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4655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中学语文课-教学法-高中-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2
第一章汉语言基础知识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古代汉语2
考点梳理2
一、古代汉语基本概念2
(一)“六书”2
(二)象形字2
(三)指事字3
(四)会意字3
(五)形声字3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3
(一)通假字3
(二)词类活用4
(三)古今异义6
(四)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7
(五)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14
第二节现代汉语18
考点梳理18
一、现代汉语基本原理18
(一)现代汉语的特点18
(二)文字的性质和作用18
(三)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19
二、现代汉语基本知识19
(一)词汇19
(二)句子23
(三)修辞28
(四)标点符号31
第三节文学基本常识32
考点梳理32
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2
(一)先秦诸子散文32
(二)诗歌33
(三)戏剧36
(四)散文37
(五)小说38
二、中国现代文学基本常识38
(一)中国现代诗歌举要39
(二)中国现代小说举要39
(三)中国现代散文举要40
(四)中国现代戏剧举要40
三、外国文学常识41
(一)古典文学41
(二)近代文学43
(三)现代文学46
第四节文学基本理论49
考点梳理49
一、文学理论基本名词49
二、文学理论基本原理50
(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50
(二)文学四要素的构成50
(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51
(四)文学的创作原则51
(五)文学风格51
(六)文学流派52
(七)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52
(八)文学鉴赏的含义、意义和过程52
(九)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标准和原则52
三、文学文类与文学文体53
(一)文学文类53
(二)文学文体54
四、表达方式54
(一)记叙54
(二)描述54
(三)阐释55
(四)论辩55
强化训练56
第二章阅读鉴赏5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59
考点聚焦59
第一节古代诗词曲阅读59
考点梳理59
一、古代诗词曲基础知识59
(一)诗59
(二)词60
(三)曲61
二、古代诗词曲鉴赏的基本思路61
三、古代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61
(一)“诗眼”型61
(二)名句赏析型62
(三)表达技巧型62
(四)语言特色型64
(五)情感赏析型64
四、古代诗词主题分类64
(一)爱情诗65
(二)讽刺诗65
(三)哲理诗65
(四)送别诗65
(五)记行诗65
(六)边塞诗65
(七)咏史诗65
(八)咏物诗65
(九)咏怀诗66
(十)怀古诗66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66
考点梳理66
一、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66
二、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66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67
(二)文言翻译的方法67
三、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68
(一)归纳概括的原则68
(二)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68
四、筛选文中信息71
(一)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71
(二)文言信息选题技巧71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2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72
考点梳理72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72
(一)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分析72
(二)内容要点的归纳73
(三)概括作者观点态度73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74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74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4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75
强化训练79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8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6
考点聚焦86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86
考点梳理86
一、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概念86
(一)课程和课程论86
(二)教学和教学论87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88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90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90
(二)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91
(三)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91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92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92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问题分类92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93
考点梳理93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93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93
(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95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概述95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95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96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96
三、普通高中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述97
(一)语文课程总目标97
(二)语文课程阶段目标98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101
考点梳理101
一、语文课程标准102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102
三、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103
(一)语文教材的概念103
(二)语文教材的功能104
(三)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104
(四)语文教材的设计思想105
(五)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106
第四节如何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107
考点梳理107
一、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108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科书108
三、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109
四、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任意拓展111
强化训练112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16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11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16
考点聚焦116
第一节教学设计内涵与指导思想116
考点梳理116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116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17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117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117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117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7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17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前提119
