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9985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民族主义现身于网络空间:幽灵还是灯塔1
第二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价值:多维视角4
第三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综述:起步与不足13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17
背景·概念篇21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与网络社会:民族主义与外交遭遇新环境21
第一节 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民族主义的花与社会化的果22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定义与特征:虚拟实在之谜26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内涵:三个层次31
第四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争论与定义35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类型:三个线索36
现象·经验篇51
第二章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演进:羡恨交织与理性辩论51
第一节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发:背景与主要表现51
第二节 刺激与反应:涉美民族主义黑客行动及其评价54
第三节 从崇美到对美羡恨交织: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论战57
第四节 从反应性行动到主动争夺话语权:反CNN网站的建立与运行60
第三章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怨恨、口水与行动63
第一节 汹涌的涉日网络民族主义:主要历程63
第二节 全方位的刺激与反应: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成因70
第三节 持续的网络内外联动:组织与动员72
第四节 一边倒的涉日民族主义舆论:怨恨与“污名化”的日本74
第五节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异化:捣乱与经济诉求76
第六节 转型时期涉外大众民族主义的心理:冤屈与自信78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80
第一节 汉服运动与汉服:概念界定80
第二节 汉服运动的缘起和表现:主体民族的文化认同热82
第三节 官方、媒体与学界的反应:审慎关注84
第四节 汉服运动兴起审视:规范论、建构论与工具论86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汉服运动:族裔民族主义的限度90
第五章 多样化的民族主义“愤青”:成因、特征与影响92
第一节 大众话语的地标:民族主义“愤青”的内涵及其成因95
第二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类型与行为:愤怒逻辑与指向102
第三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影响、评价与引导109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下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115
第一节 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上网特征:网络依赖与低度政治参与115
第二节 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热点问题的知悉情况:因议题而异118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民族主义意愿与行动:延续与分离120
第四节 基本结论131
第七章 涉外的民族主义论坛(BBS):从自组织到影响中国——以中华网军事论坛为例133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36
第二节 中文网站中民族主义论坛概况138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中华网军事论坛141
第四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发展历程:议题变化与“愤青”主导145
第五节 中华论坛帖子标题分析:自主性、议题与情感147
第六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帖子内容分析:语言、立场与自组织150
第七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体系165
第八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运行:三种机制175
第九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与中国外交180
第八章 民族主义网站的发轫、运行与影响183
第一节 涉日民族主义网站:概览、运行和影响184
第二节 汉民族主义网站的发展、运行和影响212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233
总结·反思篇239
第九章 网络民族主义的盛行:反应、反思与重建239
第一节 政府工具论及其局限239
第二节 刺激—反应论240
第三节 民族主义话语具有政治正确性与表达自由242
第四节 族裔文化与全球化的影响242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驱动力的层次性:反应、反思与重建244
第十章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与疏导247
第一节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动员的类型与机制247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下民族主义动员的特征254
第三节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的疏导与治理256
第十一章 网络民族主义与市民社会构造:中国外交遭遇新环境259
第一节 网络民族主义、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构造259
第二节 网络民族主义影响中国外交266
附录1 网络与大学生的民族主义行为问卷276
附录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答涉及网络民族主义的问题282
参考文献289
后记301
热门推荐
- 603193.html
- 1957147.html
- 2221785.html
- 2131882.html
- 2613090.html
- 915835.html
- 1147870.html
- 3731130.html
- 452234.html
- 486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6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6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7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6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0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