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备份与恢复实用宝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据备份与恢复实用宝典
  • 华师傅资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0888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173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电子计算机-数据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备份与恢复实用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Windows数据安全与保护1

1.1Windows文件保护机制2

1.1.1Windows文件保护是如何工作的2

1.1.2系统文件检查3

1.1.3设置Windows安装文件地址4

1.1.4通过注册表控制WFP和SFC5

1.2使用Windows的EFS进行文档加密7

1.2.1EFS概述7

1.2.2用EFS加密文件或文件夹8

1.2.3SID(安全标示符)和恢复代理介绍9

1.2.4备份密钥10

1.2.5导入证书15

1.3使用第三方工具软件进行文档加密16

1.3.1使用“金锁文件夹加密特警”加密文件16

1.3.2使用“风行文件加密器”加密文件17

1.3.3使用“文件加锁王”加密文件18

1.4设置用户权限19

1.4.1Windows默认用户组19

1.4.2Windows的用户管理19

1.4.3创建一个PowerUsers组的用户22

1.5多账户权限设置实例23

1.5.1设置专用的文件夹23

1.5.2设置文件夹权限24

1.5.3管理员如何取得文件夹所有权25

1.6禁止访问与查看设置27

1.6.1禁止用户随意使用驱动器27

1.6.2禁止访问C盘27

1.6.3禁止访问所选驱动器28

1.6.4禁止使用“网上邻居”29

1.6.5禁止用户使用注册表编辑器29

1.6.6禁止访问命令提示符30

1.6.7禁止访问“控制面板”31

第2章 备份与恢复文档资料33

2.1转移“我的文档”34

2.1.1为何要转移“我的文档”34

2.1.2转移“我的文档”的方法34

2.2备份与恢复办公文档资料35

2.2.1自动备份Word文档资料36

2.2.2自动备份Excel文档资料36

2.2.3备份与恢复Office2003工作环境37

2.3备份与恢复即时聊天软件数据39

2.3.1备份与恢复QQ数据39

2.3.2备份与恢复MSNMessenger数据41

2.3.3备份与恢复网易泡泡数据42

2.4备份与恢复输入法和字库43

2.4.1备份字库文件43

2.4.2恢复字库文件43

2.4.3备份输入法词库44

2.4.4恢复输入法词库45

2.4.5备份与恢复输入法状态信息46

2.5备份与恢复IE收藏夹和Cookie47

2.5.1备份与恢复IE收藏夹47

2.5.2备份与恢复Cookie信息51

2.6使用WindowsXP转移向导53

2.6.1使用WindowsXP转移向导备份文件和设置53

2.6.2使用WindowsXP转移向导转移文件和设置56

第3章 备份与恢复系统信息59

3.1备份与恢复BIOS信息60

3.1.1在DOS下备份与恢复BIOS信息60

3.1.2在Windows中备份与恢复BIOS信息63

3.2备份与恢复系统文件和设置64

3.2.1用DesktopDNA备份与恢复系统文件和设置64

3.2.2用DesktopDNA备份系统文件和设置68

3.3备份与恢复硬件配置文件71

3.3.1备份WindowsXP硬件配置文件71

3.3.2恢复WindowsXP硬件配置文件72

3.4备份与恢复硬件驱动程序73

3.4.1用系统自带功能备份与恢复驱动程序73

3.4.2用第三方软件备份与恢复驱动程序78

3.5备份与恢复注册表81

3.5.1用系统自带功能备份与恢复注册表81

3.5.2用第三方软件备份与恢复注册表84

第4章 用系统工具备份与恢复89

4.1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90

4.1.1Windows98系统备份工具的使用90

4.1.2Windows2000系统备份工具的使用96

4.1.3WindowsXP系统备份工具的使用100

4.2Windows系统还原功能105

