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欧阳兵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533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1
第一章 中医诊法学的研究内容3
第一节 诊察疾病的原理与原则3
一、诊察疾病的原理3
二、诊察疾病的原则3
第二节 诊察疾病的方法与内容5
一、诊察疾病的方法5
二、中医诊法学的基本内容6
第二章 中医诊法学源流概述7
一、脉诊7
二、络脉诊法12
三、舌诊14
四、胸腹切诊17
第三章 中医诊法学研究进展24
第一节 望诊研究24
一、面部色诊24
二、五官望诊24
三、手诊26
四、穴位诊27
第二节 脉诊研究28
一、脉诊形象化及脉象仪的研制29
二、生理情况下脉象研究29
三、脉诊、脉图与病症关系29
四、展望30
第三节 声诊研究31
一、声诊研究现状31
二、国外声诊研究现状32
第二篇 望诊37
第一章 望诊概念37
第一节 望诊溯源37
第二节 望诊的概念、原理与意义43
一、望诊的概念43
二、望诊的原理43
三、望诊的意义45
一、望诊的方法48
第三节 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8
二、望诊的注意事项49
第二章 全身望诊51
第一节 望神51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51
二、望神的主要方法51
三、望神的内容53
第二节 望色57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与意义57
二、望色的方法58
三、望色的内容60
一、望形体诊病的原理与方法68
二、望形体的基本内容68
第三节 望形体68
第四节 望姿态72
一、望姿态诊病的原理与方法72
二、望姿态的基本内容72
第五节 望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8
一、如何理解“一会即觉”、“以神会神”78
二、“神乱”不等于“失神”78
三、假神的病机与辨识78
六、怎样理解“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79
七、望诊总括79
五、何谓“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79
四、望色十法之“抟”79
第六节 现代研究81
一、色诊客观定量81
二、色诊在脾虚证计算机量化诊断中的应用92
三、红外成像面图研究92
四、望诊的现代延伸94
五、面色变化的常见病症95
第三章 局部望诊98
第一节 望头面98
一、望头形98
二、望头发98
三、望囟门99
五、望面部100
四、望头的动态100
第二节 望五官102
一、望目102
二、望鼻103
三、望耳106
四、望口唇107
五、望齿与龈109
六、望咽喉110
七、望人中111
第三节 望肢体111
一、望躯干112
二、望四肢115
一、望前阴119
第四节 望二阴119
二、望后阴121
第五节 望皮肤121
一、望皮肤色泽122
二、望皮肤形态124
三、望皮肤病证124
第六节 望排出物125
一、望痰涎125
二、望呕吐物126
三、望二便126
四、其他127
第七节 现代研究129
一、头面部望诊现代研究129
二、眼部望诊现代研究130
三、耳部望诊现代研究132
四、鼻诊研究133
五、人中的发育与子宫的发育密切相关133
六、口腔望诊现代研究133
七、王氏(文华)指甲诊病法134
第四章 舌诊137
第一节 舌诊概述137
一、舌诊的原理137
二、舌诊的方法140
四、正常舌象143
五、舌象的生理变异143
三、舌诊的内容143
第二节 望舌体144
一、望舌色144
二、望舌形147
三、望舌的动态150
四、望舌神153
五、望舌下络脉154
六、舌的病证160
第三节 望舌苔162
一、望苔色162
二、望苔质165
三、其他168
一、舌象的综合分析171
第四节 舌诊的临床应用171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175
三、其他179
第五节 现代研究181
一、舌诊概论方面的现代研究181
二、中医舌象微循环研究184
三、中医舌诊研究进展185
四、望舌体现代研究186
五、望舌苔现代研究190
六、影响舌象形成的各种因素195
一、闻诊在殷周已有记载,《内经》时代渐成体系201
第一节 闻诊源流201
第一章 闻诊概述201
第三篇 闻诊201
二、《伤寒》时代闻诊水平大有提高202
三、《脉经》时代注重闻气味变化204
四、隋~元时期闻诊著述繁多详尽204
五、明清时代闻诊学术发展迅速,新说辈出206
六、近代百年闻诊理论日臻完善208
第二节 闻诊的原理与意义208
一、闻诊的理论基础208
二、语声的寒热虚实辨证209
三、闻呼吸以辨气之虚实缓急210
四、闻气味以详辨病位病性210
五、闻声音可审时度势判断预后210
第三节 闻诊的方法211
一、听声音的注意事项212
第四节 闻诊的注意事项212
二、嗅气味的注意事项214
三、注意相关概念的鉴别214
第二章 听声音217
第一节 正常声音217
第二节 异常声音217
一、声重217
二、音哑217
三、失音217
七、息高218
一、谵语218
第三节 语言异常218
六、鼻鼾218
五、惊呼218
四、呻吟218
二、郑声219
三、狂言219
四、独语220
五、错语220
六、呓语220
七、语言謇涩220
八、言迟220
九、口吃220
一、呼吸异常221
第四节 呼吸系统的异常声音221
二、咳嗽221
十、呜咽221
十一、抽泣221
十二、号淘大哭221
三、喘222
四、哮223
五、少气223
六、短气224
七、上气224
八、喷嚏225
九、呵欠225
十、太息225
一、呕吐226
第五节 消化系统的异常声音226
二、呃逆227
三、嗳气227
四、肠鸣228
第六节 听声音研究进展228
一、发声的基本原理228
二、国内对听声音的研究进展229
三、国外对听声音的研究进展230
四、听声音研究趋势230
四、臊臭味232
三、烂苹果味232
五、酸腐味232
第三章 闻气味232
二、腐臭、尸臭味232
一、血腥味232
第一节 病室气味232
六、臭秽味233
七、酸臭味233
第二节 病体气味233
一、体香233
二、体臭233
三、体臊233
四、体腥233
一、口腔气味234
