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气体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工业气体手册
  • 黄建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450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气体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氮气1

一、概述1

第一章 空气分离产品1

二、物理性质2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

(二)氮的饱和蒸气压2

(三)压缩系数4

(四)密度5

(五)汽化热5

(六)比定压热容5

(七)导热系数7

(八)粘度9

(九)表面张力9

三、化学性质10

1.低温精馏法11

四、生产方法11

(一)空气分离11

2.变压吸附(PSA)法13

3.膜分离制氮法15

(二)化学法制氮16

1.燃烧法16

2.氨热分解法16

3.叠氮化钠(NaN3)热分解17

(三)高纯氮的制取17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17

(一)产品标准17

(二)分析方法19

(五)机械加工工业中的应用20

(四)冶金工业中的应用20

(三)电子工业中的应用20

(二)石油天然气及采煤工业中的应用20

(一)化学工业中的应用20

六、用途20

(六)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1

(七)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21

(八)生物和医疗方面的应用21

(九)其他21

七、贮存和运输21

第二节 氧气22

一、概述22

二、物理性质23

(一)在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23

(二)饱和蒸气压25

(三)压缩系数25

(四)密度26

(五)汽化热28

(六)比定压热容28

(七)导热系数29

(八)粘度29

(九)表面张力30

三、化学性质30

(一)主要化学反应30

(二)同素异形体31

(三)同位素32

四、生产方法32

(一)空气分离32

1.低温精馏法32

2.常温变压吸附(PSA)法33

(二)水电解法制氧34

3.膜分离法34

4.吸收法34

(三)化学法制氧35

1.氯酸盐和过氯酸盐分解35

2.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分解35

3.其他35

五、产品标准和分析方法35

(一)产品标准35

(二)分析方法37

六、用途38

(一)冶金工业38

(二)化学工业39

(三)污水处理40

(四)医疗应用40

(五)生命支持应用41

(六)军事与宇航41

(七)其他42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42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 氢气45

