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民事诉讼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民事诉讼法
  • 常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289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8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917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学科: 比较法学) 民事诉讼法 比较法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1

第一章 民事诉讼程序价值1

第一节 对民事程序价值的基本认知1

一、价值研究的方法论意义1

二、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的研究现状2

三、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的基本内容3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价值4

一、作为“情景概念”的公正4

二、诉讼公正: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8

三、诉讼公正与正当程序11

第三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经济价值15

一、西方法律的经济分析学说评介15

二、诉讼的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17

三、诉讼程序的经济分析21

四、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27

第四节 对民事诉讼程序其他价值的评介30

一、自由、秩序与程序保障30

二、诉讼民主31

三、程序安定31

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目的33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的概述33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33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表现形式36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及评述39

一、外国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及评述41

二、中国民事诉讼目的学说简介63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模式72

第一节 民事诉讼模式概述72

一、诉讼模式的界定72

二、诉讼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74

三、诉讼模式的分类及划分根据76

第二节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78

一、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概念及内容78

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概念及内容83

第三节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成因85

一、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成因86

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成因88

第四节 民事诉讼模式发展趋势的分析90

第四章 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94

第一节 正当程序概述94

一、正当程序的概念94

二、正当程序的演变96

第二节 正当程序的标准(内容或要素)98

第三节 两大法系之正当程序具体性比较分析100

一、法官的中立性100

二、当事人的平等性102

三、当事人参与原则103

四、程序的民主性105

五、程序的公开性106

六、程序的效益性108

第四节 正当程序一般性比较分析109

一、正当程序的差异109

二、两大法系正当程序差异的原因110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13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历史发展113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19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119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内容128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133

第六章 诉权135

第一节 诉权的内涵剖析及外延界定135

一、英美法系诉权的概念及原则135

二、大陆法系国家诉权理论考察137

三、诉权的内涵剖析138

四、诉权的外延界定141

第二节 诉权学说的纵横考察144

一、私法诉权说144

二、公法诉权说144

三、诉权否认说147

四、二元诉权说147

第三节 诉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48

一、诉权与诉讼标的148

二、诉权与诉讼权利150

三、诉权与诉151

四、诉权与诉讼法律关系153

第四节 诉权的权利保护要件153

一、权利保护要件的内容154

二、各类型诉讼的权利保护要件155

三、权利保护要件的调查157

第七章 诉讼标的158

第一节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探源158

第二节 旧实体法学说160

一、德国的学说160

二、日本的学说162

三、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165

四、旧实体法学说评价166

五、旧实体法学说缺陷的克服168

第三节 诉讼法学说169

一、德国的学说170

二、日本的学说178

三、德日诉讼法学说比较180

四、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181

第四节 新实体法学说181

一、德国的学说182

二、日本的学说184

三、我国台湾学者的学说185

四、新实体法学说评价186

第五节 诉讼标的相对性学说187

一、独立的判决标的说187

二、内容可变的诉讼标的说189

三、按照诉讼类型决定诉讼标的的学说190

第八章 诉讼行为论193

第一节 诉讼行为论的历史发展193

一、私法诉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194

二、公法诉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196

三、权利保护请求权说下的诉讼行为本质论198

四、我国的诉权学说与诉讼行为的性质201

五、传统诉权理论与诉讼行为本质论关系的小结205

六、新诉权理论与诉讼行为的本质论207

第二节 诉讼行为的种类209

一、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行为209

二、诉讼代理人的诉讼行为210

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210

第三节 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212

一、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212

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216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诉讼中其他主体诉讼行为的冲突与调和223

第九章 既判力229

第一节 既判力概述229

一、既判力的概念及本质229

二、既判力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考察230

第二节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235

第三节 既判力的主观范围238

一、法律依据及评价239

二、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种类241

三、实践中判决既判力的效果运用241

第二编 总 则244

第十章 法院244

第一节 两大法系若干国家法院组织体系简述244

一、英美法系245

二、大陆法系249

三、两大法系法院组织体系的异同250

第二节 管辖权251

一、事物管辖251

二、地域管辖258

三、管辖权的扩张264

第三节 审判组织267

一、独任制268

二、合议制269

第四节 司法行政管理276

一、概说276

二、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行政管理277

三、中国司法行政管理的现状及解决对策280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82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282