第三节 病人口鼻气味234
二、鼻中气味235
三、呼吸气味235
第四节 排出物气味236
一、汗液气味236
二、痰液气味236
三、涕气味237
四、呕吐物237
五、大便气味238
六、小便气味240
七、出血气味240
十、白带气味241
九、恶露气味241
八、月经气味241
十一、脓液气味242
第五节 闻气味研究进展242
一、嗅觉试验的研究243
二、气相色谱技术对人体气味研究的进展243
三、对口臭气味的研究进展244
四、嗅气味方法的研究进展245
五、嗅气味研究展望245
第四篇 问诊249
第一章 问诊概述249
第一节 问诊溯源249
一、突出了问诊的重要地位250
二、完善了问诊的体系251
三、揭示了问诊对于辨证施治的重要意义251
四、量化了问诊的症状,重视疾病的本质特征252
第二节 问诊的意义255
一、全面、系统了解病情255
二、是其他诊法的先导255
三、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56
四、指导病人配合治疗256
第三节 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56
一、提出问题,明确范围256
二、抓住主症,系统询问257
五、态度和蔼,树立信心258
三、详细深入,避免暗示258
四、语言通俗,忌用术语258
六、危急病人,抢救为先259
第二章 问诊的内容260
第一节 问一般情况260
第二节 问起病260
第三节 问既往病史和家庭病史262
第四节 问生活史262
第三章 问现在症264
第一节 问寒热264
一、恶寒发热264
二、但寒不热266
三、但热不寒269
四、寒热往来272
第二节 问汗275
一、有汗无汗275
二、特殊汗出276
三、局部汗出279
第三节 问疼痛280
一、疼痛部位281
二、疼痛的性质303
第四节 问头身胸腹不适304
一、全身不适问诊304
二、头项部问诊308
三、胸腹部问诊313
四、背腰部问诊319
五、四肢问诊321
六、皮肤问题322
第五节 问耳、目、鼻、喉323
一、问耳323
二、问目329
三、问鼻342
四、问咽喉349
第六节 问饮食与口味351
一、口渴与饮水351
二、食欲与食量352
三、口味355
第七节 问睡眠358
一、失眠358
二、嗜睡359
三、多梦360
四、梦游症360
五、鼾眠361
六、睡中啮齿361
第八节 问二便362
一、问大便362
二、问小便368
二、性欲亢进375
一、性欲低下375
第九节 问性病证375
三、房事昏厥376
四、阳痿376
五、早泄377
六、遗精378
七、阳强379
八、血精380
九、精液清冷380
十、不射精380
十二、交接阴茎痛381
十一、逆行射精381
十三、射精疼痛382
十四、女性性高潮缺乏382
十五、女子梦交382
十六、交接出血383
十七、男子阴冷383
十八、阴缩383
十九、茎中痛痒384
二十、睾丸胀痛384
二十一、阴囊瘙痒385
二十二、阴囊湿冷385
第十节 妇科问诊385
一、问月经386
二、问带下400
三、问妊娠401
四、问产后409
五、问妇科杂病414
第十一节 儿科问诊418
一、问出生前后情况418
二、问预防接种情况418
三、问生长发育情况418
四、问小儿常见病因419
五、问传染病接触史425
二、症状的计量诊断研究429
第十二节 现代研究429
一、症状规范化研究429
第五篇 切诊435
第一章 切诊概述435
第一节 切诊溯源435
一、脉诊435
二、按诊436
第二节 切诊的意义与一般方法437
一、切诊的意义437
二、切诊的一般方法437
二、气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438
一、心、脉是脉象形成的主要脏器438
三、脉象与其他脏腑的关系438
第一节 脉诊的原理438
第二章 脉诊438
第二节 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439
一、脉诊的方法439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442
第三节 正常脉象443
一、正象脉象的特点443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445
第四节 常见病脉448
一、浮脉类448
二、沉脉类456
三、迟脉类462
四、数脉类468
五、虚脉类473
六、实脉类479
第五节 相兼脉与真脏脉487
一、相兼脉487
二、真脏脉488
三、无脉491
第六节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492
一、诊妇人脉492
二、诊小儿脉495
第七节 脉象要素与图述496
一、脉象要素496
二、脉象图述497
一、脉象的检测502
第八节 现代研究502
二、脉搏图的描记与分析506
三、典型脉象的脉图与机理研究512
第三章 按诊519
第一节 按诊概述519
第二节 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519
一、按诊的方法519
二、按诊的手法操作519
三、近诊的临床意义522
第三节 按诊的内容522
一、按额部522
三、按胸胁523
二、按头颈部523
四、按脘腹525
五、按肌肤527
六、按手足530
七、按腧穴531
八、按耳穴531
九、按二阴531
第四节 现代研究与进展532
一、腹诊的研究533
二、有关腧穴按诊的研究535
三、耳部信息诊断法研究538
四、按诊研究的展望539
热门推荐
- 3894566.html
- 3566433.html
- 326551.html
- 2476387.html
- 1108749.html
- 2707755.html
- 1034996.html
- 795241.html
- 247483.html
- 157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3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2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8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5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