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星地球概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2010·07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星地球概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3
第一章 天球和天体的视位置、视运动3
11.1 导论3
11.2 星空6
11.3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9
11.4 定性考察日月行星视运动的主要思路和方法14
11.5 太阳的视运动17
11.6 月球的视运动23
11.7 行星的视运动27
第二章 地球及日月行星的真位置、真运动--地球和宇宙(一)31
第一节 从视运动到真运动(兼述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32
第二节 行星的运动和分布40
22.1 开普勒三定律40
22.2 行星的分布和行星运动的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43
22.3 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空间运动46
22.4 行星的自转5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和地月系的绕转57
2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57
23.2 地月系的绕转及其对地球公转的影响61
23.3 地球运动的复杂性64
23.4 用真运动图象分析岁差现象和昼夜长短时空变化69
23.5 太阳高度时空变化的真运动图解75
第四节 地球运动的证据或效应78
24.1 地球自转的证据或效应78
24.2 运动偏转现象在气象水文上的重要意义84
24.3 视差现象与地球公转的证据87
第五节 天体视运动的解释和讨论90
25.1 以观测者为球心的天球、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90
25.2 天体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91
25.3 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的反映94
25.4 行星相对视运动是地球和行星共同绕日公转的反映96
25.5 各种“年”和“月”的概念99
第三章 球面坐标及其在地理上的应用101
第一节 球面坐标和地理坐标101
31.1 球面坐标和球面三角的基本思想101
31.2 地理坐标106
31.3 天球坐标概念107
第二节 几种天球坐标系109
32.1 体现周日视运动的天球坐标系109
32.2 体现相对视运动的天球坐标系114
32.3 赤道坐标与时角坐标的换算116
第三节 时间计量及其地理意义118
33.1 时间及其计量的基本概念118
33.2 几种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计时系统120
33.3 时间和地理经度:地方时与世界时128
33.4 时间和地理经度:标准时制度130
33.5 时间计量工作及其发展135
第四节 天球坐标的其他有关应用137
34.1 太阳视运动的近似计算137
34.2 太阳辐射计算144
34.3 地理经纬度的天文测定148
34.4 恒星时和天体视位置的近似推算151
第四章 季节和历法153
第一节 天文季节和地球上的五带153
41.1 引论153
41.2 天文辐射的季节变化和天文季节的重要意义155
41.3 天文辐射的纬向分布159
41.4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61
第二节 历法165
42.1 总论165
42.2 阴历(太阴历)167
42.3 阴历及现行公历168
42.4 阴阳历171
42.5 中国传统历法172
<下>179
第五章 地球结构、形状和地磁场179
第一节 地球表面和外部各圈层179
51.1 大气圈179
51.2 岩石圈182
51.3 水圈和生物圈185
51.4 地表形态186
第二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189
52.1 弹性波190
52.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192
52.3 地球内部的主要分层198
52.4 地壳均衡及其他200
第三节 地球形状、重力场以及对地理坐标的进一步认识202
53.1 天体的稳定平衡形状202
53.2 地球形状分析206
53.3 地球形状研究概要208
53.4 参考椭球体与平均椭球体211
53.5 卫星大地测量及其结果214
53.6 关于地理坐标的进一步讨论217
第四节 地球的磁场220
54.1 地磁要素220
54.2 地磁场的主要特点222
54.3 地磁场的成因226
第六章 地球和太阳系--地球和宇宙(二)228
第一节 月球和人造卫星228
61.1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运动228
61.2 人造卫星观测234
61.3 人造卫星在地学上的应用236
61.4 月球的一般情况239
61.5 月貌和月质概述243
第二节 日月食和潮汐247
62.1 日月食现象和成因247
62.2 日月食周期253
62.3 潮汐现象及其静力学分析255
62.4 海洋潮汐的解释和讨论262
62.5 潮汐现象的普遍意义264
第三节 太阳266
63.1 普通天体物理知识267
63.2 太阳表层和太阳风269
63.3 太阳辐射、太阳的温度和能源272
63.4 太阳活动和日地关系276
第四节 行星、卫星以及太阳系里的小天体280
64.1 行星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80
64.2 类木行星和类地行星283
64.3 太阳系小天体发展演变的两个显著特点287
64.4 小天体分述289
64.5 陨星及其研究意义293
第七章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297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密度、重力、压力分布和化学组成297
71.1 地球内部密度、重力和压力分布的关系和趋势分析297
71.2 地球内部密度、重力和压力分布的求解300
71.3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302
71.4 地球整体的元素丰度305
第二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308
72.1 固态地表浅层的温度梯度和热流308
72.2 地球内部的能源309
72.3 热对流和地幔对流313
72.4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地热史315
第八章 恒星和星系,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地球和宇宙(三)320
第一节 恒星和星系320
81.1 恒星320
81.2 银河系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326
81.3 星系和宇宙329
第二节 天体的演化和太阳系、地球的起源332
82.1 星系、恒星的起源和演化332
82.2 太阳系起源和演化337
82.3 地球的早期演变和生命的起源340
参考书和进修读物346
后记350
热门推荐
- 1055809.html
- 1275503.html
- 1584489.html
- 3709533.html
- 2384144.html
- 1012894.html
- 202213.html
- 3242893.html
- 2508595.html
- 3269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0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3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8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2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0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8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