第二节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83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283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284

第三节 辩论原则291

一、辩论原则的一般概述291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292

第四节 处分原则296

一、处分原则的一般概述296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297

三、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考察300

第五节 独立审判原则302

一、独立审判原则概述302

二、审判独立原则的内容304

三、审判独立原则之相对性307

第六节 诚实信用原则308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概述308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310

第七节 直接原则314

一、直接原则的概念314

二、直接原则的内容及适用314

第八节 言词原则315

第九节 不间断审理原则317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321

第一节 基本制度概述321

第二节 公开审判制度322

一、概述322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323

三、公开审判制度之附随内容325

四、公开审判与社会监督的关系326

第二节 回避制度327

一、概述327

二、回避制度的对象328

三、回避的原因329

四、回避的方式、时间及决定332

第三节 审级制度334

一、概述334

二、审级制度的内容335

第十三章 当事人342

第一节 当事人能力和诉讼能力343

一、关于当事人能力和诉讼能力343

二、诉讼能力或法定代理权限的欠缺与补正355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与诉的利益357

一、当事人适格357

二、诉的利益361

第三节 共同诉讼365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介绍366

二、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相关立法和学说介绍368

三、我国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评介369

第四节 诉讼参加370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介绍371

二、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相关立法和学说介绍374

三、我国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评介375

第五节 群体诉讼377

一、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378

二、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380

三、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选定当事人制度381

四、中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382

第六节 诉讼代理385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介绍386

二、我国民事诉讼相关立法与学说的评介389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证据392

第一节 证据的适格392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394

一、理论上的分类394

二、证据的种类397

第三节 证明责任及其分配400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400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409

第四节 证据的调查收集与秘密保护432

一、德国和日本的证据调查与秘密保护制度433

二、中国台湾和澳门地区的证据调查及秘密保护制度435

三、美国的证据调查与秘密保护437

四、我国证据调查收集与秘密保护438

第五节 事实认定与证据采信441

一、事实认定规则的沿革441

二、证据采信、事实认定与自由心证442

第六节 证据保全446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规定450

第一节 当事人书状450

一、当事人书状的含义450

二、起诉状450

三、答辩状456

第二节 期间和期日457

一、期间和期日概述457

二、各主要国家关于期间、期日的相关立法458

三、比较459

第三节 送达461

一、各国民诉法关于送达的规定461

二、比较462

第四节 诉讼程序的中止、延期、终结464

一、诉讼程序中止464

二、诉讼程序的延期466

三、诉讼程序的终结467

第五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467

一、财产保全467

二、先予执行469

第六节 判决的瑕疵及更正、判决的效力470

一、判决的瑕疵及更正470

二、判决的效力471

第七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473

一、各国的相关立法473

二、比较475

第十六章 诉讼费用476

第一节 诉讼费用的种类及征收标准476

一、法国诉讼费用的种类及征收标准476

二、德国民事诉讼费用的范围及征收标准477

三、日本民事诉讼费用的范围和征收标准481

四、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费用的种类及计算482

五、美国诉讼费用的范围及征收483

六、英国诉讼费用的种类及征收485

七、评述486

第二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487

一、法国诉讼费用的负担487

二、德国诉讼费用的负担488

三、日本诉讼费用的负担489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费用负担489

五、美国诉讼费用的负担490

六、英国诉讼费用的负担490

七、评述491

第三节 诉讼费用的担保492

一、德国的诉讼费用担保492

二、日本的诉讼费用担保493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费用担保494

第四节 诉讼救助494

一、法国的诉讼救助494

二、德国的诉讼救助496

三、日本的诉讼救助498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救助499

五、美国的诉讼救助500

六、英国的法律援助501

七、评述502

第三编 诉讼程序504

第十七章 准备程序504

第一节 准备程序的历史演变504

一、大陆法系准备程序的历史演变504

二、英美法系准备程序的历史演变508

三、两大法系准备程序历史演变考察小结515

四、中国庭前准备改革历程516

第二节 证据的收集518

一、大陆法系证据收集制度518

二、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524

三、造成两大法系证据收集制度差异的原因分析529

四、中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532

第三节 争点和证据的整理533

一、争点和证据整理的程序533

二、争点和证据的整理与失权制度538

第十八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546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546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立法体例的比较546

