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编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编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
  • 林云琴主编;陈烁娜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594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编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质量1

一、环境1

二、环境质量2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与分类2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3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3

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3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5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6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6

二、环境标准体系结构7

三、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9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10

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常用标准10

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13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13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13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15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5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15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6

三、环境现状评价方法19

四、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2

第二节 工程分析26

一、概述26

二、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28

三、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9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因子筛选44

一、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方法44

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48

第四节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49

一、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概述49

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50

第五节 公众参与54

一、公众参与的依据54

二、公众参与的相关要求54

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6

第一节 概述56

一、大气污染56

二、大气污染源和大气污染物56

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7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分级57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57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58

第三节 大气环境调查与分析61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1

二、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65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70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70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71

第五节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84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内容84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85

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85

第六节 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对策86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86

二、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分析86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88

第一节 概述88

一、水环境88

二、水体污染88

三、水环境影响评价89

第二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分级89

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89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90

第三节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93

一、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与时间93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95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99

第四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100

一、预测原则100

二、预测范围和预测点布设100

三、预测时期与时段100

四、水质参数的筛选101

五、水体和污染源简化101

六、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103

第五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与污染防治对策109

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09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资料109

三、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及其筛选109

四、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0

五、常用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10

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2

七、地面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12

第六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分级114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14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115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技术要求117

第七节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18

一、调查原则118

二、调查评价范围118

三、调查内容与要求120

四、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123

第八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23

一、预测范围123

二、预测时段124

三、预测情景设置124

四、预测因子124

五、预测源强124

六、预测内容124

七、预测方法125

第九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29

一、评价原则129

二、评价范围129

三、评价方法130

四、结果评价130

五、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1

第十节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31

一、基本要求131

二、建设项目污染防控对策131

第五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134

第一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34

一、声学基础知识134

二、声音的物理量135

三、环境噪声的基本评价量137

第二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分级142

一、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42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143

第三节 声环境影响预测147

一、声环境影响预测基本要求147

二、声环境影响预测步骤147

三、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户外声传播衰减与反射效应的计算148

四、典型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预测158

第四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164

一、评价的基本任务164

二、评价范围164

三、评价类别167

四、评价时段168

五、评价方法168

六、评价内容168

第五节 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169

一、声环境影响防控一般要求169

二、声环境影响防控基本途径169

三、典型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170

第六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72

第一节 概述172

第二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分级172

一、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72

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分级173

第三节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5

一、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175

二、土壤环境现状调查175

三、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175

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176

一、土壤环境影响类型176

二、各种土壤环境影响识别178

第五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181

一、土壤污染预测181

二、土壤退化预测184

第六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88

一、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88

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89

第七节 土壤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190

一、加强土壤资源法治管理190

二、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190

三、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191

第七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92

第一节 概述192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92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93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93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分级194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94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194

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95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95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00

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01

一、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判定依据201

二、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02

第五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209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概述209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209

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及应用210

第六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16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216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217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217

第七节 生态环境措施与替代方案218

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补偿原则218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措施218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替代方案221

第八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特性和分类223

二、固体废物产量预测225

三、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及控制途径227

第二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与特点228

一、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类型228

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特点228

第三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232

一、固体废物的污染方式232

二、固体废物的污染预测234

第四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39

一、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239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39

第五节 固体废物管理对策242

一、管理原则与目标242

二、管理体系与技术242

三、管理政策法规与标准243

第九章 环境风险评价245

第一节 概述245

一、风险与环境风险245

二、环境风险评价245

第二节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与分级246

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246

二、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246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识别247

一、识别对象与风险类型247

二、识别的内容及方法248

第四节 源项分析250

一、源项分析概述250

二、最大可信事故250

三、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255

第五节 后果计算258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258

二、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261

第六节 环境风险计算和评价264

一、环境风险计算264

二、环境风险评价266

第七节 环境风险管理267

一、政府管理方法268

二、建设单位管理方法268

第十章 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73

第一节 清洁生产概述273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涵273

二、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274

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275

四、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277

第二节 环境管理要求与监测计划279

一、环境管理要求279

二、环境监测计划282

第十一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86

第一节 概述286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86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原则287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288

第二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88

第三节 环境容量分析289

第四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89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289

二、规划分析290

第五节 现状调查与评价291

一、现状调查291

二、现状分析与评价291

第六节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92

一、基本程序292

二、拟定或确定环境目标293

三、环境问题的表达293

四、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与方法294

五、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296

六、评价标准的选取296

第七节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97

一、环境影响预测297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97

第八节 规划方案优化及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299

一、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与推荐方案299

二、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299

三、监测与跟踪评价299

第九节 关于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300

一、评价结论的形式300

二、建议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300

三、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300

四、放弃规划301

第十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301

一、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301

二、公众参与者的确定301

三、公众参与的时间与方式301

四、公众参与的形式302

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与实例303

第一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303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303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303

三、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306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编写307

第二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典型实例308

一、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308

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317

三、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23

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