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经典养生名言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经典养生名言录
  • 孙光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235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格言-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经典养生名言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养生之理3

001.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3

002.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4

003.美其食 任其服 乐其俗5

004.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6

005.阴平阳密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8

006.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10

007.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11

008.荣卫之行 不失其常 呼吸微徐 气以度行 六腑化谷 津液布扬 各如其常 故能长久12

009.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14

010.生病起于过用15

011.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16

012.夫以蕞尔之躯 攻之者非一途 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17

013.知名位之伤德 故忽而不营 非欲而强禁也 识厚味之害性 故弃而弗顾 非贪而后抑也18

014.少不勤行 壮不竟时 长而安贫 老而寡欲 闲心劳形 养生之方也20

015.形生愚智天也 强弱寿夭人也 天道自然 人道自己21

016.养生大要 啬神 爱气 养形 导引 言语 饮食 房室 反俗 医药 禁忌22

017.养寿之法 但莫伤之而已24

018.疾之所起 生自五劳 五劳既用 二脏先损25

019.诸药饵法 不废世务 凡欲饵药 但须精审 不可轻服27

020.养生先须虑祸28

021.生不可不惜 不可苟惜29

022.性自为善 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 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祸乱灾害亦无由作31

023.养生五难 名利不去为一难 喜怒不除为二难 声色不去为三难 滋味不绝为四难 神虑精散为五难33

024.习不纯正 少百岁之人35

025.斋戒谓之信解 安处谓之闲解 存想谓之慧解 坐忘谓之定解 信定闲慧四门 通神谓之神解37

026.兼三才而言谓之易 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 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 入于真如归于无为39

027.何谓安处 非华堂邃宇 重裀广榻之谓也 在乎南向而坐 东首而寝 阴阳适中 明暗相半41

028.安则物之感我者轻 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42

029.安乐之道 唯善保养者得之44

030.已病而不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 未病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46

031.不流于物谓之摄 以安其分谓之养48

032.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49

033.人有三死 而非其命也 行己自取也50

034.养生以不损为延命之术 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径 居安虑危 防未萌也52

035.养德养生无二术53

036.不贪不躁不妄 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56

037.保养可勿药57

038.老人养生五戒59

039.绝戒暴怒 最远房室 更慎起居 尤忌忧郁 顺就寒暄 节调饮食61

下篇 养生之法65

第一章 四时起居养生65

040.春三月 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65

041.夏三月 夜卧早起 毋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66

042.秋三月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68

043.冬三月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 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70

044.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71

045.暮而收拒 无扰筋骨 无见雾露 反此三时 形乃困薄73

046.春夏泄泻 秋冬闭藏74

047.夏至宜节嗜欲 冬至宜禁嗜欲76

048.当春之时 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勿饥腹多食 顿去棉衣77

049.当夏饮食之味 宜减苦增辛以养肺79

050.当秋之时 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肺盛则用呬以泄之80

051.冬月阳气在内 阴气在外 不宜沐浴 不可早出以犯霜威 切忌房事 不可多食炙煿82

052.顺四时 调养神志而治未病84

053.常欲四时匀平而无偏胜则安85

054.行住坐卧 各得其宜 不可至疲倦86

055.上士别床 中士异被 服药百裹 不如独卧88

056.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 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 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 终身之忌者暮常护气89

第二章 精神情志养生91

057.《黄帝内经》养神九则91

058.百病皆生于气95

059.怵惕思虑者伤神 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96

060.以钟鼓道志 以琴瑟乐心97

061.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98

062.凡治气养心之术 莫径由礼 莫要得师 莫神一好99

063.身劳而心安为之 利少而义多为之101

064.不乐寿 不哀天 不荣通 不丑穷102

065.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104

066.朴素 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知天乐者无天怨 无人非 无物累 无鬼责106

067.哀莫大于心死 而人死亦次之107

068.以正静平正守一之法 养善心定心全心大心109

069.任意自适 不以外物伤和气 不敢做过当事111

070.不要事事称意 常有不足处才好112

071.粗茶淡饭饱即休 补破遮寒暖即休 三平二满过即休 不贪不妒老即休114

072.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 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115

