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骏飞,郭丹主编;刘福敏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0101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历史进程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
一、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零星式传播2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式传播4
三、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结合式传播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由来1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1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3
一、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和民族化24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25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2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9
二、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3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4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3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40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选择40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42
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4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47
一、萌芽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47
二、形成阶段:从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49
三、成熟阶段: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51
四、发展阶段:从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52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4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62
三、党的建设理论71
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77
五、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80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8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82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84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86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初步实现时期8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90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90
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92
三、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9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98
一、邓小平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98
二、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100
三、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101
四、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党的十五大10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03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0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07
三、改革开放理论11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5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20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21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123
三、邓小平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成功探索125
第四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进展时期129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3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13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137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1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1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14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152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1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157
二、“三个代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61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65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7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7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7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175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阶段17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180
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180
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182
三、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18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85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85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88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91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94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96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196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00
三、科学发展观有效整合我国新时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20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209
第一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遵循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210
一、对马克思主义要坚信但不迷信210
二、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213
三、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216
第二节 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遵循“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219
一、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土壤219
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坐标224
第三节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26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27
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具备世界眼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29
第四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33
后记237
热门推荐
- 1120445.html
- 200830.html
- 26093.html
- 1361074.html
- 41709.html
- 3479938.html
- 3409075.html
- 3036015.html
- 224346.html
- 2551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3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2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9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1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2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3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