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百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传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ISBN:750484748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61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784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茶百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茶史篇1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3
1.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3
2.“茶”字的由来5
3.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传播6
(二)华夏植茶史7
(三)华夏制茶史8
1.魏晋采叶作饼8
2.唐代蒸青饼茶8
3.宋代龙凤团茶9
4.元代蒸青散叶茶10
5.明代炒青散叶茶10
6.清代制茶新发展12
(四)华夏饮茶史12
1.原始的鲜叶咀嚼12
2.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13
3.唐代的煎茶13
4.宋代的点茶15
5.明代的泡茶19
6.清代的品茶23
(五)华夏茶文化史24
1.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24
2.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26
3.茶文化的兴盛期(宋代)26
4.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元明清)28
5.茶文化的再现辉煌期(当代)30
(六)历代贡茶32
1.贡茶的起源33
2.唐代贡茶34
3.宋代贡茶36
4.元代贡茶36
5.明代贡茶37
6.清代贡茶37
(七)茶区的分布38
1.茶区划分的意义38
2.现代茶区的分布38
茶品篇41
(一)基本茶类43
1.绿茶43
2.烘青绿茶43
3.炒青绿茶44
4.蒸青绿茶46
5.晒青绿茶46
6.红茶46
7.白茶48
8.黄茶48
9.乌龙茶49
10.黑茶50
11.普洱茶51
12.六堡茶52
(二)再加工茶类53
1.花茶53
2.工艺花茶54
3.紧压茶54
4.砖茶55
5.沱茶56
6.萃取茶57
7.香料茶57
8.果味茶57
9.保健茶58
10.含茶饮料58
(三)中国名茶59
1.什么是名茶59
2.什么是历史名茶59
3.唐代的名茶59
4.宋代的名茶61
5.元代的名茶62
6.明代的名茶63
7.清代的名茶64
8.中国十大名茶66
附:当代名茶简介67
1.绿茶类67
2.红茶类76
3.乌龙茶类78
4.白茶类81
5.黄茶类82
6.黑茶类83
7.花茶类84
(四)茶外之茶84
决明茶85
枸杞茶86
柿叶茶86
榴叶茶87
竹叶茶87
桑叶茶87
金银花茶88
玫瑰花茶88
桂花茶89
菊花茶89
橄榄茶89
红枣茶90
莲子茶90
龙眼茶90
绞股蓝茶91
杜仲茶91
丹参茶91
灵芝茶92
人参茶92
胖大海茶92
陈皮茶93
青豆茶93
玉米须茶93
车前子茶93
姜茶94
虫茶94
锅巴茶94
糯米茶94
蛋茶95
虾米茶95
琴鱼茶95
海带茶96
茶饮篇97
(一)购茶99
1.茶叶的鉴别标准99
2.怎样辨别新茶与陈茶100
3.怎样识别春茶100
4.怎样识别夏茶101
5.怎样识别秋茶101
6.怎样识别窨花茶与伴花茶101
7.怎样识别高山茶与平地茶102
8.怎样识别劣变茶102
9.怎样甄别真假茶叶103
(二)贮茶104