073.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117

074.勿欺心 勿妄想 守廉耻 曰忍 曰方便 曰依平分118

075.神强者长生 气强者易灭120

076.一切病皆生于心122

077.存我之神 想我之身123

078.身者屋也 心者居室之主人也125

079.医家既知修德 又当爱惜自己精神126

080.养神 惜气 堤疾127

081.养卫者服天气而通神明129

08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130

083.气贵舒不贵郁131

084.十二少 养生之都契也133

085.忍默平直 养生四印134

086.凡怒忿悲思恐惧 皆损元气135

087.元气有定数 谨护保全之137

088.善养气者 最忌是怒138

089.心者神之舍 目者神之牖 目之所至 心亦至焉140

第三章 饮食养生142

090.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142

091.五味所入 五味所禁143

092.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味145

093.五味之所伤146

094.四时五脏 病随五味所宜也148

095.食过则癥块成疾 饮过则痰癖结聚149

096.体欲常逸 食须常少 劳无至极 食无过饱 饱则伤肺 饥则伤气 咸则伤筋 酢则伤骨151

097.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坐久152

098.人之当食 须去烦恼 不用重肉 喜生百病154

099.久饮酒者烂肠胃 渍髓蒸筋 伤神损寿155

100.善养老者 非其食勿食157

101.每食必忌于杂158

102.孙思邈养生歌诀159

103.豆令人重 榆令人瞑 合欢蠲忿 萱草忘忧160

104.能甘淡薄 则五味之本自足以补五脏 养老慈幼皆然161

105.斋乃洁净之务 戒乃节身之称 其法在节食调中 摩擦畅外162

106.主身者神 养气者精 益精者气 资气者食163

107.病之生也 馋涎所牵 病之成也 饮食俱废164

108.爽口作疾 厚味措毒165

109.自然冲和之味 有食人补阴之功166

110.方怒不可食 不可太饱大饥168

111.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169

112.慎言语则中气不散而上越 节饮食则中气不滞而下泄171

113.早饭可饱 午后宜少食 至晚更必空虚171

114.食物有三化172

115.牢齿之法173

116.茶能解渴 亦能致渴 荡涤津液故耳174

117.粥宜空心食 或作晚餐 粥后勿食他物食勿过饱 觉胀胃即受伤175

118.延寿丹方176

第四章 导引养生179

119.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179

120.筋骨瑟缩不达 为舞以宣导之180

121.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182

122.五禽之戏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 四曰猿 五曰鸟184

123.早晚导引按摩法187

124.调肢体导引 治五劳七伤法191

125.调肢体法 不择时亦无度数 乘闲便做 而见效且速194

126.擦涌泉 摩肾俞 手挽弓 壁立足196

127.婆罗门导引十二法197

128.养五脏坐功法201

129.老年人易行的卧功 立功 坐功204

130.步则筋舒而四肢健 散步所以养神208

131.行步时不得与人语 欲语须住足209

132.行气导引 肾有久病者 闭气不息七遍 以引颈咽气顺之211

133.服气吐纳六气 呬主肺 呵主心 呼主脾 嘘主肝 吹主肾 嘻主三焦212

134.服气疗病要点 行气欲除百病 随所在作念之214

135.道者气也 保气则得道 得道则长存 神者精也 保精则神明 神明则长生215

136.长息吐气法216

137.六字气诀 不炼金丹 且吞玉液 呼出脏腑之毒 吸来天地之清219

138.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 气从有胎中息220

139.内视法 存想思念 令见五脏入悬磬 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222

140.导引养生 初不甚觉 积累百日 功不可量 比之服药 其效百倍223

141.修养摄生之道 勿要损精 耗气 伤神此三者 道家所谓全精 全气 全神是也226

142.真人之息 息之以踵 凡人之息 息之以喉228

143.修养涉于方外玄远 保养不外日用食息230

144.呼吸静功妙诀232

145.清心释累 绝虑忘情 少思寡欲 见素抱朴 学道之功夫也234

第五章 房室养生236

146.人产而不学者二 一曰息 二曰食 贰生者食也 损生者色也236

147.人有九窍十二节皆设而居 何故而阴与人俱生而先身去238

148.去七损以抵其病 用八益以贰其气240

149.人之所上 莫过房欲 法天象地 规阴矩阳242

150.欲不可绝 男不可无女 女不可无男 孤独而思交接 损人寿 生百病243

151.欲不可早 合男女必当其年245

152.欲不可纵 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247

153.欲不可强 因而强力 肾气乃伤 高骨乃坏249

154.欲有所忌 天忌 人忌 地忌251

155.欲有所节 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254

156.元气有限 人欲无涯 火生于木 祸发必克 尾闾不禁 沧海以竭257

157.淫声美色 破骨之斧锯也259

158.远彼帷薄 放心乃收 饮食甘美 身安病廖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