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德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51470637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
二、研究现状3
(一)国内学者研究路径的总体概括3
(二)国内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及代表观点5
(三)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14
(四)小结18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19
(一)主要内容19
(二)结构20
四、对一些术语的说明21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性质理论的历史凸显和时代回应23
一、意识形态与科学:水火不容的两端?23
(一)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兼容性论争24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统一的道路探寻27
二、意识形态与列宁:负重前行的背叛者?29
(一)无尽的遗憾:《德意志意识形态》缺位说31
(二)文本的误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引导说33
(三)不得已的选择:现实实践驱使说34
三、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极权统治下的思想奴役?36
(一)自发性与自觉性的碰撞37
(二)一元与多样的较量39
四、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非此即彼的选择?42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后引发的忧虑43
(二)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的冲动45
小结47
第二章 路径依赖下的用语惯性:哲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49
一、意识形态的出场及其命运流变49
二、论战概念: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体系53
(一)宗教批判的虚妄55
(二)思想的“激进”与政治的保守58
小结62
第三章 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政治学语境中的思想领导权争夺65
一、一般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65
(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作用66
(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何以居于主导地位?69
(三)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发展特点74
二、潜在概念:革命阶级的思想体系75
(一)革命意识形态的内涵76
(二)革命意识形态所采取的形式78
(三)革命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81
小结84
第四章 地形学的隐喻:社会结构语境中的位置判断85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意识形态的进一步阐释85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并不说明意识形态永恒89
三、几种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意识形态的否定理解及其剖析91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指错误的意识?91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阻力?95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意识形态专属于资产阶级?97
小结100
第五章 术语的“隐退”:日常生活语境中的拜物教批判101
一、拜物教的产生:属性的错认102
(一)商品拜物教104
(二)货币拜物教106
(三)资本拜物教107
二、拜物教的社会影响:保护资本主义110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化110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化112
(三)工人阶级批判精神的淡化114
小结118
第六章 马克思视阈中的虚假意识形态及其解读的方法论思考123
一、马克思视阈中的虚假意识形态及其表现124
(一)虚假性之一:对生活世界的“颠倒”124
(二)虚假性之二:曲解或撇开人类史,陷入永恒性的幻想128
(三)虚假性之三:阶级利益的异己性131
(四)虚假性之四:浅尝辄止避重就轻的探讨134
二、解读马克思视阈中意识形态性质的方法论思考137
(一)正本与副本:“意识形态没有历史”137
(二)真理与价值:意识形态与阶级发展之关系145
(三)“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我们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152
(四)自谦与反讽:“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57
(五)词句与精神实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主旨与诉求162
第七章 未竟的思考:摆脱“虚假意识”宿命的路径探索170
一、不断回应时代课题,提升意识形态的话语权171
(一)向时而思:马克思主义取得话语权的重要依据171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原则174
二、阶级性话语与人类性话语的统一,提升意识形态的统摄力176
(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真正的人的解放177
(二)人类解放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179
(三)意识形态要处理好话语创新与话语延续的关系181
三、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互动,促进意识形态的现实化184
(一)宣传教育与环境治理的关系185
(二)意识形态现实化的着力点187
四、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结合,促进意识形态的自我发展193
(一)意识形态批判性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要求193
(二)自我批判的重要性及着力点196
结语200
参考文献202
索引209
后记213
热门推荐
- 2868765.html
- 3050075.html
- 202835.html
- 3093808.html
- 2900451.html
- 2897777.html
- 1762106.html
- 561987.html
- 3441673.html
- 3577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2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5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8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4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2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2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