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字发展史 民族文字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字发展史 民族文字卷
  • 王元鹿,朱建军,邓章应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0737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文字-历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历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字发展史 民族文字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中华民族古文字综述4

第一节 我国民族古文字的种类4

第二节 我国含表意成分的古文字系统的状况6

第三节 研究我国含表意成分的民族古文字的意义9

第二章 我国含表意成分民族古文字的研究综述15

第一节 材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15

第二节 孤立的研究16

第三节 比较研究30

第四节 综合研究34

第三章 中华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导论36

第一节 对同义比较的需求36

第二节 同义比较研究史述要38

第四章 本书的材料、方法、框架、术语及其他相关说明44

第一节 关于材料的说明44

第二节 关于方法的说明45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46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47

第二篇 关于文字发生的同义比较49

第一章 文字发生的涵义与有待解决的问题50

第一节 文字发生的涵义50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53

第三节 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54

第二章 旨在探究文字渊源物的同义比较58

第一节 文字渊源物的“一源论”、“二源论”与“多源论”58

第二节 关于文字与图画的共性的同义比较63

第三节 关于文字与符号的共性的同义比较67

第四节 “二源论”旁证71

第三章 旨在探讨文字发生动力的同义比较75

第一节 关于文字发生动力的一些观点75

第二节 从“前文字”的主题与内容看文字发生动力的复杂性与多样性83

第三节 从早期文字记录内容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发生的动力88

第四章 旨在探究文字发生过程的同义比较97

第一节 关于文字发生过程的一些观点97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发生过程及其特点99

第三篇 关于文字性质的同义比较117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118

第一节 关于文字性质问题的理解119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120

第三节 有待解决的宏观问题与理论问题121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关于一些具体文字系统的性质的问题124

第一节 从汉彝数目字的同义比较看彝文的性质124

第二节 从数目字的同义比较看契丹、女真、西夏文的性质131

第三节 从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水文的性质143

第四节 从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哥巴文的性质149

第五节 从与水文、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傈僳竹书的性质154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性质的宏观与理论问题159

第一节 从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的造字方法159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的符号体态165

第三节 从达巴文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早期文字与表词—意音文字的异同169

第四节 从东巴文与汉字的同义比较看表词—意音文字的共性174

第五节 对汉字结构的认识在民族文字研究中的作用182

第四篇 关于文字发展的同义比较191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192

第一节 进行讨论的可能性与讨论的意义192

第二节 需要解决的问题193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发展的客观存在195

第一节 几种不同意义的文字发展195

第二节 从汉字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最宏观意义上的文字发展195

第三节 从尔苏沙巴文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不同民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的客观存在203

第四节 从纳西族几种文字的同义比较看同一民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的客观存在206

第五节 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一种文字内部的发展的客观存在215

第六节 从水文异体字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内部的发展的客观存在219

第七节 从同义比较看彝文的发展的客观存在227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文字的可断代性238

第一节 从东巴文的同义比较看文字的可断代性239

第二节 从水文的同义比较看文字内部的可断代性245

第四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种文字发展中前后阶段的相互渗透249

第一节 早期汉字中的表词—意音文字的萌芽249

第二节 表词—意音文字中早期文字的孑遗257

第五篇 关于文字传播的同义比较263

第一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264

第一节 有待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264

第二节 有待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与宏观问题266

第二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传播的实践问题与具体问题269

第一节 从同义比较看哥巴文的源文字269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傈僳竹书借源的理据275

第三节 从同义比较看彝文的传播及其与汉字的关系277

第四节 从同义比较看水文自造字与借源字的产生的先后问题282

第五节 从同义比较看古壮字的借源的复杂性284

第六节 从同义比较看汉字在域外的传播291

附录:日本、朝鲜文字对汉字的借用299

第三章 从同义比较看一些有关文字传播的理论问题与宏观问题310

第一节 文字传播与文字流变的异同310

第二节 从同义比较看借源文字对源文字的选择313

第三节 从同义比较看借源文字对源文字的借用与改造319

第四节 从水文“新造字”看借源文字成分的复杂性328

第五节 从汉字传播对水文的影响看“拼盘文字”的内部运动332

结论339

参考文献352

索引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