一、概述45

二、物理性质45

(一)同位素和异构体45

七、碳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储运、毒性及环保48

(二)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48

(三)氢的膨胀特性49

(四)饱和蒸气压50

(五)压缩系数53

(六)密度54

(八)比定压热容56

(七)汽化热56

(九)导热系数57

(十)粘度58

(十一)表面张力60

三、化学性质60

(一)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61

(二)与金属的反应61

1.离子型氢化物62

2.共价型氢化物62

3.过渡金属氢化物62

4.边界氢化物62

5.配位氢化物62

(三)合成气反应63

2.脱硫和脱除有害杂质63

1.原子氢的反应63

(四)其他反应63

3.还原反应64

4.氢脆64

四、生产方法64

(一)实验室制法64

(二)工业生产方法64

1.烃类蒸汽转化法65

2.烃类部分氧化法67

3.煤气化法68

4.甲醇裂解、氨裂解和硫化氢分解68

5.水分解法制氢70

6.含氢工业尾气回收氢72

(三)氢气分离纯化技术73

1.膜分离法73

2.低温分离法74

3.变压吸附(PSA)法75

4.金属氢化物法76

6.联合工艺法77

5.催化脱氧法77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78

(一)产品标准78

(二)分析方法79

1.氢的分析方法79

2.氢中杂质组分的分析方法80

六、应用81

(一)石油化工81

(二)电子工业82

(三)浮法玻璃生产83

(四)冶金工业83

(五)食品加工工业83

(六)空间技术与燃气应用84

七、贮存和运输85

(一)气态氢85

(七)其他应用85

(二)液氢86

(三)金属氢化物86

(四)微球贮氢86

八、安全环保87

参考文献88

第三章 碳氧化合物91

一、概述91

二、物理性质91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92

(二)饱和蒸气压94

(四)密度97

(三)压缩系数97

(五)汽化热98

(六)比定压热容101

(七)导热系数101

(八)粘度101

(九)表面张力103

三、化学性质103

(一)一氧化碳103

1.与过渡金属的配位反应103

2.与氢的反应103

3.与有机化合物反应104

7.歧化反应106

(二)二氧化碳106

6.氧化反应106

5.与氯气反应106

4.变换反应106

1.还原反应107

2.有机合成反应107

3.生化反应107

四、生产方法107

(一)一氧化碳107

1.实验室规模生产108

2.工业规模生产108

(二)二氧化碳111

1.二氧化碳来源111

2.二氧化碳提取方法112

3.高纯二氧化碳的制取114

4.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114

2.二氧化碳115

(一)产品标准115

1.一氧化碳115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115

2.二氧化碳117

(二)分析方法117

1.一氧化碳117

六、用途118

(一)一氧化碳118

(二)二氧化碳118

1.作化工原料118

2.作致冷剂119

3.作惰性介质119

4.作溶剂119

5.作压力源119

6.14CO2的用途119

1.贮存运输120

7.其他用途120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环保120

(一)一氧化碳120

2.安全环保121

(二)二氧化碳122

1.贮存和运输122

2.环境影响与工业卫生123

参考文献124

第四章 氮氧化合物128

一、概述128

二、物理性质129

(一)溶解性能和吸附性能131

1.一氧化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131

3.氧化亚铜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量132

2.氧化亚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132

1.二氧化氮133

2.一氧化氮133

3.氧化亚氮133

(二)饱和蒸气压133

(三)体积膨胀系数134

(四)气体的可压缩性134

(五)比容及密度136

(六)熔化热和汽化热140

(七)比定压热容141

(八)导热系数142

(九)动力粘度143

(十)表面张力144

2.与水反应145

3.氧化反应145

(一)二氧化氮145

1.热分解反应145

三、化学性质145

4.还原反应146

5.硝化反应146

6.与碱溶液的反应147

7.与一氧化氮的反应147

(二)一氧化氮147

1.歧化反应147

2.热分解反应147

3.氧化反应147

1.热分解反应148

(三)氧化亚氮148

7.配位反应148

6.与金属的反应148

4.还原反应148

5.与卤素反应148

2.氧化反应149

(四)三氧化二氮149

(五)五氧化二氮149

四、生产方法150

(一)二氧化氮150

1.实验室生产方法150

2.工业生产方法150

(二)一氧化氮150

1.实验室生产方法150

2.工业生产方法150

(三)氧化亚氮151

1.实验室制备151

2.工业生产方法151

(四)三氧化二氮152

(五)五氧化二氮152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153