二、一审普通程序诉讼阶段550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555

一、起诉的形式555

二、起诉的效力558

三、起诉的审查与诉讼要件的审查560

第三节 开庭审理563

一、开庭审理制度概述563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565

第四节 诉讼和解576

第五节 判决的作出、判决的瑕疵及纠正、判决的效力585

一、判决的作出585

二、判决的瑕疵及纠正589

三、判决的效力591

第十九章 简易程序596

第一节 简易程序的概述596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特征和意义596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597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特别规定601

一、起诉方面601

二、庭审方面601

三、判决方面603

四、救济方面604

五、其他相关方面606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608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608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610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611

第二十章 上诉审程序615

第一节 上诉审程序概述615

一、上诉审——诉讼的救济615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三审程序:制约与再制约616

三、事实审与法律审:复审制与续审制617

第二节 上诉的条件618

一、二审上诉条件619

二、三审上诉条件621

三、各国和地区上诉条件之比较622

第三节 上诉的提起623

一、提起上诉的主体623

二、提起上诉的期限625

三、提起上诉状627

第四节 上诉的受理630

一、上诉受理的主体630

二、上诉受理的程序632

第五节 上诉的撤回634

一、德国635

二、日本635

三、英国636

四、比较637

第六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637

一、审理前准备637

二、审理范围642

三、审理方式645

第七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649

一、裁判的种类649

二、裁判的效力652

第二十一章 再审程序656

第一节 再审程序的概述656

一、再审程序的概念656

二、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之比较658

第二节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660

第三节 再审事由之比较662

第四节 对再审限制之比较668

一、最高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一般不能再审670

二、调解结案的,一般不能以违反自愿原则为由进行再审671

三、已经再审过的案件不能再审671

四、生效裁判没有重大瑕疵的案件不能再审672

第四编 特别程序673

第二十二章 督促程序673

第一节 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673

第二节 支付令的生效675

第三节 对支付令的异议及程序终结676

第二十三章 公示催告程序679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条件679

第二节 申请的受理和公示催告的发出682

第三节 除权判决684

第二十四章 破产程序688

第一节 破产程序概述688

一、破产的概念688

二、破产法的性质689

三、破产法的立法原则690

四、现代破产程序的发展趋势691

五、我国现行破产法692

第二节 破产程序的开始692

一、破产程序开始的要件692

二、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695

三、破产程序开始的效力698

第三节 债权人会议700

一、债权人会议的概念和法律地位700

二、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和职权700

三、债权人会议的决议703

第四节 破产和解707

一、破产和解的概念和意义707

二、和解程序的开始708

三、和解协议草案709

四、和解协议草案的议决710

五、和解协议的效力711

六、和解失效713

第五节 重整程序713

一、重整程序的概念713

二、重整程序的开始715

三、重整程序开始的效力716

四、重整机构716

五、重整计划717

六、重整程序的终结718

第六节 破产宣告718

一、破产宣告的概念718

二、破产宣告的具体情形719

三、破产宣告裁定及公告720

四、破产宣告的效力720

第七节 破产清算723

一、破产清算人723

二、破产财产724

三、别除权725

四、取回权、抵销权和撤销权726

五、破产财产的变价与分配727

六、破产程序的终结729

第五编 执行程序730

第二十五章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730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730

