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权行为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立新主编;马桦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714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侵权行为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侵权行为3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3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3
目录3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6
第二节 侵权行为形态7
一、侵权行为形态的概念和特征7
二、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8
三、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10
四、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10
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11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11
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13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15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19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和特征19
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19
二、侵权行为法的特征20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22
一、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涵义22
二、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发展过程23
四、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26
三、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意义26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功能27
一、补偿功能28
二、惩罚功能29
三、预防功能30
第四节 侵权行为法的渊源30
一、宪法渊源30
二、民法渊源31
三、其他法律渊源31
四、司法解释渊源31
一、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界定32
第五节 侵权行为法的结构32
五、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渊源32
二、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33
三、区别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意义33
四、侵权特别法34
第六节 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38
一、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概况38
二、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作用40
三、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适用42
第七节 侵权行为法在我国民法中的相对独立地位42
一、两大法系的基本做法42
二、两大法系的融合和我国的研究成果43
三、制定我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思路44
第八节 侵权行为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与区别45
一、侵权行为法与刑法45
二、侵权行为法与行政法46
三、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47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49
第一节 国外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49
一、习惯法时期49
二、古代成文法时期51
三、现代法时期53
第二节 中国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56
一、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56
二、中国近代侵权行为法61
第三节 现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发展方向64
一、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64
二、侵权行为法更加注重对人格权的保护64
三、侵权行为法的补偿职能逐渐强化65
第二编 侵权责任构成69
第四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69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69
一、归责概念69
二、归责原则71
三、归责原则体系73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沿革77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77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78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79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81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沿革81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和地位82
三、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83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84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84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沿革86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87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90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90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说90
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学说91
第二节 违法行为94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94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96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98
四、阻却违法行为99
第三节 损害事实99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和结构99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100
三、多重损害事实103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105
第四节 因果关系105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106
三、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106
四、确定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109
五、共同原因中原因力对侵权责任的决定作用113
第五节 主观过错113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113
二、过错形态——故意114
三、过错形态——过失116
一、抗辩事由概述120
第六章 抗辩事由120
第一节 抗辩事由概述120
二、抗辩事由的分类121
第二节 一般抗辩事由122
一、职务授权行为122
二、正当防卫123
三、紧急避险125
四、受害人承诺127
五、自助行为128
第三节 特别抗辩事由129
一、受害人过错129
二、第三人过错130
三、不可抗力132
四、意外事件133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134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134
二、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136
三、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136
第七章 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竞合139
第一节 民事责任竞合概述139
一、民事责任竞合的概念和特征139
二、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140
三、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法律后果141
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143
四、侵权民事责任聚合143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143
二、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别145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147
一、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竞合的原因147
二、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的区别148
第四节 绝对权的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竞合150
一、绝对权请求权的含义150
二、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区别150
三、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规则151
一、侵权责任方式的概念和特征153
第一节 侵权责任方式概述153
第八章 侵权责任方式和民事制裁方式153
二、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类型和适用的一般原则154
第二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55
一、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55
二、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56
三、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157
第三节 民事制裁方式157
一、民事制裁方式概述157
二、民事制裁方式的适用方式159
第一节 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历史演进165
一、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165
第九章 侵权责任形态概述165
第三编 侵权责任形态165
二、侵权责任形态的历史演进166
三、侵权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168
四、侵权责任形态研究的作用和意义169
五、侵权责任形态与侵权行为形态的关系169
第二节 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和内容170
一、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170
二、侵权责任形态的内容170
三、侵权责任形态的相互关系172
一、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的不同概念174
第一节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174
第十章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174
二、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的不同适用规则175
第二节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对比176
一、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概念和特征176
二、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177
三、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责任构成180
四、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184
五、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抗辩事由186
第十一章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189
第一节 单方责任189
一、加害人责任189
二、受害人责任190
第二节 双方责任中的过失相抵192
一、与有过失的概念和特征192
二、过失相抵的概念和构成195
三、过失相抵的责任分担和实行197
第三节 双方责任的公平责任201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201
二、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203
第十二章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206
第一节 单独责任206
一、单独责任的概念206
二、单独责任的承担206
一、共同侵权行为207
第二节 共同责任中的连带责任207
二、共同危险行为212
三、视为共同侵权行为215
四、合伙致人损害216
五、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218
第三节 共同责任中的按份责任223
一、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223
二、按份责任的基本规则224
第四节 不真正连带责任225
一、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225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226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227
