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化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忠鲠,陈建中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3281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质化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与矿物的形成1
1-1 化学热力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概述1
1-2 矿物反应的热效应2
2-1 恒压过程的热量——焓2
2-2 热容和任意温度下矿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的计算4
2-3 矿物反应热效应的计算6
1-3 熵和矿物标准摩尔熵的计算13
3-1 熵13
3-2 矿物标准摩尔熵的计算14
3-3 矿物标准摩尔熵的估算15
3-4 矿物反应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17
1-4 吉布斯自由能及矿物反应的方向19
4-1 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19
4-2 矿物反应的方向和影响吉布斯自由能的因素20
1-5 化学势、逸度和活度及其对矿物形成的影响29
5-1 化学势和岩石形成的平衡状态29
5-2 逸度及其对矿物形成的影响31
5-3 理想溶液的化学势和活度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35
1-6 相律和相图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35
6-1 相律及其在地质上应用36
6-2 相图及其在地质上应用37
1-7 地质矿物温度计和压力计43
7-1 概述43
7-2 镍的地质温度计44
7-3 斜方辉石压力计45
第二章 地质过程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48
2-1 地质过程中的化学平衡48
1-1 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的判据48
1-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其对矿物、岩石形成的影响52
1-3 平衡常数与矿物反应进行的程度63
2-2 自然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63
2-1 大气雨水pH的计算64
2-2 水的离子积与中性热液的pH值65
2-3 溶液pH值对石英溶解度的影响65
2-4 矿物酸碱指示剂66
2-5 电离平衡的移动和自然界的缓冲溶液66
2-3 自然界的水解平衡68
3-1 表生水和热液中可能产生的水解反应68
3-2 岩石的水解作用70
2-4 沉淀-溶解平衡与难溶矿物的生成74
4-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74
4-2 矿物沉淀的次序75
4-3 难溶盐的转化77
2-5 硬软酸碱原理与矿物岩石的形成78
5-1 硬软酸碱原理78
5-2 硬软酸碱原理与矿物岩石的形成81
5-3 酸碱的硬软度与矿物的类质同象置换的关系83
第三章 地质化学动力学86
3-1 化学动力学与地质学的关系86
3-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对岩石矿物形成的影响88
2-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88
2-2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88
2-3 反应机理90
2-4 反应速率对岩石矿物形成的影响90
3-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共对矿物形成的影响91
3-1 浓度、分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91
3-2 浓度、压力对矿物反应速率的影响94
3-3 温度对矿物反应速率的影响94
3-4 催化剂对矿物形成速率的影响96
3-4 成矿作用动力学98
4-1 成油时间与温度和活化能的关系98
4-2 热液成矿动力学100
3-5 矿物岩石的反应的机理和速率方程103
3-6 用放射性碳(146C)的半衰期测定有机物的年龄104
第四章 地质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06
4-1 矿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氧化作用106
1-1 铁帽的形成106
1-2 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107
1-3 氧化作用促使难溶盐矿物之间的转化107
1-4 氧化还原反应对元素迁移、沉淀、共生的关系107
4-2 原电池及矿物电对的电极电势108
2-1 原电池及电极电势108
2-2 能斯特方程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109
2-3 矿物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110
2-4 电极电势和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111
4-3 地质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111
3-1 矿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111
3-2 矿物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12
4-4 电极电势与元素的分离和富集的关系113
4-1 水的?-pH图113
4-2 电极电势与元素分离富集的关系116
4-5 环境氧化还原性的判断和氧化还原环境与矿物共生的关系118
5-1 环境氧化还原性的判断118
5-2 氧化还原性环境与矿物共生的关系120
4-6 沉积铁矿物稳定范围图的制作和应用121
6-1 矿物平衡关系的确定121
6-2 铁矿物稳定范围图的制作125
6-3 铁矿物稳定范围图的应用127
第五章 物质结构与矿物的形成和性质128
5-1 原子的组成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128
1-1 原子的组成128
1-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29
5-2 原子结构与元素共生的关系130
