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修辞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德春,陈晨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80158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修辞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修辞学概述1
第一节 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学说2
一、索绪尔语言学说及其影响2
二、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初语言学学术讨论回顾5
第二节 语言修辞学和言语修辞学8
一、语言修辞学8
二、言语修辞学11
三、语言修辞学与言语修辞学的关系13
四、组合修辞学和分析修辞学14
第三节 表达修辞学和结构修辞学16
一、表达修辞学16
二、结构修辞学21
第四节 言语规律和修辞学的对象25
一、与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规律27
二、选择语言成分组成话语的规律29
三、与言语目的和交际任务相适应的规律30
四、与言语规律有关的学科33
第二章 语境学37
第一节 语境学的形成与发展37
一、现代语言学关于语境的学说37
二、我国语境研究概况39
第二节 构成语境的主客观因素41
一、客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41
二、主观因素:身份、职业、思想、修养47
三、临时性主观因素:处境、心情51
第三节 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54
一、语体、风格、文风和语境54
二、修辞方法和语境55
三、语言美、言语修养和语境57
第四节 语境学的意义59
一、明确语言全民性和言语阶级性的关系59
二、明确语言规范性和言语创造性的关系60
三、明确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62
四、指导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64
五、指导语言教学67
第三章 语体学69
第一节 语体的本质69
一、言语的功能变体69
二、语体与其他话语类别71
三、使用全民语言特点的综合72
第二节 语体学的发展和现状75
一、国外语体研究简史75
二、我国语体研究概述78
第三节 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79
一、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的区别80
二、谈话语体的功能80
三、谈话语体的特征82
第四节 科学语体87
一、科学语体的功能87
二、科学语体的特征90
三、科学通俗语体93
第五节 艺术语体95
一、艺术语体的功能95
二、艺术语体的特征98
三、散文体、诗歌体、对白体101
第六节 政论语体105
一、政论语体的功能105
二、政论语体的特征107
第七节 事务语体110
一、事务语体的功能110
二、事务语体的特征113
第八节 语体间的相互关系116
一、稳固性和变动性116
二、排斥性和渗透性118
第九节 语体理论的实用意义120
一、适应社会生活对语体的要求120
二、加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121
第四章 风格学125
第一节 言语风格的本质125
一、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125
二、个人表现特点的综合127
第二节 我国文章风格研究概述129
第三节 个人风格132
一、个人风格与思想性格相联系132
二、个人风格与生活经历相联系135
第四节 民族风格138
一、民族风格与民族语言特点相联系138
二、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化相联系141
三、民族风格与民族风情相联系143
第五节 时代风格145
一、时代风格与社会生活相联系146
二、时代风格与社会思潮相联系150
三、时代风格与统治思想相联系153
第六节 风格理论的实用意义154
一、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154
二、繁荣文艺创作,指导文学欣赏156
三、提高翻译水平159
第五章 文风学162
第一节 文风的本质162
一、使用语言的作风162
二、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统一163
第二节 文风的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165
一、文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165
二、文风是一定阶级思想的言语表现167
第三节 文风标准168
一、准确性169
二、鲜明性171
三、生动性173
第四节 文风与风格的关系175
一、文风是个人言语风格的基础176
二、作风的一致性和格调的多样性177
第五节 文风理论的实用意义180
一、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180
二、指导正确写作182
第六章 言语修养学185
第一节 言语修养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185
一、人类文明的标志185
二、研究言语的学科187
第二节 与语言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189
一、正确性189
二、丰富性和简明性191
三、纯洁性和健康性195
第三节 与思维和现实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196
一、精确性196
二、逻辑性199
第四节 与言语环境有关的言语修养标准201
一、适合性和浅显性201
二、生动性203
三、说服性和有效性205
第五节 言语修养学的实用意义206
一、提高交际和宣传效果206
二、指导语言教学和语文工作208