四、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实行规则229
第五节 共同责任中的补充责任229
一、侵权补充责任概述229
二、侵权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232
三、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233
第四编 侵权行为类型239
第十三章 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路和方法239
第一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239
一、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重要意义239
二、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局限240
一、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242
第二节 英美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立法的主要内容242
二、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243
三、英美法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特点251
第三节 我国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的发展趋势253
一、坚持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理由253
二、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方向254
三、我国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256
第十四章 适用自己责任的侵权行为258
第一节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258
一、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58
二、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59
一、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63
第二节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263
二、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64
第三节 妨害家庭关系275
一、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75
二、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76
第四节 侵害物权279
一、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79
二、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79
第五节 侵害债权283
一、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83
二、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84
二、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86
一、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286
第六节 侵害知识产权286
第七节 媒体侵权289
一、媒体侵权的概念和基本规则289
二、媒体侵权的具体形式290
第八节 商业侵权293
一、商业侵权的基本规则293
二、商业侵权的具体形式293
第九节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297
一、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297
二、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297
一、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00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300
第十五章 适用替代责任的侵权行为300
二、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02
第二节 用人者的侵权行为304
一、用人者的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04
二、用人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04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行为308
一、法定代理人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08
二、法定代理人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08
第四节 专家侵权行为311
一、专家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11
二、专家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12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13
第五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313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14
第六节 物件致害侵权行为316
一、物件致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16
二、物件致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16
第十六章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321
第一节 产品侵权行为321
一、产品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21
二、产品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23
第二节 危险活动和危险物的侵权行为325
一、危险活动和危险物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25
二、危险活动和危险物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26
第三节 污染环境侵权行为330
一、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30
二、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31
第四节 动物致害侵权行为333
一、动物致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33
二、动物致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33
第十七章 事故侵权行为337
第一节 医疗事故侵权行为337
一、医疗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37
二、医疗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39
一、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41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341
二、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43
第三节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344
一、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44
二、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47
第四节 工伤事故侵权行为349
一、工伤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49
二、工伤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51
第五节 火灾事故侵权行为353
一、火灾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353
二、火灾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355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361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361
第五编 侵权损害赔偿361
第十八章 侵权损害赔偿规则361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362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364
第二节 损害赔偿关系的当事人366
一、赔偿权利主体(受害人)366
二、赔偿义务主体(加害人)368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规则369
一、全部赔偿369
三、损益相抵371
二、财产赔偿371
四、过失相抵375
五、衡平原则375
第四节 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赔偿数额计算376
一、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类型和特点376
二、决定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分割赔偿责任份额的因素379
三、具体的赔偿数额计算380
第十九章 人身损害赔偿386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概述386
一、人身损害和人身损害赔偿386
二、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存在的问题387
三、人身损害的实际损害和损失390
四、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范围392
第二节 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393
一、我国人身损害常规赔偿的基本内容393
二、具体赔偿内容393
第三节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398
一、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理论依据398
二、赔偿范围398
第四节 造成死亡的赔偿400
一、对致死者损害赔偿的理论根据400
二、赔偿内容401
第五节 扶养损害赔偿402
一、扶养损害赔偿概述402
二、扶养丧失的间接受害人及其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403
三、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405
四、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405
第六节 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406
一、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地位和性质406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的构成和适用408
三、抚慰金赔偿办法411
第七节 定期金赔偿412
一、可以实行定期金赔偿的赔偿项目412
二、定期金赔偿方法413
一、概说414
第八节 未出生的胎儿受到损害的赔偿和死者尸体损害赔偿414
二、具体赔偿方法415
第二十章 财产损害赔偿418
第一节 财产损害赔偿概述418
一、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特征418
二、财产损害的种类419
三、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420
第二节 财产损害数额的计算422
一、直接损失的计算422
二、间接损失的计算424
三、其他财产利益损失的推算426
第三节 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427
一、折价赔偿428
二、实物赔偿429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429
一、确立侵害财产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429
二、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430
三、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432
第二十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434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说434
一、精神和精神损害的概念434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435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436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437
五、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438
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439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441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形式441
二、精神利益损害赔偿442
三、抚慰金赔偿444
四、对精神损害救济的其他方式445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445
一、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445
二、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446
三、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447
参考书目451
热门推荐
- 2359569.html
- 3246338.html
- 1151484.html
- 2149261.html
- 861431.html
- 759920.html
- 2102780.html
- 1090270.html
- 2430131.html
- 837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0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8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5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1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3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