权之争92
股改引发的中国资本市场变局93
外资的“斩首”行动94
国企谋求整合短兵相接94
ST板块成并购市场的新宠95
二级市场举牌渐成潮流95
控制权之争有利于公司价值管理96
第三节 直接股权投资的新参与者——券商96
券商试水直接股权投资96
券商直投VSPE,威胁还是共赢99
第四节 上市公司高级人才的激励策略101
利用均衡的激励组合留用高管并实现公司战略101
长期激励策略的六大目标103
平衡长期激励的六大目标103
第五节 中船集团整体上市启动105
中船集团简介105
中船集团的图谋106
定向增发实现中船集团整体上市107
央企整体上市加速108
整体上市四大路径109
第六节 重组后上市公司起死回生——棱光涅槃111
上海建材集团临危入主上海棱光111
重组后新棱光的三大利润源112
新棱光的主业尚待塑造113
第五章 中国企业本土并购115
第一节 中国本土并购的市场洗牌115
中国并购的本土“沦陷”115
国内并购主体的市场化改造116
中国并购市场的曙光117
第二节 国资委对央企重组的思考与实践——华润重组华源119
华源危机119
华润临危受命121
华润重组华源特色——庖丁解牛、分类合并123
华润重组使用“杀手锏”124
华润重组多元化策略的利弊125
华润重组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125
华润收益分析和未来发展前景128
第三节 打造世界钢铁前三——宝钢并购和扩张分析129
宝钢华南整合129
宝钢包钢战略结盟130
“产融结合”,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宝钢入股深发展133
第四节 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中铝公司成就有色王者之路136
中铝公司并购步骤137
中铝公司并购策略140
第五节 中国钢铁行业迎来并购风暴141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成关键142
上市公司或成钢铁业并购主角143
全球掀起钢铁业并购潮144
第六节 国内银行业兼并浪潮渐进144
第六章 外资并购本土企业146
第一节 如何对待外资并购146
第二节 外资并购演绎新动向147
我国《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47
四大外资并购受阻案例剖析148
外资并购新特征149
外资战略并购的五大新行动150
第三节 外资并购导致的六大风险151
立即消灭中方品牌151
逐步消灭中方品牌152
中方企业控制权易手153
中外合资双方经营失败154
中方丧失市场155
外资故意打压中方155
第四节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缺失探讨——徐工并购案分析156
原因一:触动经济安全高压线157
原因二:涉嫌市场垄断158
原因三:突破上市公司收购制度159
原因四:疑似国资流失症状160
第五节 中外合资之战的转折点——达能强购娃哈哈疑云163
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爱恨情仇164
娃哈哈的连环攻势164
达能防守反击165
达能与娃哈哈和解是最好的结局166
第六节 外资并购的“水务世界”雏形渐成168
国际巨头在华的“水务帝国”168
水务市场外资独大的隐忧169
中国水务业内外平衡的出路170
中国水务市场蛋糕量化分析171
第七节 外资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挑战171
并购前的准备工作171
并购中的员工沟通173
并购后的持续整合174
并购流程分析与点评176
第七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179
第一节 中国企业出海并购攻略179
制定明确的收购计划179
熟悉国外的政治法律环境180
注重管理整合180
建立包容的企业文化181
海外并购的种类181
第二节 人力资源工作为走向全球铺平道路182
重要但易被忽视的人力资源部门182
国内人力资源工作需克服的局限185
第三节 海外并购的薪酬福利问题185
中外薪酬福利差异难题186
薪酬福利差异问题的关键186
薪酬福利差异问题的解决187
第四节 如何实施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189
文化是怎样成为问题的189
如何进行跨文化整合190
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案例分析193
第五节 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和启示197
案例一: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198
案例二: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后的巨额亏损199
海外并购失败症结分析200
第六节 海外并购后平稳过渡的十大法宝202
充分了解公司经营202
采取全面一致的尽职调查203
迅速采取能获得最大价值的行为203
制定指导原则和整合结构,尽早明确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203
安排强有力的整合项目经理204
尽早且谨慎地选择高管层领导204
确定、留用和激励关键人才205
确保企业文化能支持公司的发展策略205
一致的、透明的、经常的有效沟通205
衡量并监控进程和结果206
第七节 海外并购的反思206
铺满鲜花的陷阱?——海外并购策略正确与否206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潜力”与“能力”的博弈207
技术?市场?资金?资源?竞争压力?——海外并购的驱动因素209
商业行为,还是政府行为?——海外并购遭遇政治狙击210
“战略合作”优于“完全收购”——并购方式的选择211
间接路线战略渐进整合之道——须相信事缓则圆212
轻技巧而重积累——强大的国内平台是成功关键215
第八章 并购年度大盘点217
第一节 2005年并购市场大盘点217
2005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217
2005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218
第二节 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219
有关评选标准的说明219
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及点评221
第三节 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大盘点229
并购缘何活跃229
2006中国并购三大特征229
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232
2006年中国并购主题和行业分析234
第四节 2007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236
有关评选标准的说明236
2007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及点评237
第五节 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大盘点245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变化“深刻”245
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分析248
第六节 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大盘点253
有关评选标准的说明253
2008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及点评256
2008并购:先扬后抑,危机初显263
致谢269
热门推荐
- 2863729.html
- 3627504.html
- 2801535.html
- 2633034.html
- 1847358.html
- 1910226.html
- 2453080.html
- 169248.html
- 2123464.html
- 3091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6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9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6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