(一)产品标准153

(二)分析方法154

1.二氧化氮154

2.一氧化氮155

3.氧化亚氮155

六、用途156

(一)二氧化氮156

(二)一氧化氮157

(三)氧化亚氮157

1.贮存运输158

(二)一氧化氮158

2.安全环保158

(一)二氧化氮158

1.贮存运输158

2.安全环保158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环保158

(三)氧化亚氮159

1.贮存运输159

2.安全环保159

(四)材料相容性159

参考文献159

第五章 硫化物161

第一节 硫化氢161

一、概述161

二、物理性质161

2.硫化氢作为溶剂的溶解能力162

(一)硫化氢的溶解性162

1.硫化氢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162

(二)饱和蒸气压164

(三)气体的可压缩性165

(四)密度165

(五)汽化热166

(六)比定压热容166

(七)导热系数166

(八)动力粘度167

(九)表面张力167

(二)氧化反应168

1.硫化氢与氧的反应168

三、化学性质168

(一)分解反应168

(五)与金属离子的反应169

2.与其他氧化剂的反应169

(四)与碱的反应169

(三)与酸的反应169

(七)与硫的反应170

(八)与有机化合物反应170

(六)与盐的反应170

四、生产方法171

(一)实验室制法171

(二)工业生产方法171

1.副产回收法171

2.直接合成法171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172

(一)产品标准172

1.微量硫化氢的分析方法173

2.硫化氢纯度的分析方法173

(二)分析方法173

六、用途174

七、贮存和运输174

(一)适用于硫化氢贮器和贮存的材料174

(二)硫化氢在正常使用中的贮存和管理174

八、毒性和安全175

第二节 二氧化硫175

一、概述175

二、物理性质175

(一)溶解性能176

1.作溶质176

2.作溶剂177

(二)饱和蒸气压178

(三)气体的可压缩性179

(四)密度179

(五)汽化热180

(七)导热系数180

(六)比定压热容180

(八)动力粘度181

(九)表面张力181

三、化学性质182

(一)二氧化硫的还原性182

(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182

(三)二氧化硫与碱溶液的反应182

(四)二氧化硫与有机物的反应182

(二)工业生产方法183

1.硫铁矿与有色金属硫化矿焙烧法183

(一)实验室制法183

四、生产方法183

2.硫磺燃烧法184

3.石膏煅烧还原法184

4.硫化氢燃烧法184

5.液态SO2生产法18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185

(一)产品标准185

(二)分析方法186

1.低含量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186

2.二氧化硫纯度的分析方法187

六、用途187

七、包装与贮运188

八、毒性和安全189

(二)烟气脱硫191

九、环境保护191

(一)燃料脱硫191

(三)其他192

参考文献192

第六章 卤素气体及卤素化合物气体194

第一节 单质卤素气体194

一、概述194

二、物理性质195

(一)溶解度195

(二)饱和蒸气压196

(三)液氯的压缩系数197

(四)密度197

(五)汽化热198

(六)比定压热容198

(七)导热系数199

(八)粘度200

(九)表面张力201

(十)氯气的电离能202

三、化学性质202

(一)与单质的反应202

1.氦族气体202

2.其他卤素202

3.氧和硫203

4.氢203

5.其他非金属元素203

6.金属元素203

(二)与无机化合物反应203

1.与水反应203

(三)与有机物的反应204

3.氯与二硫化碳、二氧化钛和苛性碱的反应204

2.与氨和铵反应204

4.与其他化合物反应204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205

(一)氟气205

1.原理205

2.电解槽的结构205

3.原材料及操作条件206

4.氟气的纯化206

(二)氯气206

1.水银法电解制氯206

2.隔膜法电解制氯209

3.离子膜法电解制氯210

4.氯气的处理211

7.液氯的气化213

6.氯的液化213

5.其他制氯方法213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214

(一)产品标准214

(二)分析方法215

六、应用217

(一)氟气的主要用途217

1.化学工业217

2.原子能工业217

3.电子工业217

4.医疗和医药217

(二)氯气的主要用途217

1.贮存与运输219

2.安全与环保219

(二)氯气219

(一)氟气219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219

3.水银法电解生产过程中汞污染的防治220

第二节 卤素无机气体化合物221

一、概述221

二、物理性质223

(一)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223

1.作溶质223

2.作溶剂223

(二)饱和蒸气压224

(三)密度225

(四)汽化热226

(五)比定压热容227

(七)粘度228

(六)导热系数228

(八)表面张力230