1.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104
2.茶叶有哪些特异性105
3.保管茶叶“五忌”106
4.茶叶的贮存方法107
(三)饮茶与择水108
1.古人论水108
2.古人择水的标准110
3.古今名泉111
4.现代水质标准114
5.硬水与软水115
6.现代饮用水分类115
茶具篇117
(一)茶具的起源和发展119
1.唐代茶具119
2.宋代的茶具121
3.元代的茶具122
4.明代的茶具123
5.清代的茶具126
(二)茶具的分类128
1.按用途分128
2.按材质分129
(三)当代茶具的组成136
1.煮水器具136
2.备茶器具137
3.泡茶器具137
4.品茶器具138
5.辅助用具138
(四)当代茶具的选配139
1.根据茶叶品种来选配139
2.根据饮茶风俗来选配141
3.根据饮茶场合来选配142
4.根据个人爱好来选配144
(五)怎样选购茶具144
1.保温性145
2.和谐性145
3.艺术性146
(六)怎样选用紫砂壶146
1.看颜色147
2.看外形147
3.听声音148
4.看壶内148
5.看密封性148
6.看“走水”148
7.看“挂珠”148
(七)怎样养护紫砂壶148
1.养壶三法149
2.六项注意149
(八)茶具雅赏150
1.紫砂壶鉴赏150
2.传世名壶的鉴别153
3.历代名壶欣赏155
4.壶具铭文欣赏162
5.景瓷茶具欣赏164
6.黑釉茶碗欣赏167
7.石壶造型欣赏169
茶道篇173
(一)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175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176
(三)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177
(四)中国茶道成熟于唐代178
(五)宋至明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179
(六)中国茶道融通道、儒、佛的思想精华181
1.中国茶道与道家181
2.中国茶道与儒家183
3.中国茶道与佛家184
(七)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186
1.中国茶道“四谛”186
2.中国茶德四字守则189
3.茶人精神190
(八)中国茶道的类型190
1.修行类191
2.修身类191
3.礼仪类193
4.表演类193
茶艺篇195
(一)家庭茶艺197
1.家庭饮茶空间的类型197
2.家庭饮茶的特点200
3.茶的冲泡202
4.各类茶的冲泡及品饮208
(二)茶艺师与茶艺218
1.对茶艺师的基本要求218
2.茶艺师冲泡演示224
(三)茶艺表演欣赏238
1.民俗茶艺239
2.名茶茶艺249
3.皇家茶艺255
4.佛道茶艺258
5.文士茶艺264
(四)茶席设计欣赏266
西江水267
世博畅想——桥267
世博畅想——上海滋味267
世博畅想——和268
清福268
战士也爱茶269
吟秋269
冬269
猫冬茶269
回味270
大隐于市270
茶食篇273
(一)茶食的选配275
1.茶与茶食的搭配275
2.茶食的视觉与味觉275
3.茶食与器皿275
4.茶食与节令276
(二)茶食的种类276
1.炒货类276
2.鲜果类276
3.蜜饯类276
4.糖食类277
5.点心类277
(三)教你做茶食277
挂霜腰果277
五香花生米278
香酥核桃仁278
玫瑰瓜子278
椒盐瓜子278
五香葵花子278
奶油五香豆279
芝麻糖279
桂花核桃糖279
茶膏糖279
马蹄糕280
桂花赤豆糕280
抹茶甜糕280
茶香水饺280
绿茶冷面280
茶奶冻280
抹茶豆沙冻281
红茶甜橙冻281
绿茶银耳羹281
绿茶莲子羹281
百合西米糯米羹281
瓜片莲子汤282
绿茶粥282
红茶糯米粥282
抹茶芝麻糊282
血糯八宝饭282
祁门茶干282
五香豆腐干283
茶香花生米(一)283
茶香花生米(二)283
红茶鹌鹑蛋283
鲜肉粽283
苏式糖藕284
豆沙麻球284
生煎馒头284
茶肴篇285
