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及调控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海山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19255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及调控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地关系研究文献综述1
第一节 相关概念1
一、生态脆弱性1
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带1
三、生态极度脆弱地区2
四、实质2
五、人地关系实质3
第二节 国内外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综述4
一、有关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综述4
二、人地关系传统理论研究述评14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人地关系的其他理论研究及述评15
一、人地关系演变研究15
二、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与述评23
四、我国区域人地关系现状实证研究与述评24
第四节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研究25
一、国内外关于游牧文明的研究25
二、国外关于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研究28
三、国内关于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研究30
四、国内外关于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研究述评38
本章小结40
第二章 研究设计42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选题依据42
一、研究范围42
二、选题依据44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46
一、研究目的46
二、研究意义47
第三节 研究方法、资料数据评估47
一、研究方法47
二、资料与数据的评估与说明49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51
本章小结52
第三章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研究理论53
第一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53
一、人地关系概念53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55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56
第二节 相关研究理论57
一、生态环境脆弱性理论57
二、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理论59
三、人类生态学理论62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63
五、动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理论65
六、动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理论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重要意义68
七、牧草生长再生理论70
第三节 传统人地关系问题理论73
一、人地关系实质概念73
二、不同类型地域人地关系理论74
三、人地作用力理论83
四、人地关系文化源地适宜性理论91
五、区域人地关系文化改变引起的生态恶化三个案例105
六、关于三个典型案例的讨论115
本章小结117
第四章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119
第一节 人地关系发展的“草—畜—人”阶段120
一、古代内蒙古地区历史沿革120
二、古代内蒙古牧区游牧生产概况121
三、古代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基本特点122
第二节 清初实行“盟旗制度”—1983年“草场承包到户”—人地关系发展的“畜—草—人”阶段124
一、实行“盟旗制度”—第一次被严格限制游牧范围124
二、藏传佛教兴起—改变牧民自然崇拜的宗教信仰125
三、失去优质草场—牧民的生存压力加大126
四、农业人口增加—“畜—草—人”模式向牧区纵深推进126
第三节 80年代初至今—“人—畜—草”阶段127
一、牧区人地关系思想意识的变化127
二、“牲畜承包到户”—人地关系变化的起因128
三、“草场承包到户”—牧区人地关系的根本变化129
第四节 案例: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塔拉嘎查的变迁132
一、苏尼特左旗巴彦塔拉嘎查的60年变迁历史回顾132
二、苏尼特左旗巴彦塔拉嘎查面临的困境136
本章小结138
第五章 内蒙古牧区人地系统分析139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人地系统组成要素139
一、内蒙古牧区干旱草原地理环境基本特点139
二、内蒙古草原与世界主要草原畜牧业国家草原比较148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152
一、内蒙古牧区人口变化概况152
二、内蒙古牧区人口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原因153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156
一、内蒙古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回顾156
二、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分析160
三、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特点164
第四节 案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畜牧业与自然灾害关系194
一、关于游牧经济特点的一个误解——“脆弱性”194
二、1949—2006年,锡盟畜牧业与自然灾害关系分析195
三、分析结论198
本章小结203
第六章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机制分析205
第一节 秦汉—清朝:以垦殖为动力205
第二节 清朝—1947年:以行政区划+垦殖为动力206
第三节 1947—1958年:以牧民合作化+自由放牧为动力210
第四节 1958—1983年:以行政区划的细化+垦殖为动力211
第五节 1983年至今:以定牧+垦殖+搂草+滥开矿等为动力211
一、1983年生产经营体制变革211
二、内蒙古牧区生产经营体制变革的效应分析214
第六节 现代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危机原因分析222
一、现代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危机原因的争论222
二、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恶化形成机制分析226
第七节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恶化社会感知情况调查与分析254
一、调查地及调查概况254
二、调查内容分析256
本章小结259
第七章 内蒙古牧区人地系统调控261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调控原则261
一、近年来政府调控措施的回顾261
二、内蒙古牧区的定位262
三、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调控的目标与基本原则263
第二节 创新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制度267
一、建立现代游牧生产制度267
二、引导牧民走股份合作道路269
三、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各地区特色畜牧业经济271
第三节 建立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良性运行机制277
一、加快发展城市与工业,转移牧区非牧业人口277
二、建立内蒙古牧区生态补偿机制278
三、加快健全牧区法制279
四、实现牧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280
本章小结282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283
第一节 基本结论283
一、本项研究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283
二、地理学传统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人地关系多样性规律284
三、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恶化是人地关系文化改变的结果284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284
一、相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284
二、提出人地作用力理论285
三、提出人地关系文化源地适宜性理论285
四、游牧消失是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286
五、提出建立现代游牧生产制度的牧区人地关系调控对策286
第三节 问题与讨论287
一、本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都有待进一步论证或实证研究287
二、内蒙古牧区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287
三、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调控对策问题研究有待加强287
参考文献288
附录一306
附录二315
附录三317
后记319
热门推荐
- 1161516.html
- 2770721.html
- 2758114.html
- 1810065.html
- 2021459.html
- 1026205.html
- 2224352.html
- 3577650.html
- 3719806.html
- 1813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9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7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9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8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0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5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0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6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