一、立法概况730

二、立法原则731

第二节 执行根据733

一、执行根据的审查733

二、执行根据的种类734

三、执行根据的法律效力738

四、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限制740

第三节 执行主体743

一、执行机关743

二、执行当事人753

第四节 执行案件的管辖755

一、英国756

二、美国756

三、法国757

四、德国757

五、日本758

六、我国台湾地区759

七、比较759

第五节 执行救济759

一、英国760

二、美国761

三、法国762

四、德国764

五、日本765

六、我国台湾地区767

七、比较769

第六节 执行开始770

一、申请执行770

二、执行调查771

第二十六章 执行措施775

第一节 执行措施概述775

一、执行措施的种类775

二、执行措施采取的时间限制781

第二节 对动产的执行782

一、英国782

二、美国783

三、法国784

四、德国785

五、日本786

六、我国台湾地区786

七、比较787

第三节 不动产的执行787

一、英国788

二、美国788

三、法国788

四、德国789

五、日本790

六、我国台湾地区790

七、比较792

第四节 对行为请求权的执行792

第五节 对特殊事项的执行793

一、对交付特定物或提供特定服务的执行793

二、对宣告性判决的执行793

三、对藐视法庭行为的执行793

第六节 参与分配794

一、参与分配的立法模式794

二、参与分配的条件795

第二十七章 执行中止和终结797

第一节 执行中止797

一、中止执行的情形797

二、中止执行的效力801

三、比较801

第二节 执行终结802

一、执行终结的原因802

二、执行终结的效力802

三、执行终结的期限802

第六编 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803

第二十八章 涉外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803

第一节 国家主权原则803

一、概述803

二、司法主权804

第二节 司法豁免原则806

一、概述806

二、司法豁免的主体807

三、司法豁免的内容808

四、司法豁免的放弃809

第三节 遵守国际条约原则810

一、概述810

二、条约必须信守原则810

三、条约必须信守原则的法律根据811

四、国际条约在缔约国国内法上的接受812

五、国内法上条约与国内法的相互地位813

第二十九章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815

第一节 涉外民事管辖的原则816

一、确定涉外民事管辖权一般原则的各种学说816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817

三、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819

第二节 协议管辖820

一、概述820

二、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821

三、法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822

四、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823

第三节 专属管辖824

一、概述824

二、各国的专属管辖制度825

三、我国的专属管辖制度826

第四节 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827

一、各国的管辖权制度827

二、管辖权冲突的原因829

三、管辖权冲突的解决829

第三十章 法院对仲裁管辖权的审查833

第一节 法院对仲裁管辖权审查的情形834

一、司法程序中的仲裁管辖权审查834

二、仲裁程序中的管辖权审查835

第二节 法院审查仲裁管辖权的基础——争议的可仲裁性837

一、可仲裁事项的适用法律838

二、可仲裁事项的范围839

三、我国的法律规定840

第三节 法院审查仲裁管辖权的依据——有效的仲裁协议840

一、仲裁协议形式要件的要求841

二、仲裁协议内容要件的要求844

第三十一章 法院协助仲裁程序的进行846

第一节 法院协助组成仲裁庭846

一、代当事人指定仲裁员846

二、处理当事人对仲裁员的异议847

第二节 仲裁程序中的临时性保全措施848

一、有权作出临时性保全措施决定的机构849

二、临时性保全措施的形式850

三、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851

第三十二章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853

第一节 国际上对错误仲裁裁决的通行标准853

一、违背社会公共利益853

二、程序性错误854

三、实质性错误856

第二节 法院对错误仲裁裁决的补救857

第三节 我国的有关理论与实践859

一、撤销与不予执行的区别859

二、我国法院所审查的仲裁裁决类型861

三、我国立法对涉外仲裁裁决审查的特殊规定862

四、“公共利益”问题864

五、完善我国撤销与不予执行的仲裁立法864

第三十三章 司法协助867

第一节 司法协助概述867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867

二、民事司法协助的特征868

三、国际司法协助的实施869

第二节 一般司法协助872

一、一般司法协助的内容和途径872

二、诉讼文书的送达873

三、域外取证875

第三节 特殊司法协助878

一、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878

二、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882

后记8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