(九)六氟化硫的电性能230

三、化学性质231

(一)氟化氢231

1.与单质反应231

2.与无机物反应231

3.与有机物作用231

4.和水的作用231

(二)六氟化硫231

(三)五氟化砷231

(四)六氟化钨231

(七)三氯化硼232

3.与有机物反应232

(六)二氯氢硅232

1.与单质反应232

(五)氯化氢232

2.与无机物反应232

(八)溴化氢233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233

(一)氟化氢233

(二)六氟化硫234

1.直接反应法234

2.氟化钴法234

1.直接合成法235

3.净化和精制235

(三)氯化氢235

2.副产品回收法237

3.其他方法237

4.高纯氯化氢气体的制备237

(四)其他卤化物237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238

5.溴化氢238

(一)产品标准238

1.五氟化砷238

4.三氯化硼238

3.二氯氢硅238

2.六氟化钨238

(二)分析方法241

1.氟化氢241

2.氯化氢242

3.六氟化硫243

4.溴化氢、三氯化硼、二氯氢硅和六氟化钨243

2.电子工业244

1.化学工业244

(二)氯化氢的主要用途244

3.其他工业244

(一)氟化氢的主要用途244

2.电子工业244

六、主要用途244

1.化学工业244

4.其他行业245

(一)贮存和运输245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245

(四)其他卤素气体化合物245

3.其他工业245

1.电力工业245

(三)六氟化硫主要用途245

3.核工业245

2.环保行业245

(二)毒性和安全防护246

第三节 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247

一、概述247

二、物理性质250

(一)溶解性250

(二)饱和蒸气压250

(三)密度251

(四)汽化热252

(五)比定压热容253

(六)导热系数254

(七)粘度255

三、化学性质257

(一)三氟甲烷257

(二)氯乙烯257

1.聚合和共聚反应257

(八)表面张力257

1.氟氯烷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258

(二)氯乙烯258

(一)三氟甲烷258

2.扩散过程258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258

3.氧化反应258

(三)氟氯烷258

2.加成反应258

5.水解反应258

4.热解反应258

1.电石乙炔法259

2.乙烯氧氯化法259

3.联合平衡法260

(三)氟氯烷260

1.液相氟化生产260

2.气相氟化生产260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260

(一)产品标准260

(二)分析方法261

1.氯乙烯261

2.氟氯烷261

3.三氟甲烷262

六、主要用途262

(一)氯乙烯262

(二)氟氯烷262

(三)三氟甲烷262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263

(一)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的贮存、运输263

(二)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的毒性和防护263

参考文献263

二、物理性质266

一、概述266

第七章 氦族气体266

(一)氦族气体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267

(二)饱和蒸气压269

(三)压缩系数275

(四)密度276

(五)汽化热280

(六)比定压热容282

(七)导热系数283

(八)粘度288

(九)表面张力292

(十)氦的特殊物理性质292

三、化学性质293

(一)氩、氪和氙的包合物293

1.氩气的提取294

(一)从空气中提取294

四、生产方法294

(三)氪的化学反应性294

(二)氙的化学反应性294

2.氖、氦的提取295

3.氪、氙的提取296

(二)从天然气中提取297

(三)从合成氨弛放气中提取299

1.氩的提取299

2.氦的提取299

(四)从核动力装置裂变气中提取300

3.脱除氢301

(一)产品标准301

5.氦、氖的制备301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301

1.脱除氮301

4.碳化合物的脱除301

(五)高纯氦族气体的制备301

2.脱除氧301

1.气相色谱法305

2.电解法305

(二)分析方法305

3.露点法306

4.氦族气体中杂质组分的分析306

六、应用307

(一)氦族气体在焊接和冶金工业中的应用307

1.焊接保护气307

2.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307

(三)光源用气308

(二)检测用气308

(四)电子工业中的应用309

(五)氦族气体的低温工程应用310

(六)核反应堆中的应用311

(七)空间技术311

(八)氦族气体的生理和医疗应用311

1.生理应用311

2.医疗应用311

七、贮存和运输312

参考文献312

第八章 烃类气体315

第一节 烷烃315

一、物理性质316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317