2-1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元素共生的关系131
2-2 电离能与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132
2-3 类质同象的共生规律与周期系的关系132
2-4 戈尔德斯密特的元素分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34
5-3 矿物的化学键与电负性的关系135
3-1 化学键的基本类型135
3-2 矿物的化学键与电负性的关系136
5-4 键焓和离解能与铀在花岗岩浆中的地球化学特点137
4-1 氧化物的离解能及其计算137
4-2 铀在花岗岩浆中的地球化学特点138
5-5 矿物的化学键和晶体结构141
5-1 晶体的基本概念和晶体结构141
5-2 离子晶体矿物和晶格焓143
5-3 原子晶体矿物和分子晶体矿物147
5-4 氢键的形成对气候和岩石变质的影响149
5-6 分子轧道理论和矿物的性质149
6-1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49
6-2 黄铁矿(FeS2)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和性质152
6-3 矿物颜色的本质与分子轨道理论155
5-7 金属晶体矿物和能带理论159
7-1 金属晶体矿物159
7-2 能带理论要点160
7-3 能带理论和矿物的颜色160
5-8 离子极化对矿物性质的影响161
8-1 离子极化对溶解度和矿物形成的影响162
8-2 离子极化对硫化矿物的形成和富集作用的影响162
8-3 离子极化对矿物熔点的影响162
8-4 离子极化对矿物颜色的影响163
5-9 多键型晶体——硅酸盐矿物164
9-1 岛状构造的硅酸盐164
9-2 环状构造的硅酸盐165
9-3 链状构造的硅酸盐165
9-4 层状构造的硅酸盐166
5-10 同质多象变体矿物温度计和矿物酸碱指示剂167
10-1 同质多象变体矿物温度计167
10-2 同质多象变体矿物酸碱指示剂168
第六章 配合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169
6-1 配合物概述169
6-2 配合作用与元素的迁移和成矿172
6-3 晶体场理论概要176
3-1 晶体场中d轨道能级的分裂177
3-2 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179
3-3 分裂能△和中心离子及配位体的关系181
3-4 畸变效应(姜-泰勒效应)182
6-4 晶体场理论在矿物学中的应用183
4-1 晶体场择位能与矿物晶体结构的关系183
4-2 硅酸盐结构中正离子的占位与有序化185
4-3 晶体场理论与矿物的颜色形成和变化的关系186
6-5 配位场理论的简介及其在矿物中的应用188
5-1 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分子轨道189
5-2 矿物中π键的形成对过渡金属共生关系的影响191
第七章 胶体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193
7-1 胶体分散体系193
7-2 胶体的特性和结构194
7-3 自然界胶体溶液的形成195
7-4 电动电势和胶团结构196
4-1 扩散双电层和电动电势196
4-2 胶团结构199
7-5 溶胶的聚沉与成矿201
5-1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201
5-2 天然溶胶的聚沉与成矿201
7-6 溶胶的胶溶作用和保护作用203
6-1 胶溶作用203
6-2 溶胶的保护作用203
7-7 胶体的吸附与元素的迁移和成矿204
7-8 凝胶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205
第八章 有机化学在地质中的应用208
8-1 有机化合物概述208
1-1 有机化合物的存在与分类208
1-2 生物有机高分子简介209
8-2 地质体中的有机物质215
2-1 地质体中的有机物质的成因和分布215
2-2 地质体中的有机物质的演变和分类218
8-3 有机化学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221
3-1 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221
3-2 有机学说是研究石油成因的基础223
3-3 有机物质指标是生油评价的重要标志224
8-4 有机化学在煤地质上的应用226
4-1 煤的组成与结构的分析226
4-2 煤化作用和成煤过程227
8-5 有机化学在元素成矿地质中的应用228
8-6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地质上的应用231
6-1 生物标志化合物简述231
6-2 作为地质环境指标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实例232
8-7 有机物质对地球的污染及其防治234
7-1 环境污染及其分类234
7-2 环境的保护及治理236
8-8 有机化学在地质科学中应用的展望238
参考文献240
附录243
附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43
附表2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243
附表3 化学常用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244
附表4 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的符号244
附表5 298.15K、100kPa条件下矿物热力学参数246
附表6 298.15K、100kPa条件下若干矿物和气体的热力学数据254
附表7 部分矿物的焓差{H(T)-H(298.15K)}、S°m(T)、△fH°m(T)、△fG?m(T)258
热门推荐
- 1215710.html
- 2101287.html
- 1552187.html
- 2411741.html
- 2825300.html
- 1039503.html
- 2833564.html
- 3715725.html
- 3731467.html
- 1813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0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8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0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7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6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