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检验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免疫检验技术
  • 寿佩勤主编;袁学杰,常江,舒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5462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免疫诊断-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检验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免疫检验技术基础3

第1章 绪论3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3

一、免疫的现代概念3

二、免疫的功能3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4

第三节 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6

第2章 免疫系统8

第一节 免疫器官8

一、中枢免疫器官8

二、外周免疫器官9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12

第二节 免疫细胞12

一、淋巴细胞12

二、辅佐细胞17

三、其他免疫细胞18

第三节 免疫分子18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9

二、免疫膜分子23

三、细胞因子24

第3章 免疫化学26

第一节 抗原26

一、抗原的性质26

二、抗原的特异性28

三、抗原的分类29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30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0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33

三、抗体的生物学功能34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5

第三节 补体系统37

一、概述37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38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1

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42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43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43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44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45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46

五、抗原-抗体反应应用训练48

第4章 免疫应答51

第一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51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52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53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55

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57

第二节 免疫耐受59

一、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59

二、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59

第二篇 免疫检验技术及应用65

第5章 抗体的制备技术65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65

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65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66

三、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70

四、佐剂71

第二节 抗血清的制备72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72

二、免疫方法和途径73

三、动物采血法74

四、抗血清的鉴定保存与纯化75

五、抗血清制备应用训练76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77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78

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方法78

三、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81

第6章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82

第一节 基本方法和原理82

一、透射免疫比浊法82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83

三、免疫胶乳比浊法84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85

一、自动化免疫比浊系统基本工作原理86

二、免疫比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87

三、免疫比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88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临床应用88

第三节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应用训练89

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89

第7章 酶免疫分析技术91

第一节 概述91

一、原理和类型91

二、常用的酶及其底物92

三、酶标抗体(抗原)的制备93

四、固相载体和包被93

五、酶标比色仪94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4

一、基本原理94

二、技术类型和技术要点94

三、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100

四、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101

第三节 其他酶标记免疫测定技术102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法103

二、固相膜免疫测定法103

第四节 酶免疫分析技术应用训练105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105

第8章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107

第一节 荧光标志物的制备107

一、荧光概述107

二、常用荧光物质108

三、荧光抗体的制备109

第二节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111

一、基本原理111

二、技术类型111

三、技术要点113

四、方法评价115

五、临床应用115

第三节 自动化免疫荧光技术116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116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118

第四节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119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19

二、流式细胞仪的技术要点121

三、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方法评价124

四、临床应用124

第五节 荧光抗体技术应用训练125

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125

第9章 放射免疫技术128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制备128

一、常用放射性核素128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129

三、标记物的纯化与鉴定129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130

一、基本原理130

二、技术要点131

第三节 免疫放射测定132

一、基本原理132

二、技术类型132

三、技术要点133

四、IRMA与RIA的异同点133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134

第10章 其他免疫分析技术135

第一节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135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36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137

三、临床应用及评价138

第二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技术138

一、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特点138

二、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140

第三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43

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144

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145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146

四、临床应用及评价147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应用训练147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147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检测甲胎蛋白(AFP)148

三、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149

四、微孔板固相抗体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含量150

第11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152

第一节 白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152

一、自然沉降分离法152

二、聚合物加速沉淀法152

第二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和纯化153

一、Ficoll分层液法153

二、Percoll分层液法154

第三节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和相关功能检测154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154

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155

三、淋巴细胞相关功能检测157

第四节 吞噬细胞的分离和相关功能检测163

一、吞噬细胞的分离163

二、吞噬细胞的功能检测164

第五节 免疫细胞分离技术应用训练16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165

第12章 抗感染免疫及其相关检验168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168

一、屏障结构168

二、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169

三、免疫效应分子170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170

一、细胞免疫170

二、体液免疫170

第三节 人工抗感染免疫171

一、人工主动免疫接种171

二、人工被动免疫接种172

三、计划免疫接种173

第四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学检验173

一、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73

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75

三、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80

四、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学检验182

第13章 超敏反应及检验18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184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84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5

三、临床常见病186

四、防治原则187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88

一、发生机制188

二、临床常见疾病188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89

一、发生机制189

二、临床常见疾病190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91

一、发生机制191

二、临床常见疾病192

第五节 超敏反应免疫学检验192

一、过敏原皮肤试验193

二、血清IgE的检测195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测196

第14章 自身免疫病及检验200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200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200

二、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201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201

四、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02

五、常见的自身免疫病203

第二节 自身抗体204

一、类风湿因子204

二、抗核抗体204

三、抗ENA抗体204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205

五、抗心磷脂抗体205

六、其他自身抗体205

第三节 常见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205

一、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205

二、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206

三、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206

四、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206

第15章 免疫缺陷病及检验212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212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12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14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检测214

一、B细胞缺陷检测214

二、T细胞缺陷检测215

三、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215

四、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215

五、AIDS的检测216

第16章 免疫增殖病及检验217

第一节 免疫增殖病概述217

一、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217

二、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18

第二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219

一、多发性骨髓瘤219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220

三、重链病220

四、轻链病221

五、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病221

第三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检验222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222

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223

三、免疫电泳224

四、免疫固定电泳224

五、本周蛋白的检测224

第17章 器官移植及其免疫检测226

第一节 移植物排斥反应228

一、移植抗原228

二、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发生机制229

第二节 组织配型及配型方法230

一、HLA分型230

二、红细胞血型抗原231

三、交叉配型232

第三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检验及意义232

一、HLA抗原配型232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234

三、新的组织配型策略234

四、受者体内抗HLA抗体筛选235

第四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235

一、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计数236

二、NK细胞活性测定236

三、免疫分子水平测定236

第五节 移植的结局和对策237

一、免疫抑制药的使用237

二、移植免疫学面临的几大问题和解决方案构想237

第18章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239

第一节 肿瘤抗原239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39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分类240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41

一、血清、体液抗原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41

二、细胞表面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44

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245

四、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246

第19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48

第一节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248

一、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定义248

二、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250

第二节 室间质量评价250

一、质评定义250

二、EQA与PT试验区别及作用251

三、EQA方式、评分、意义251

第三节 室内质量控制253

一、室内质控系统要求253

二、免疫学统计质控图254

三、失控处理程序255

第四节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256

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和信息系统256

参考文献258

中英文对照索引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