(二)饱和蒸气压318

(三)压缩系数320

(四)密度322

(五)汽化热323

(六)比定压热容324

(七)导热系数325

(八)粘度327

(九)表面张力328

二、化学性质328

(一)氧化329

(二)氨氧化329

(三)卤化329

(四)硝化329

(五)脱氢反应329

(六)裂化和裂解329

(一)实验室制法330

1.原料来源330

(二)工业生产方法330

三、生产方法330

(九)硫氧化330

(八)异构化330

(七)烷基化反应330

2.分离和提纯方法331

四、标准及分析检测方法332

(一)产品标准332

(二)分析方法334

五、用途335

(一)燃料和燃料添加剂335

(二)化工原料335

1.制取乙烯335

2.合成气及有关化工产品336

4.硝化产品337

5.氨氧化产品337

3.氯代产品337

9.其他338

(三)溶剂338

6.氧化产品338

8.二硫化碳338

7.脱氢产品338

(四)制冷剂339

(五)化学气相淀积339

六、贮存和运输339

七、安全、卫生及环保339

第二节 烯烃和二烯烃340

一、物理性质341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342

(二)饱和蒸气压343

(三)压缩系数346

(四)密度347

(五)汽化热348

(六)比定压热容349

(七)导热系数352

(八)粘度353

(九)表面张力353

二、化学性质354

(一)加成反应355

1.加氢355

2.与卤素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355

3.水合反应355

5.二聚反应356

6.其他加成反应356

4.烷基化反应356

(二)氧化反应357

1.氧化357

(四)羰基合成反应358

2.氨氧化358

(三)取代反应358

(六)其他反应359

(五)聚合反应359

三、生产方法360

(一)实验室制法360

(二)工业生产方法360

1.烃类裂解法360

2.从炼厂气回收361

3.烃类脱氢362

5.生产丁烯的其他方法364

4.合成气制乙烯和丙烯364

(三)分离与提纯365

1.乙烯的分离与精制365

2.丙烯的分离和精制366

3.C4馏分的分离367

四、产品规格及分析检测方法369

(一)产品标准369

(二)分析方法372

五、应用374

(一)化工原料374

(二)燃料374

(三)其他374

(二)丙烯376

1.常温下带压贮存376

(一)乙烯376

六、贮存和运输376

2.冷冻贮存377

4.运输377

(三)丁烯和丁二烯377

七、安全、卫生及环保377

3.地下贮存377

第三节 乙炔379

一、物理性质379

(一)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379

(二)饱和蒸气压380

(六)比热容381

(七)导热系数381

(五)汽化热381

(四)密度381

(三)压缩系数381

(八)粘度383

(九)表面张力383

二、化学性质384

(一)加成反应384

(二)聚合及环化反应384

(三)羰基化385

(四)取代和置换反应385

(五)氧化与分解385

三、生产方法386

(一)碳化钙法386

(二)烃类裂解法387

1.烃类制取乙炔的一般原理387

3.热裂解法388

2.电弧裂解法388

4.氧化裂解法389

6.烃蒸气裂解制乙烯联产乙炔390

(三)分离提浓与净化390

5.由煤直接制取乙炔390

四、产品标准和分析方法391

(一)产品标准391

(二)分析方法392

五、应用393

六、贮运、安全、卫生和环保394

参考文献394

第九章 电子气体398

第一节 氢化物气体398

一、概述398

(一)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400

(二)饱和蒸气压400

二、物理性质400

(三)压缩性402

(四)密度402

(五)汽化热404

(六)比定压热容404

(七)导热系数404

(八)动力粘度405

(九)氢化物的表面张力406

三、化学性质406

(一)硅烷406

(二)锗烷407

(三)磷烷407

(四)砷烷408

(五)氢化锑409

(六)乙硼烷410

(一)硅烷411

1.实验室制法411

2.工业生产方法411

四、氢化物气体的制备方法411

(二)磷烷412

1.实验室制法412

2.工业生产方法413

(三)锗烷413

(四)砷烷413

(五)氢化锑414

(六)乙硼烷41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414

(一)产品标准414

1.硅烷417

(二)分析方法417

2.磷烷418

3.砷烷419

4.其他氢化物420

六、主要用途420

(一)硅烷420

(二)锗烷420

(三)磷烷420

(四)砷烷420

(五)氢化锑420

(六)乙硼烷420

七、包装、储运和安全卫生420

(四)砷烷421

(三)磷烷421

(二)锗烷421

八、氢化物气体的毒性、灭火及防护421

(一)硅烷421

(五)氢化锑422

(六)乙硼烷422

第二节 氟化物气体422

一、概述422

二、物理性质423

(一)氟化物的溶解性423

(二)饱和蒸气压424

(三)压缩性425

(四)液态氟化物的密度425

(五)汽化热426

(六)比定压热容426

(七)导热系数426

(八)动力粘度426

(九)表面张力427

(一)三氟化硼428

1.与金属元素、氢、氧化物及无机盐反应428

2.三氟化硼与有机物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428

