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献编纂与“大一统”观念 《大清一统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大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2238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地理志-中国-清代;《大清一统志》-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献编纂与“大一统”观念 《大清一统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缘起·学术史·研究框架1
一 问题意识的形成1
二 学术史回顾4
三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界定15
四 研究的文献基础19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2
引言:地理总志与元、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纂修的历史渊源24
第一章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过程27
第一节 康雍乾初修《大清一统志》纂修研究27
一 纂修的直接动因与筹备27
二 开馆与编修:初修《大清一统志》的六个阶段30
第二节 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纂修考补49
一 《大清一统志》续修的直接动因50
二 方略馆纂修《一统志》过程考52
三 成书时间考58
四 志书卷数再辨62
第三节 嘉道重修《大清一统志》纂修述略——兼论三部《大清一统志》的命名66
一 重修《一统志》的直接动因66
二 各统部纂修进度与校对73
三 小议三部《大清一统志》的命名78
第二章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机构与编修人员81
第一节 大清一统志馆的立废与日常运行81
一 一统志馆的立废81
二 大清一统志馆的名称85
三 一统志馆的规模与日常运行86
第二节 初修《大清一统志》编修人员研究97
一 编修人员数量考辑98
二 编修人员特征分析102
三 补论:初修《大清一统志》历史上不应该被忽略的群体112
第三节 方略馆与续修《大清一统志》编修人员初探117
一 方略馆小考117
二 续修《一统志》编修人员考辑119
三 编修人员特征分析122
第四节 国史馆重修《大清一统志》人员考125
一 编修人员数量考126
二 编修人员特征分析136
第三章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方法与内容141
第一节 元明清《一统志》类目的沿革141
一 《大元大一统志》的成书与类目142
二 元、明《一统志》类目的异同145
三 明、清《一统志》的类目比较152
四 三部《大清一统志》的类目158
第二节 《大清一统志》的材料来源164
一 各省方志与清廷官修典籍165
二 宫廷所存与各地呈送的档册、舆图170
三 满文舆图、档册176
四 前代史地典籍等179
第三节 《大清一统志》内容举要182
一 初修《大清一统志》江苏部分182
二 续修《大清一统志》江苏统部185
三 重修《大清一统志》江苏统部191
四 《大清一统志》的时间断限195
第四节 《大清一统志》之“统部”考析197
一 “部辖”与“统部”198
二 初修志之“统部”199
三 续修志、重修志“统部”的变化与继承201
四 “统部”内涵的认知202
第四章 《大清一统志》的版本、流通与影响205
第一节 《大清一统志》的殿本、写本与经费初探205
一 《大清一统志》的殿本与写本205
二 《大清一统志》三种稀见版本举要216
三 《大清一统志》的经费初探222
第二节 《大清一统志》的版本流布与域外传播228
一 近代《大清一统志》的收藏228
二 国内《大清一统志》的现存情况236
三 《大清一统志》的域外传播242
四 康熙三十年事件与《大清一统志》的海外流通245
第三节 《大清一统志》的影响与价值评价249
一 体国经野——《大清一统志》对政务的影响249
二 知识“权威”——《大清一统志》的舆地学影响252
三 《大清一统志》的评价与价值255
第五章 清前中期政治与《大清一统志》的思想世界261
第一节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与清代前中期政治文化261
一 君臣关系的视角261
二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268
第二节 《大清一统志》与地方社会:清代方志纂修问题新探278
一 为中央了解、治理地方社会提供依据279
二 表彰忠孝,移风易俗282
三 地方修志过程中的利益纠葛283
第六章 从“大一统”到“统一”:近代国家观念形成中的《一统志》298
第一节 “大一统”的丧失与重构——晚清民国《一统志》的命运298
一 道光年间:初修《大清一统志》的首次重印299
二 光绪年间:晚清重印《大清一统志》的高峰301
三 宣统年间:清廷的美愿——续修《一统新志》309
四 民国以来:《大清一统志》的重印与角色转换311
五 由清到民:《一统志》的余绪与续修实践318
第二节 评“国家认同”研究取向与“新清史”研究——基于《大清一统志》的研究321
一 评“国家认同”研究取向兼论其适用性321
二 清代前中期的中国认同327
三 “新清史”研究的认知与启示330
第三节 余论:《大清一统志》研究的一个阶段与一种路径334
主要参考文献338
索引356
后记359
热门推荐
- 1460812.html
- 1398077.html
- 1711517.html
- 1863584.html
- 3363337.html
- 3627159.html
- 7558.html
- 185256.html
- 2672850.html
- 1164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0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5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8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2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2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