考点梳理119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119
(一)整体性原则119
(二)实效性原则119
(三)可操作性原则119
二、教学设计的前提119
(一)理解语文课标理念119
(二)钻研教材内容120
(三)了解学生实际121
强化训练121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12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2
考点聚焦122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122
考点梳理122
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122
(一)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122
(二)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123
(三)要依据教学内容123
(四)要依据教师素质123
(五)要依据学生特点123
(六)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123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123
(一)多样性原则123
(二)综合性原则124
(三)灵活性原则124
(四)创造性原则124
三、一般性教学方法简介125
(一)讲授法125
(二)谈话法126
(三)讨论法128
(四)练习法129
四、综合性教学方法简介129
(一)读议讲练法129
(二)目标教学法130
(三)单元教学法130
(四)导读法132
(五)情境教学法132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133
考点梳理133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33
(一)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133
(二)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133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134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134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34
(二)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特点134
(三)适应社会需要134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135
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安排136
考点梳理136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136
(一)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136
(二)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137
(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137
(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138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139
(一)教学内容要恰当139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139
(三)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139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139
(一)教学重、难点的含义139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139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139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140
考点梳理140
一、课堂导入140
(一)课堂导入的含义140
(二)课堂导入的作用140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140
二、课堂提问141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141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141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142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142
(一)课堂偶发事件的含义142
(二)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142
(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教学艺术143
(四)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143
四、课堂作业144
(一)作业的含义144
(二)作业布置的原则144
(三)作业批改的要求145
五、课堂结束语145
(一)课堂结束语的作用145
(二)结束语设计原则145
(三)课堂结束语的类型146
第五节板书设计147
考点梳理147
一、板书设计的意义与要求147
二、板书设计的常用类型147
三、板书设计的方式方法150
第六节教案设计151
考点梳理151
一、教案设计的类型151
(一)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152
(二)知识型教案、教法型教案和综合型教案152
二、教案的结构与内容152
(一)课题计划153
(二)课时计划153
三、教案编写基本要点154
强化训练155
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15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7
考点聚焦157
第一节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157
考点梳理157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157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59
第二节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160
考点梳理160
一、网络资源的作用161
二、网络资源的优势161
三、利用网络的注意事项162
强化训练163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166
第一章阅读教学(上)—阅读教学基本理论16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6
考点聚焦166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内容166
考点梳理166
一、阅读习惯态度166
(一)阅读习惯166
(二)阅读兴趣167
二、阅读能力167
(一)阅读感受力167
(二)阅读理解力167
(三)阅读欣赏力168
(四)阅读评价力168
(五)阅读迁移力168
(六)阅读创造力168
三、阅读方法169
(一)朗读169
(二)默读170
(三)精读170
(四)略读170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171
考点梳理171
一、引导过程171
(一)预习171
(二)解题171
(三)介绍有关资料171
(四)课前谈话172
二、研读过程172
(一)感知阶段172
(二)分析阶段173
(三)综合阶段173
三、运用过程174
第三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175
考点梳理175
一、讲述法175
二、讲解法175
三、串讲法176
四、朗读法176
五、评析法176
六、评点法176
七、问答法177
八、研究法178
九、讨论法179
第二章阅读教学(下)—阅读教学实施案例18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1
考点聚焦181
第一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例181
考点梳理181
一、小说类教学实施案例181
二、散文类教学实施案例186
三、剧本类教学实施案例188
四、新闻类教学实施案例191
第二节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实施案例194
考点梳理194
第三节说明类文本的教学实施案例198
考点梳理198
第四节文言文教学实施案例200
考点梳理200
第五节诗歌教学实施案例205
考点梳理205
一、古诗词教学实施案例205
二、现代诗歌教学实施案例208
强化训练211
第三章写作教学(上)—写作教学基本理论21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4
考点聚集214
第一节写作教学的要求与内容214
考点梳理214
一、写作教学的要求214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14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215
(三)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215
二、写作教学的内容215
(一)积累训练216
(二)育人训练216
(三)思维训练217