三、化学性质428

3.与氯化物的反应429

4.水解429

5.与金属氢化物反应429

6.生成络合物的反应429

(二)三氟化氮429

(三)三氟化磷429

(四)四氟化硅430

(五)五氟化磷430

4.氟硼酸盐热分解法431

3.萤石硼砂法431

5.络合物法431

(一)三氟化硼431

四、氟化物气体的制备方法431

1.氟硼酸盐法431

2.萤石硼酐法431

(二)三氟化氮432

(三)三氟化磷432

(四)四氟化硅432

1.硫酸法432

2.氟硅酸(盐)法432

3.副产回收432

4.其他432

(五)五氟化磷433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433

(一)产品标准433

(二)分析方法434

1.三氟化硼434

2.三氟化氮435

3.其他氟化物气体436

六、氟化物气体的主要用途436

(一)三氟化硼436

(二)三氟化氮436

(三)三氟化磷436

(四)四氟化硅436

(五)五氟化磷436

5.五氟化磷437

4.四氟化硅437

3.三氟化磷437

1.三氟化硼437

(一)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和储运437

2.三氟化氮437

七、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储运、毒性及安全437

(二)氟化物的毒性和防护437

一、概述438

二、物理性质438

(一)饱和蒸气压438

第三节 碳氟化合物气体438

(二)密度439

(三)汽化热440

(四)比定压热容441

(五)导热系数441

(六)动力粘度442

(一)四氟化碳443

(二)六氟乙烷443

三、化学性质443

(七)表面张力443

(三)全氟丙烷444

四、碳氟化物气体的制备444

(一)四氟化碳444

1.碳和氟直接反应法444

2.碳化硅与氟反应444

3.电解法444

4.金属氟化物氟化甲烷法444

5.一氧化碳与氟反应444

(二)六氟乙烷444

(三)全氟丙烷44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445

(一)产品标准445

1.四氟化碳446

(二)分析方法446

2.六氟乙烷447

3.八氟丙烷448

六、碳氟化物气体的主要用途448

参考文献448

第十章 常用气体混合物和标准校正气451

一、常用气体混合物451

(一)一般混合气体451

1.激光混合气451

2.特殊仪器用混合气452

3.焊接混合气453

4.保鲜混合气454

5.电光源混合气454

7.消毒杀菌混合气455

6.医疗及生物研究混合气455

8.检漏(报警)混合气456

9.零级空气456

10.高压混合气456

11.其他混合气456

(二)电子工业用混合气457

1.外延(生长)混合气457

2.化学气相淀积(CVD)用混合气457

3.掺杂混合气457

4.蚀刻混合气458

5.其他电子混合气458

(三)混合气的制备方法458

1.分压法的原理458

2.储存与运输459

1.包装459

3.分压法制备混合气体注意事项459

2.分压法配气装置459

(四)混合气体的包装、储存和运输459

二、标准校正气体460

(一)标准校正气体的定义、分级和分类460

1.定义460

2.分级460

3.分类461

(二)标准校正气体的基本特性461

1.标准校正气体的均匀性461

2.在测量中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462

4.促进测量技术和标准方法的发展462

3.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462

1.建立测量的溯源性462

(三)标准校正气体的功能与作用462

2.标准校正气体的稳定性与有效期462

5.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保证作用463

(四)标准校正气体的应用463

1.在气体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463

2.在气体产品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463

3.仪器仪表的校准与刻度463

4.大气环境监测离不开标准校正气体463

5.在医疗卫生、临床化验中的应用463

6.分析方法的评价463

3.标准校正气体的制备464

2.原料气的选取与分析464

5.标准校正气体稳定性考察464

4.标准校正气体均匀性的考察464

1.研制课题的确立464

(五)标准校正气体的研制报批程序464

7.其他方面的应用464

6.标准校正气体的比对分析466

7.标准校正气体组分含量的定值466

8.申请、审批、发证及销售466

(六)标准校正气体的制备方法467

1.称量法467

2.分压法468

3.体积法468

4.渗透法469

5.电解法470

6.指数稀释法470

8.饱和法471

7.流量比混合法471

9.扩散法472

三、通用配气技术472

(一)气体纯化技术472

(二)分析检测技术473

(三)包装容器的处理和材质的选择474

(四)均化处理技术474

(五)多次稀释技术475

(六)标准校正气体混合的可行性策划475

1.气体爆炸极限476

2.冷凝作用476

3.标准混合气中组分间的反应477

4.标准混合气中组分与钢瓶(容器)材料的反应477

(七)无损添加技术477

附录:一些常用气体标准物质478

参考文献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