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 以尚通意趣为中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 以尚通意趣为中心
  • 汪文学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151469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 以尚通意趣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方法与视角1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全书提要7

一、汉晋文化思潮之差异8

1.经明行修与简易通侻:汉晋士风之差异9

2.渊综广博与清通简要:汉晋学风之差异11

3.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汉晋文风之差异12

二、近代以来有关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之观点14

三、本书研究的切入点22

1.魏晋之学始于汉末23

2.魏晋之学起于人物品鉴26

四、全书内容提要29

第二章 汉晋间之尚通意趣探析34

一、“通”义界说34

二、古今学者对汉晋间之尚通意趣的关注37

三、汉末魏晋六朝时期的尚通意趣43

四、尚通意趣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57

1.汉初的倜傥士风和博达学风57

2.尚通意趣之产生与经今古文学的斗争60

3.尚通意趣之形成与老庄之学的复兴68

4.尚通意趣之发生与《周易》的通变思想73

5.尚通意趣与汉末魏晋社会的游离特点77

第三章 尚通意趣与汉晋间的人物品鉴82

一、人物品鉴释义83

1.“品鉴”“品藻”和“品题”释义83

2.汉末魏晋六朝人物品鉴概说85

二、汉晋间人物品鉴的总体发展趋势89

1.由实而虚:汉晋间人物品鉴的发展趋势之一89

2.由形鉴而神鉴:汉晋间人物品鉴的发展趋势之二95

3.由道德功利而艺术审美:汉晋间人物品鉴的发展趋势之三105

三、魏晋六朝人物品鉴新品目诠释116

1.神116

2.简126

3.识132

4.清136

5.朗、秀、韵等其他品目142

四、魏晋人物品鉴中的两种重要人物类型147

1.通人147

2.英雄151

第四章 尚通意趣与汉晋士风之变迁162

一、尚通意趣与魏晋士风之新特点163

1.“通侻”与尚通163

2.“雅远”与尚通165

3.“旷达”与尚通169

二、汉末魏晋时期的“浮华交会”之风171

1.“浮华交会”:汉末魏晋的重要社会问题171

2.汉末魏晋“浮华交会”之特点及其兴起之原因178

三、魏晋六朝时期的“文人无行”说191

1.“文人无行”:魏晋六朝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191

2.“文人无行”:文学艺术的本质要求194

3.“人的自觉”“文的自觉”与“文人无行”199

附录:“仲宣伤于肥戆”解205

第五章 尚通意趣与汉晋学风之转移211

一、从拘泥执障到清通简要:汉晋学风发展之总体趋势211

二、尚通意趣与汉晋学术取径、方法和目的之变迁222

1.由实入虚:汉晋学术取径的发展趋势222

2.由繁入简:汉晋学术方法的发展趋势224

3.由学入识:汉晋学术目的的发展趋势232

三、从《人物志》论汉晋学风之变迁236

1.《人物志》是汉末魏初知识界盛行的尚通意趣的产物236

2.《人物志》在学术方法上的创新238

3.“思心玄微”的学术方法在《人物志》中的实践及其影响247

第六章 尚通意趣与汉晋文风之嬗变(上)252

一、尚通意趣与文学自觉观念之形成253

1.通人娴于文辞254

2.尚通意趣与审美超越意识之形成258

二、尚通意趣与创作题材270

1.尚通意趣与“缘情”文学的复兴271

2.尚通意趣与山水文学的勃兴286

三、尚通意趣与艺术构思301

1.艺术构思:六朝文论的核心问题之一301

2.尚通意趣对构思主体之能力和修养的影响304

第七章 尚通意趣与汉晋文风之嬗变(下)315

一、尚通意趣与创作方法315

1.尚通意趣与六朝文学创作中的新变意识315

2.尚通意趣与六朝文学中的繁简问题327

3.尚通意趣与六朝文学中的佳句创作和欣赏338

二、尚通意趣与文学风格351

1.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六朝文学的两种基本风格351

2.说“文秀质羸”——关于钟嵘《诗品》“王粲”条的疏证374

3.说“直致”——关于钟嵘《诗品》的一个诗学概念的诠释386

三、尚通意趣与文学批评400

1.尚通意趣与魏晋六朝文学批评观念之自觉400

2.尚通意趣与“知音”批评方法411

参考文献420

后记428

“汪文学学术作品集”后记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