(四)语言训练219
(五)技能训练220
(六)文体训练222
(七)速度训练225
第二节写作教学的过程与类型226
考点梳理226
一、写作教学的过程226
(一)写作前指导226
(二)写作中指导226
(三)写作后指导227
二、写作训练的类型229
(一)单项作文训练229
(二)命题作文训练229
(三)材料作文训练230
(四)想象作文训练231
(五)话题作文训练232
(六)研究性作文训练233
(七)自由作文训练234
第四章写作教学(下)—写作教学实施案例23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6
考点聚焦236
第一节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236
考点梳理236
第二节议论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237
考点梳理237
第三节说明性文本写作教学实施案例241
考点梳理241
强化训练242
第五章口语交际教学24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44
考点聚焦244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244
考点梳理244
一、口语交际的态度244
(一)“耐心专注地倾听”244
(二)“自信、负责地表达”245
二、口语交际的能力245
(一)倾听能力245
(二)表达能力246
(三)应对能力247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247
考点梳理247
一、听讲247
二、诵读248
三、复述249
四、答问249
五、讨论249
六、辩论250
七、演讲250
八、即席发言251
九、讲故事、见闻251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案例252
考点梳理252
强化训练254
第六章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25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7
考点聚焦257
第一节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特点257
考点梳理257
一、教学内容重在拓展、提高257
二、学习方式重在自主、探究258
三、教学组织多采用“专题”258
第二节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案例258
考点梳理258
强化训练261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264
第一章教学评价的原则、种类与方法26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64
考点聚焦264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原则264
考点梳理264
一、发展性原则264
二、全面性原则264
三、多样性原则265
四、多主体性原则265
五、客观性原则265
六、指导性原则265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种类266
考点梳理266
一、按基准实施评价,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266
(一)相对评价266
(二)绝对评价266
二、按功能实施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66
(一)诊断性评价266
(二)形成性评价266
(三)总结性评价267
三、按目的实施评价,有激励性评价、甄别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267
(一)激励性评价267
(二)甄别性评价268
(三)发展性评价268
四、按表达实施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68
(一)定性评价268
(二)定量评价268
第三节教学评价的方法269
考点梳理269
一、教学评价方法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及难度269
(一)效度269
(二)信度269
(三)难度270
(四)区分度270
二、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与编制270
(一)客观式测验271
(二)论文式测验272
三、教学评价成绩的分析与解释272
(一)算术平均数273
(二)标准差273
(三)标准分数273
强化训练274
第二章教学反思27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76
考点聚焦276
第一节教学反思及其意义276
考点梳理276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276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276
(一)教学前反思276
(二)教学中反思277
(三)教学后反思277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277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78
(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278
(三)改进职业生存方式278
(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78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策略与方法278
考点梳理278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278
(一)具体经验阶段278
(二)观察分析阶段278
(三)重新概括阶段279
(四)积极验证阶段279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279
(一)反思总结法279
(二)对话反思法279
(三)课堂实录反思法279
(四)教后记反思法279
(五)行动研究法280
(六)课后备课法280
(七)阅读新知法280
强化训练280
第三章教学评价的要求与方案的编制28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4
考点聚焦284
第一节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284
考点梳理284
一、高中语文评价的基本原则284
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评价285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评价286
第二节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287
考点梳理287
一、学生学习表现指标287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287
(二)学生的参与程度287
(三)学生的学习效果288
二、教师教学行为指标288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288
(二)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288
(三)学习环境的营造与管理288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288
三、教师基本素质指标288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288
(二)教师的教学态度288
(三)教师的教学基本功289
(四)教师的教学技能289
四、教学特色指标289
第三节选修课学习过程评价290
考点梳理290
一、评价标准290
(一)内容选择290
(二)过程实施291
(三)成果展示291
二、评价方式291
三、评价流程291
(一)公布学习任务表291
(二)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表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方案291
(三)完成学习任务后按照评价维度描述完成评定任务报告单291
(四)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定结果报告单292
(五)学生根据评定结果报告单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成果292
第四节教学评价案例分析292
考点梳理292
一、“读书档案袋”阅读过程评价案例292
二、积分制评价新策略案例293
强化训练294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面授辅导课程297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面授辅导课程299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01
热门推荐
- 751941.html
- 2561760.html
- 3504420.html
- 3657259.html
- 3039528.html
- 2815736.html
- 1610276.html
- 2699535.html
- 2454292.html
- 2775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7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2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4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1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6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2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5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