第六节 言语美210
一、言语美的主观属性210
二、言语美的客观属性213
第七章 修辞手段学217
第一节 语言的修辞手段217
一、语言单位的修辞分化217
二、语言单位的修辞意义221
第二节 语言手段的修辞色彩222
一、表情色彩223
二、语体色彩227
三、联想色彩230
第三节 表现修辞手段233
一、词汇表现手段233
二、语法表现手段237
第四节 描绘修辞手段248
一、比喻性词汇手段248
二、语义手段252
第五节 修辞手段总汇258
一、同义词列259
二、词语语体的分化260
三、词语的表情色彩264
四、词语的联想色彩267
五、词语搭配的修辞信息269
六、语境修辞信息270
七、结构修辞和建构修辞271
八、汇总修辞手段的实用意义273
第六节 人名的修辞作用275
一、巧解姓名,活跃话语276
二、人名的修辞转义277
三、人名修辞转义的理据278
四、人名修辞转义的条件280
五、具有修辞色彩的人名类型282
第八章 修辞方法学285
第一节 修辞方法的本质285
一、适应表达要求285
二、提高表达效果288
第二节 择语290
一、择语的原则291
二、择语的内容295
第三节 调音306
一、调音的原则307
二、调音的方式310
第四节 设格319
一、辞格的形成319
二、辞格的分类322
第五节 谋篇351
一、谋篇的内容352
二、谋篇的方式362
第六节 创新373
一、创新的类型373
二、创新和语言规范的关系376
第七节 修辞方法的运用377
一、修辞方法之间的关系378
二、修辞方法与其他修辞因素的关系381
三、修辞方法与语境的关系383
第八节 修辞方法学的实用意义385
一、指明学习言语表达的途径385
二、丰富修辞学成果387
第九章 话语修辞学389
第一节 话语和话语单位389
第二节 句子功能分析391
一、句子的句法分析和功能分析391
二、句子的实义切分392
三、句子的主题推进393
四、交际动态和主题扩展394
第三节 话语衔接手段396
一、总体衔接和语句展开方向397
二、局部衔接397
三、内在衔接手段和外在衔接手段405
第四节 句际关系类型406
一、平行式句际关系407
二、承接式句际关系409
三、总分式句际关系410
四、偏正式句际关系411
第五节 对话分析414
一、交谈的种类和进行规则414
二、对话结构及其规则416
第六节 语篇分析421
一、话语的主题——话题421
二、话语的层次424
三、话语的过渡426
四、话语的意义427
五、话语的基调429
六、话语规则430
七、朦胧诗和意识流小说的话语分析431
第十章 信息修辞学437
第一节 语言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437
一、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437
二、话语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439
第二节 话语信息441
一、信息的表现类型441
二、潜在信息的传递规律和修辞价值447
三、美学信息的编码规律和修辞价值451
第三节 信息差454
一、信道干扰和信息差454
二、冗余信息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456
三、修辞是信道畅通的手段458
第十一章 控制修辞学460
第一节 言语交际的控制实质460
第二节 言语控制的方式463
一、理想控制463
二、反馈控制463
第三节 自适应言语控制468
第四节 高效言语控制的要求471
一、迅速471
二、经济472
三、最大限度地改变受控者的状态472
四、进行细致的感情控制473
第十二章 社会心理修辞学475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与修辞475
一、社会语言学及其特点475
二、社会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关系480
第二节 社会心理语言学与修辞484
一、社会心理语言学及其特点484
二、社会心理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关系486
第三节 社会心理修辞学理论概况490
一、社会心理修辞学的对象和任务490
二、社会心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492
三、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496
四、社会心理修辞学的主要内容497
第四节 话语角色认知的修辞价值501
一、话语角色及其与修辞的关系502
二、话语角色认知及其在修辞过程中的作用505
三、话语角色认知的内涵与方法508
第五节 社会道德与修辞行为的关系514
一、修辞行为的道德属性514
二、修辞行为的道德功能515
三、社会道德对修辞行为的制约517
第六节 话语理解的信息内涵524
一、言语动机524
二、社会角色526
三、个性心理528
四、社会心理530
第十三章 语用修辞学532
第一节 语用学与修辞532
一、语用学及其特点532
二、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537
第二节 语用修辞的调节与适应542
第三节 语用修辞学的研究内容546
一、话语建构中的语用修辞分析547
二、话语理解中的语用修辞分析548
三、对言语环境的语用修辞分析549
四、对角色关系的语用修辞分析551
五、对前提和背景的语用修辞分析552
六、对言外之意的语用修辞分析552
结束语——关于建构修辞学554
热门推荐
- 114931.html
- 278983.html
- 2419319.html
- 1154231.html
- 2446516.html
- 851133.html
- 524342.html
- 1250925.html
- 696683.html
- 1646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1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3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3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2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