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汉语疑问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明清汉语疑问句研究
  • 傅惠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67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汉语-疑问(语法)-研究-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汉语疑问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绪论1

1 汉语疑问句研究的历史回顾1

1.1 古代的疑问句研究1

1.2 现代的疑问句研究6

1.2.1 20世纪前期的汉语疑问句研究7

1.2.2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语疑问句研究16

2 对疑问句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36

2.1 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36

2.1.1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及其句法地位36

2.1.2 关于疑问句的范围及其句法认定45

2.2 疑问句的问标与问焦55

2.2.1 问标55

2.2.2 问焦68

3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75

3.1 专书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76

3.2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77

3.3 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78

3.4 现象描写与原因解释相结合78

二 明清汉语特指问句研究80

1 特指问的特点及其地位80

2 明清汉语特指问类型及其分布83

2.1 真性问与假性问83

2.2 浅度问与深度问89

3 真性特指问93

3.1 浅度问93

3.1.1 主事浅度问93

3.1.2 客事浅度问101

3.1.3 与事浅度问111

3.1.4 凭事浅度问114

3.1.5 因事浅度问119

3.1.6 境事浅度问129

3.1.7 量度浅度问133

3.1.8 动核浅度问134

3.1.9 名构浅度问138

3.1.10 兼格浅度问141

3.1.11 隐含浅度问145

3.2 深度问151

3.2.1 主事深度问152

3.2.2 客事深度问155

3.2.3 与事深度问167

3.2.4 补事深度问168

3.2.5 凭事深度问169

3.2.6 因事深度问170

3.2.7 境事深度问170

3.2.8 量度深度问171

3.2.9 名构深度问172

3.2.10 兼格深度问173

4 假性特指问176

4.1 假性特指问的类型176

4.1.1 诘问177

4.1.2 设问179

4.1.3 叹问180

4.1.4 责问181

4.1.5 祈问与礼问182

4.2 诘问的构成与分布184

4.2.1 主事否定问185

4.2.2 客事否定问193

4.2.3 与事否定问205

4.2.4 补事否定问207

4.2.5 凭事否定问211

4.2.6 因事否定问213

4.2.7 境事否定问225

4.2.8 情理否定问228

4.2.9 量度否定问236

4.2.10 动核否定问236

4.2.11 名构否定问238

4.2.12 兼格否定问240

4.2.13 隐含否定问243

4.3 其他类型的假性问248

4.3.1 设问248

4.3.2 叹问257

5 结语269

5.1 真性问与假性问的分布呈不平衡态269

5.2 浅度问与深度问的分布呈不平衡态270

5.3 被提问语义成分的分布呈不平衡态271

5.4 各系疑问代词的分布呈不平衡态272

5.5 不同语义成分与各系疑问代词呈较强对应性273

三 明清汉语是非问句研究276

1 是非问的特点及其地位276

2 是非问的信疑度278

3 真性是非问284

3.1 高疑是非问284

3.2 低疑是非问289

3.2.1 低疑“吗(么)”问句289

3.2.2 语调是非问293

3.2.3 测度问298

3.2.4 “啊”问句及其他311

4 假性是非问318

4.1 是非诘问句的否定方式318

4.1.1 关于否定方式的分类模式318

4.1.2 命题否定322

4.1.3 情态否定330

4.2 是非诘问句的否定方法338

4.2.1 词语否定338

4.2.2 构式否定353

4.2.3 语境否定358

四 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研究363

1 选择问的特点及其地位363

2 真性选择问365

2.1 正反选择问366

2.1.1 VPnegVP式367

2.1.2 VPneg式389

2.1.3 K·VP式399

2.2 列项选择问404

2.2.1 结构类型404

2.2.2 疑问焦点414

3 假性选择问416

3.1 正反选择问416

3.1.1 VPnegVP式416

3.1.2 VPneg式418

3.1.3 K·VP式421

3.2 列项选择问422

3.2.1 肯定前项422

3.2.2 肯定后项423

3.2.3 两项均肯定423

3.2.4 否定前项423

3.2.5 两项均否定425

3.2.6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425

3.2.7 难以径作肯定与否定425

4 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426

4.1 正反问的来源:省略与称代426

4.2 正反问的省略规则:右省与左省435

4.2.1 关于右省435

4.2.2 关于左省442

4.3 正反问与列项问的消长449

五 明清汉语疑问标记的非疑问用法研究452

1 关于疑问标记非疑问用法研究的历史回顾452

2 对疑问标记非疑问用法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458

2.1 关于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的关系问题458

2.1.1 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的关系模式458

2.1.2 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的分布特点468

2.2 关于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分类问题473

2.2.1 准非疑问用法474

2.2.2 真非疑问用法481

2.3 关于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受约条件问题493

2.3.1 研究现状与问题493

2.3.2 从情态语义角度拓展思路498

2.3.3 从动态语用角度开阔视野502

3 明清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04

3.1 谁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04

3.1.1 准非疑问用法505

3.1.2 虚指用法507

3.1.3 任指用法509

3.1.4 实指用法510

3.1.5 无指用法514

3.2 甚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20

3.2.1 准非疑问用法521

3.2.2 虚指用法523

3.2.3 任指用法532

3.2.4 实指用法536

3.3 怎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38

3.3.1 准非疑问用法539

3.3.2 虚指用法541

3.3.3 任指用法546

3.3.4 实指用法548

3.4 那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51

3.4.1 准非疑问用法553

3.4.2 虚指用法555

3.4.3 任指用法558

3.4.4 实指用法559

3.4.5 无指用法560

3.5 多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65

3.5.1 准非疑问用法566

3.5.2 虚指用法568

3.5.3 任指用法572

3.5.4 实指用法574

3.6 几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74

3.6.1 准非疑问用法575

3.6.2 虚指用法576

3.6.3 任指用法578

3.6.4 实指用法578

3.7 何系代词的非疑问用法580

4 明清汉语传疑句法结构的非疑问用法580

4.1 VPnegVP、VPneg的非疑问用法580

4.1.1 准非疑问用法580

4.1.2 真非疑问用法582

4.2 是P还是q的非疑问用法588

4.2.1 准非疑问用法589

4.2.2 真非疑问用法590

主要引书目录591

参考文献592

后记608

附:表目录89

表一 特指问功能分布表89

表二 特指问句法—语义层次类型分布表92

表三 真性浅度特指问语义功能分布表150

表四 真性深度特指问语义功能分布表175

表五 假性特指问类型分布表184

表六 浅度特指诘问句语义功能分布表246

表七 深度特指诘问句语义功能分布表247

表八 真性特指问语义功能比较表274

表九 特指诘问句语义功能比较表275

表十 是非问功能分布表284

表十一 真性“吗”问句功能分布表285

表十二 带“岂”诘问句用法分布表339

表十三 各类问句功能比较表365

表十四 选择问句功能分布表366

表十五 明清汉语疑问代词功能分布表469

表十六 “谁”“几”历时功能分布表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