(一)冷盆类287
水果茶冻287
茶香沙拉287
茶卤肉287
冻顶焖豆腐287
五香鹌鹑蛋288
凉拌鲜茶288
茶酒醉白肉288
茶酒鹅肫288
茶香腰果288
茶酱素腰花288
(二)热炒类289
龙井虾仁289
碧螺鱼米289
乌龙鳝片289
峨蕊肉丝290
茗眉蹄筋290
腰果炒鸡丁290
美味龙凤片290
炒鸡丝291
茶香菱291
茶香四季豆291
(三)蒸煮类292
茶烧肉292
茶香骨292
碧螺里脊292
茶香牛肉292
碧螺银鱼293
香片鳕鱼293
茉莉鳊鱼293
炒青鲈鱼293
瓜片盐水虾293
清蒸茶鲫鱼294
红茶烧鸡294
铁观音炖鸡294
清蒸乳鸽294
乌龙素鸡294
肉末豆腐295
茶香豆腐295
(四)煎烤类295
碧螺腰果295
鸡丝碧螺春296
香炸雀舌296
香炸茄子296
红茶熏鸭296
樟茶鸭子(一)296
樟茶鸭子(二)297
毛峰熏鲥鱼297
(五)汤羹类297
毛峰银耳羹297
太极碧螺春297
翠尖白玉羹298
龙井肉片汤298
栗子排骨汤298
炒青蛤蜊汤298
红茶黄豆汤298
绿茶大蒜汤299
绿茶番茄汤299
绿茶西瓜汤299
绿茶丝瓜汤299
茶保健篇301
(一)茶叶中的营养成分303
1.蛋白质303
2.脂肪304
3.碳水化合物304
4.维生素305
5.矿物质305
(二)茶叶中的药用成分306
1.生物碱306
2.茶多酚306
3.芳香类物质307
4.脂多糖类307
5.有机酸和皂甙类物质307
(三)茶叶的保健功能307
1.饮茶能生津止渴308
2.饮茶能消暑308
3.饮茶能清热308
4.饮茶能提神309
5.饮茶能解毒309
6.饮茶能止痢309
7.饮茶能通便310
8饮茶能明目310
9.饮茶能降脂减肥310
10.饮茶能利尿311
11.饮茶能清胃助消化311
12.饮茶能预防高血压312
13.饮茶能防治高血脂313
14.饮茶能防治脂肪肝313
15.饮茶能防治糖尿病313
16.饮茶能防癌抗癌314
17.饮茶能补硒314
18.饮茶能杀菌消炎315
19.饮茶能改善心血管功能315
20.饮茶能消除口臭316
21.饮茶能预防龋齿316
22.饮茶能防治坏血病316
23.饮茶能抗辐射317
24.饮茶能延缓衰老317
(四)饮茶禁忌318
1.忌空腹饮茶318
2.忌饮过烫茶319
3.忌冲泡次数过多319
4.忌过量饮茶320
5.忌饮劣变茶321
6.忌饮隔夜茶321
7.忌用茶水送服药物322
8.忌酒后饮浓茶322
9.忌睡前饮浓茶323
10.妇女饮茶有五忌324
11.儿童饮茶宜适量清淡324
12.新茶不宜现炒即饮325
茶疗篇327
(一)茶疗与药茶329
1.茶疗简史329
2.茶与药的选择330
3.药茶的制法331
4.药茶的加工331
5.药茶的服用331
6.药茶的禁忌332
(二)保健茶方精选332
(三)疗疾茶方精选341
1.宁心安神类341
2.健脾养胃类343
3.温中散寒类347
4.润肺止咳类349
5.滋补养血类350
6.生津止渴类352
7.清热解毒类355
8.降脂降压类363
9.活血化淤类364
10.通便利水类369
(四)抗癌茶方精选372
1.唇癌372
2.肝癌372
3.食道癌374
4.胃癌374
5.肠癌376
6.鼻咽癌377
7.乳腺癌378
8.肺癌379
9.子宫颈癌381
10.膀胱癌381
11.白血病382
(五)美容茶方精选383
1.养颜类383
2.祛斑类388
3.明目类390
4.乌发类393
5.祛臭类396
6.瘦身类398
茶俗篇403
(一)茶与祭祀405
1.清宫祭祖405
2.三茶六酒405
3.祭茶神405
4.祭茶树405
5.祭拜茶郊妈祖406
(二)茶与礼仪406
(三)茶与宗教407
1.道教与茶407
2.佛教与茶409
3.伊斯兰教与茶410
4.基督教与茶410
(四)茶与婚俗411
1.走茶包411
2.说茶412
3.以茶为媒412
4.三茶礼413
5.吃蛋茶415
6.喝宝塔茶416
7.合枕茶416
8.婚房闹茶417
9.闹新媳妇油茶418
10.喝喜茶419
11.挂壶认亲420
12.退茶420
(五)茶与丧俗421
1.墓葬茶画421
2.宋人举丧422
3.茶叶随葬422
