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庄稼,杨定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4778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396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

一、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1

二、分析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2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计算中有效数字及误差3

一、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

二、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4

习题一13

第二章 气体和溶液15

2-1 气体15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5

二、气体分压定律16

2-2 液体18

一、蒸汽压18

二、沸点18

三、气体的临界状态19

2-3 溶液19

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19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20

三、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21

习题二23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25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25

一、热和功25

二、内能25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26

3-2 热化学26

一、化学反应热26

二、热化学方程式27

三、盖斯定律27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28

3-3 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29

一、宏观过程的方向性29

二、熵函数29

3-4 吉布斯函数及应用30

一、吉布斯(Gibbs)函数30

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31

三、温度对△rGm的影响32

习题三33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6

4-1 化学反应速度36

4-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8

一、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38

二、质量作用定律39

三、如何确定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39

四、反应机理40

4-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1

4-4 反应速率的理论简介43

一、碰撞理论43

二、过渡态理论44

4-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5

4-6 化学平衡46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46

二、平衡常数47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53

习题四58

第五章 酸碱反应及酸碱滴定法62

5-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62

一、酸和碱的定义62

二、酸碱的反应62

5-2 弱电解质溶液64

一、电解质、电离度64

二、强电解质溶液64

5-3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65

一、水的(自身)离解平衡65

二、溶液的pH值66

三、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67

5-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71

一、分布系数、分布曲线71

二、质子条件73

三、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74

5-5 缓冲溶液79

一、缓冲作用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79

二、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81

5-6 酸碱指示剂83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83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84

5-7 滴定分析法概述85

一、滴定分析过程和基本概念85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86

三、标准溶液86

四、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87

5-8 酸碱滴定法89

一、强碱(酸)滴定强酸(碱)90

二、强碱(酸)滴定弱酸(碱)92

三、多元酸(碱)、混合酸的滴定94

四、终点误差95

5-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96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6

二、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97

三、酸碱滴定法结果的计算99

5-10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简介101

一、非水溶剂的种类、性质101

二、非水溶剂与溶质间的作用102

三、非水滴定中条件的选择102

习题五103

第六章 沉淀反应107

6-1 沉淀溶解平衡107

一、溶度积107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108

6-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09

一、溶度积规则109

二、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109

三、沉淀的生成111

四、沉淀的溶解113

6-3 沉淀滴定法115

一、概述115

二、确定沉淀滴定终点的方法116

6-4 重量分析法119

一、重量分析法概述119

二、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120

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20

四、沉淀的形成和条件121

五、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23

六、有机沉淀剂124

七、重量分析法的应用和结果计算124

习题六125

第七章 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法128

7-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128

7-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28

一、简单配合物128

二、螯合物128

三、特殊配合物128

四、EDTA及其螯合物130

7-3 配合物的稳定性132

一、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132

二、逐级常数与累积常数132

三、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133

四、螯合物的稳定性135

7-4 配位滴定法136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136

二、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136

三、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140

四、混合金属离子的分别滴定146

五、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148

习题七150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53

8-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53

一、氧化数153

二、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154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配平154

8-2 原电池及电极电势156

一、原电池156

二、电极电势157

三、原电池的电动势与△rGm的关系158

四、Nernst方程式159

8-3 氧化还原平衡160

一、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60

二、电极电势的应用163

三、条件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常数167

8-4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170

一、应用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能否进行170

二、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171

8-5 氧化还原滴定法172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172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172