4.龙籽袋422
5.畲族茶枝423
6.茶叶枕头423
7.纳西族“纱撒坑”423
8.纳西族“鸡鸣祭”423
9.德昂族葬礼茶423
10.土族“格茶”423
11.丧事茶礼424
(六)中华民族茶424
江南清饮品绿茶424
闽粤功夫茶426
成都盖碗茶428
湖南六合茶429
昆明九道茶430
兰州“三炮台”430
藏族酥油茶431
蒙古族奶茶433
维吾尔族香茶434
哈萨克族奶茶435
傣族烤茶436
侗族油茶436
拉祜族烤茶438
回族罐罐茶439
陇中人罐罐茶440
傈僳族雷响茶440
土家族擂茶441
白族三道茶442
纳西族“龙虎斗”444
布朗族酸茶444
布朗族青竹茶445
撒拉族碗子茶445
裕固族摆头茶446
基诺族凉拌茶446
苗家万花茶447
布依族姑娘茶448
哈尼族土锅茶449
景颇族竹筒茶449
傣族竹筒茶450
拉祜族竹筒茶451
佤族竹筒茶451
佤族苦茶451
崩龙族水茶452
景颇族腌茶452
彝族腌茶452
彝族谢客茶453
彝族盐巴茶453
商榻“阿婆茶”454
大年初一元宝茶455
震泽百果茶456
湖州咸茶457
菊花豆子茶458
茶文化篇459
(一)茶书画461
1.唐代茶画461
2.宋代茶画464
3.元代茶画465
4.明代茶画468
5.清代茶画471
6.现代茶画475
7.中国书法与茶478
8.中国篆刻与茶483
(二)茶诗词487
1.唐代以前茶诗488
2.唐代茶诗490
3.宋代茶诗500
4.元代茶诗508
5.明代茶诗511
6.清代茶诗516
(三)茶联521
1.名胜茶联521
2.茶馆楹联523
3.宅居楹联527
4.名人茶联528
5.佚名名联530
6.茶联趣事531
(四)茶谜533
1.茶字谜533
2.茶物谜534
3.茶故事谜535
(五)茶谚536
1.茶树种植536
2.茶园管理537
3.茶叶采摘539
4.茶叶制作540
5.茶叶贮藏541
6.茶叶饮用541
(六)茶歌舞543
1.茶歌544
2.茶舞556
(七)茶戏曲557
1.杂剧传奇558
2.采茶戏560
3.现代茶戏562
(八)茶影视563
茶之风景563
中国茶叶博物馆563
中国茶564
茶 茶人 茶文化564
徜徉颐和茶楼564
顺兴老茶馆564
说茶565
顾渚茶文化566
中华茶苑566
话说茶文化566
千秋蒙顶史话567
茶之韵567
东方神韵——中国茶艺567
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567
现代茶文化567
壶里乾坤禅意邈远568
中国普洱茶568
走过十年568
民族茶艺569
中国茉莉之乡——横县569
中国茶都——安溪569
茶圣故里舜毫香570
团结·友谊·交流570
徽州茶事571
天方茶苑571
中国现代茶572
坪山名茶572
茶艺(1)572
茶艺(2)572
乌龙茶经典茶艺573
红茶·普洱茶经典茶艺573
茶圣陆羽573
(九)茶掌故573
以茶代酒574
茶果待客574
献茶谋官574
吃茶去574
千里送惠泉574
陆羽鉴水574
饮茶十德575
苦口师575
陆卢遗风575
驿库茶神575
献茶得富575
乞赠密云龙575
师中宽茶税575
蔡襄辨茶576
晋公立茶法576
茶墨之辩576
东坡梦泉576
得茶三味576
唐庚失具577
饮茶助学577
桑苎家风577
且吃茶577
佳茗佳人577
品茶定交577
休宁松萝578
王安石验水578
仁宗赐茶578
乾隆量水578
重华宫茶宴579
才不如命579
板桥壶诗579
敬茶得宠579
三口白水579
茶马交易579
六安瓜片579
云南普洱580
都匀毛尖580
顾渚紫笋580
仙人掌茶580
狗牯脑茶581
华顶云雾茶581
(十)茶传说581
神农尝百草582
十八棵御茶583
蒙顶茶583
蒙顶玉叶584
碧螺春585
黄山毛峰586
太平猴魁587
信阳毛尖587
祁门红茶588
君山银针589
乌龙茶590
铁观音590
冻顶乌龙591
水仙茶592
大红袍592
白毫银针593
白牡丹594
碣滩茶595
湖南擂茶595
西山茶596
庐山云雾596
猴公茶598
雁荡毛峰598
饮茶公主599
径山云雾599
渐儿茶600
良马换《茶经》600
袁枚品茶601