三、氧化还原预处理175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及应用举例176

五、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计算181

习题八183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87

9-1 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7

一、化学的新纪元——原子学说187

二、原子结构的复杂性187

三、原子光谱的启示189

四、物质波的确认190

9-2 原子中电子状态描述的近代概念191

一、原子轨道与电子云191

二、轨道量子数与原子能级196

三、电子的自旋与电子层的最大容量198

9-3 原子结构的周期律199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199

二、电子分布的周期性201

9-4 有效核电荷变化的周期性203

一、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205

二、元素的基本性质206

习题九209

第十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213

10-1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213

一、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213

二、决定离子物性质的因索——离子的特征214

10-2 共价键215

一、键的极性和键参数215

二、价键理论217

10-3 杂化轨道理论219

一、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219

二、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219

10-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法)221

一、VSEPR法基本要点222

二、推测分子或离子几何构型的步骤222

10-5 分子轨道理论(MO法)225

一、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225

二、分子轨道能级图227

三、应用举例227

10-6 配合物的结构229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29

二、晶体场理论(CFT)232

10-7 分子间力和氢键240

一、分子间力240

二、氢键242

10-8 晶体结构243

一、无机固体的类型244

二、晶体246

三、晶体结构的缺陷252

10-9 离子极化254

一、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254

二、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的性质的影响254

习题十255

第十一章 氢及稀有气体259

11-1 氢260

一、氢的性质及制备方法261

二、氢化物262

三、氢能源264

11-2 稀有气体266

一、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266

二、稀有气体化合物267

习题十一271

第十二章 S区元素273

12-1 S区元素概述273

12-2 S区元素的性质274

一、单质的性质274

12-3 S区元素的化合物278

一、氧化物278

二、氢氧化物280

三、重要盐类的性质282

12-4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284

习题十二285

第十三章 P区元素287

13-1 硼族元素287

一、硼族元素概述287

二、硼族元素的单质288

三、硼的化合物290

四、铝的含氧化合物295

13-2 碳族元素298

一、碳族元素概述298

二、碳族元素的单质299

三、碳的化合物301

四、硅的化合物304

五、铅、锡的化合物308

13-3 氮族元素312

一、氮族元素概述312

二、氮族元素的单质313

三、氨和氨盐314

四、氮的含氧化合物316

五、碳及其化合物321

六、砷、锑、铋的化合物327

七、含砷废水处理330

13-4 氧族元素330

一、氧族元素概述330

二、氧及其化合物332

三、硫及其化合物335

13-5 卤素346

一、卤素概述346

二、卤素单质348

三、卤化氢及卤化物352

四、卤素含氧酸及其盐357

五、拟卤素361

习题十三362

第十四章 ds区元素368

14-1 ds区元素概述368

14-2 铜族元素369

一、铜族元素单质369

二、铜族元素的化合的370

14-3 锌族元素375

一、锌族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375

二、Zn、Cd的化合物376

三、汞的化合物378

14-4 含镉、汞废水的处理380

一、含镉废水的处理381

二、含汞废水的处理381

习题十四382

第十五章 d区元素384

15-1 d区元素概述384

一、单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385

二、氧化态385

三、d区元素的配位性及离子颜色386

15-2 钛386

一、钛的单质387

二、钛的重要化合物387

15-3 钒389

一、单质的性质与用途389

二、钒的化合物389

15-4 铬、钼、钨390

一、单质的性质与用途390

二、铬的化合物391

15-5 锰396

一、单质的性质与用途396

二、锰的化合物396

15-6 铁系元素399

一、铁系元素单质、性质、用途399

二、化合物400

15-7 金属簇状化合物406

一、非羰基化合物406

二、羰基化合物407

习题十五409

第十六章 f区元素411

16-1 稀土元素411

一、稀土元素概述411

二、稀土元素的性质414

三、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21

四、稀土元素的应用简介425

16-2 锕系元素426

一、锕系元素概述426

二、锕系元素的存在与制备428

三、锕系元素的化合物429

四、钍与铀及其化合物430

五、锕系元素应用举例432

习题十六432

第十七章 吸光光度法434

17-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434

一、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434

二、光的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436

三、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438

17-2 目视比色法及光度计的基本部件440

一、目视比色法440

二、光度计的基本部件440

17-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443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443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444

三、显色剂446

四、三元配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特性简介448

17-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448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448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449

三、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449

17-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450

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450

二、多组分分析451

三、光度滴定452

四、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452

五、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453

六、分光光度法实例——水泥中氧化锰的测定455

习题十七456

第十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459

18-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459

18-2 光谱分析仪器460

一、光源460

二、光谱仪(摄谱仪)463

三、观测设备466

18-3 光谱定性分析468

18-4 光谱定量分析472

一、乳剂特性曲线,内标法基本关系式473

二、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三标准试样法474

18-5 光谱半定量分析475

18-6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476

18-7 火焰光度分析476

18-8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实例477

习题十八479

第十九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480

19-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481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481

二、热激发时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分配482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基础483

1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84

一、光源——空心阴极灯485

二、原子化学法486

三、分光系统489

四、检测系统490

19-3 定量分析方法490

一、标准加入法490

二、浓度直读法491

19-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491

一、化学干扰491

二、物理干扰492

三、光谱干扰492

四、基体效应和散射影响492

19-5 灵敏度、检出极限、测定条件的选择492

一、灵敏度493

二、检出极限494

三、测定条件的选择494

19-6原子吸光光度法实例——水泥中Fe2O3的测定495

习题十九496

第二十章 电化学分析法497

20-1 概述497

20-2 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497

20-3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指标499

一、检测限与响应斜率、线性范围499

二、电位选择性系数499

三、响应时间499

20-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性能500

一、玻璃膜电极500

二、难溶盐晶体膜电极500

三、液态膜电极501

四、敏化电极501

20-5 直接电位法分析方法502

一、离子活度测定的基本原理502

二、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502

20-6 电位滴定法503

一、原理503

二、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503

三、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504

20-7 电导分析法简介504

一、电导的基本概念505

二、电导分析方法及应用506

20-8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简介506

一、电解分析基本原理506

二、极化现象和过电位507

三、电解分析方法及应用508

四、库仑分析法508

20-9 极谱分析简介510

一、原理510

二、影响极谱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511

三、极谱方程式、半波电位及其标准电极电位的关系513

四、几种新型极谱方法514

习题二十518

第二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520

21-1 色谱法简介520

一、气相色谱的特点520

二、色谱分析流程及色谱法本质520

21-2 气相色谱分类521

一、气固色谱521

二、气液色谱522

21-3 气相色谱分析原理524

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524

二、色谱柱效能525

三、色谱分析基本理论——塔板理论—柱效能指标526

四、速率理论526

五、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527

21-4 气相色谱仪527

一、气路系统528

二、进样系统528

三、温度控制系统529

四、色谱柱529

五、检测器529

六、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532

21-5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534

一、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534

二、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535

21-6 离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简介538

一、高效液相色谱装置538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分类538

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特点539

习题二十一539

第二十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分离中常用的分离方法541

22-1 剖析方法的特点及一般程序541

一、剖析方法的特点541

二、剖析研究的一般程序542

22-2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542

一、试样的采集542

二、试样的制备544

22-3 试样的分解547

一、无机物的分解547

二、有机物的分解548

22-4 分析结果的质量和评价549

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49

二、质量控制图550

22-5 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分离方法551

一、分离过程551

二、常见的分离方法551

习题二十二562

附录一 国际单位制563

附录二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566

附录三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568

附录四 溶度积常数570

附录五 标准电极电势(298K)572

附录六 条件电极电势?579

附录七 一些物质热力学性质(298.1 5K)581

附录八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593

附录九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gKMY)595

附录十一 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596

附录十一 电离能(103 kJmol-1)597

附录十二 电子亲合能(kJmol-1)601

附录十三 键能和键长603

附录十四 国际原子量表(1985年)605

附录十五 一些化事物的相对分子量606

附录十六 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608

附录十七 指数加法表609

附录十八 指数减法表6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