雪芹辨泉601
(十一)茶传播602
1.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602
2.中国茶道精神的对外传播604
3.国际茶文化的大交流605
4.世界各国的饮茶风俗607
(十二)茶收藏626
邮票上的茶文化627
火花上的茶文化629
钱币上的茶文化631
门券上的茶文化632
烟标上的茶文化635
信封上的茶文化636
明信片上的茶文化638
请柬上的茶文化640
名片上的茶文化641
月票花上的茶文化643
磁卡上的茶文化644
茶馆简介上的茶文化645
茶券上的茶文化647
壶具中的茶文化650
茶罐上的茶文化651
贺卡上的茶文化653
书签上的茶文化653
藏书票上的茶文化655
茶旅游篇657
(一)胜地寻踪访古游659
天门寻访文学泉659
金沙紫笋顾渚山660
狮峰访古探御茶661
镇江中泠泉662
寻访茶洞上武夷663
琅琊古寺菊茶香665
三楚名山玉泉寺666
蒙顶山上茶668
(二)名茶产地品茗游670
龙井问茶670
西山人间真桃源671
婺源茶乡美如画673
丹青画出是君山674
西双版纳揽胜675
冻顶乌龙阿里山677
(三)茶具观赏收藏游679
陶都宜兴一日游679
瓷都景德镇一日游680
南宋官窑博物馆681
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683
(四)饮茶习俗采风游684
天池哈族奶茶香684
鄂西鹤峰土家四道茶685
富春茶社品名点686
布朗村寨觅茶趣688
兰州登山“刮碗子”689
(五)茶马古道生态游691
茶马古道遗址691
植物王国古茶树693
世外桃源——丽江694
文献名邦——大理695
香格里拉——迪庆696
西藏东大门——昌都697
茶馆篇699
(一)古老而新兴的行业701
1.交际功能701
2.信息功能702
3.休闲功能703
4.审美功能705
5.展示功能709
6.教化功能710
7.餐饮功能713
(二)形形色色的现代茶馆714
1.中国古典式715
2.现代仿古式717
3.江南园林式720
4.室内园林式721
5.近代城厢式722
6.地域民族式723
7.时尚新潮式724
8.异国情调式726
9.农村乡镇式727
10.城市社区式728
茶典与茶人篇731
(一)茶典733
茶经733
煎茶水记733
十六汤品734
茶录(1)735
大观茶论736
宣和北苑贡茶录736
茶具图赞736
茶谱737
煮泉小品737
茶寮记738
茶录(2)738
茶疏738
茶解739
阳羡茗壶系739
茶史740
古今茶事740
(二)茶人741
“茶圣”陆羽741
诗僧皎然743
“别茶人”白居易744
“玉川子”仝卢745
醉翁欧阳修745
书家蔡襄746
东坡居士苏轼747
山谷道人黄庭坚748
宋徽宗赵佶749
放翁陆游749
理学家朱熹750
大明奇士朱权751
板桥郑燮751
小说家曹雪芹752
清高宗乾隆753
文学家震钧754
当代茶圣吴觉农754
主要参考文献756
后记760
热门推荐
- 3744006.html
- 1669203.html
- 2022330.html
- 1189038.html
- 2983928.html
- 337642.html
- 1286460.html
- 3696105.html
- 743926.html
- 2698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8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6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3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8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1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0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