4.2.1创建系统还原点105

4.2.2恢复系统107

4.3故障恢复控制台109

4.3.1启动“故障恢复控制台”109

4.3.2安装“故障恢复控制台”111

4.3.3掌握“故障恢复控制台”命令112

第5章 第三方备份与恢复工具115

5.1在DOS下用Ghost备份与恢复系统分区116

5.1.1制作Ghost启动U盘116

5.1.2制作分区映像118

5.1.3从映像文件恢复分区122

5.1.4分区间的备份操作124

5.2在DOS下用Ghost进行整盘备份与恢复127

5.2.1备份硬盘为映像文件127

5.2.2从映像文件恢复整个硬盘130

5.2.3硬盘间的备份操作133

5.2.4备份与恢复多操作系统134

5.3在Windows中用Ghost备份与恢复系统140

5.3.1在Windows系统中备份系统140

5.3.2在Windows系统中恢复系统147

5.4巧用Ghost浏览器149

5.4.1恢复单(多)个文件149

5.4.2修改和编译映像文件151

5.4.3分割大于2GB的映像文件152

5.5NortonGhost10精彩体验153

5.5.1安装NortonGhost10153

5.5.2使用NortonGhost10备份系统159

5.5.3使用NortonGhost10恢复系统164

第6章 Windows文件与文档修复169

6.1Word文档修复170

6.1.1设置Office“自动恢复”功能的时间间隔170

6.1.2使用自动恢复功能修复Word文档171

6.1.3手动打开恢复文件修复Word文档172

6.1.4“打开并修复”Word文档172

6.1.5从任意文件中“恢复文本”修复Word文档173

6.1.6禁止自动宏的运行174

6.1.7文档格式法174

6.1.8重设格式法175

6.1.9创建新的Normal模板176

6.1.10解决显示混乱的问题176

6.2Excel文档修复177

6.2.1转换格式修复Excel文档177

6.2.2转换为较早的版本修复Excel文档177

6.2.3“打开并修复”Excel电子表格177

6.3Office文档通用修复方法178

6.3.1OfficeFIX修复Office文档178

6.3.2EasyRecovery修复Office文档181

6.4视频文件修复184

6.4.1计算机中的解码器184

6.4.2RMVB格式介绍184

6.4.3WMV格式介绍185

6.4.4MPEG格式介绍186

6.4.5AVI格式介绍186

6.4.6修复ASF及WMV格式187

6.4.7AVI文件的拆分方法189

6.4.8MPEG文件的修复190

6.4.9DivxAviAsfWmvWmaRmRmvb修复器194

6.4.10解决影音文件画面与声音不同步的问题195

6.5音频文件修复196

6.5.1Noncook修复MP3196

6.5.2有音乐截取功能的mpTrim196

6.6RAR压缩文件的修复197

6.6.1使用WinRAR自带的修复功能198

6.6.2使用AdvancedRARRepair修复RAR文档199

第7章 密码遗失后恢复数据201

7.1WindowsXP密码遗失处理办法202

7.1.1微软的“密码重设盘”功能202

7.1.2使用密码重设盘205

7.1.3借助WindowsPE重新设置密码207

7.1.4使用Active@PasswordChanger清除密码208

7.2Word文档密码遗失的处理211

7.2.1Word文档修改保护密码遗失后的处理方法211

7.2.2Word文档打开密码遗失后的处理方法211

7.3Excel文档密码遗失的处理212

7.3.1OfficePasswordRemover212

7.3.2AdvancedOfficePasswordRecovery213

7.4压缩文件密码遗失的处理218

7.4.1AdvancedZIPPasswordRecovery破解密码218

7.4.2AdvancedRARPasswordRecovery破解密码221

第8章 磁盘数据的恢复原理223

8.1硬盘的结构组成224

8.1.1硬盘结构概述224

8.1.2硬盘的CHS结构体系224

8.1.3硬盘容量及分区大小的算法227

8.1.4硬盘接口技术228

8.1.5硬盘的基本技术指标230

8.2硬盘数据的保护技术232

8.2.1硬盘本身的防护技术232

8.2.2利用第三方硬件保护硬盘233

8.2.3利用第三方软件保护硬盘234

8.2.4几种技术的比较235

8.3磁盘的数据结构组成236

8.3.1主引导扇区(MBR)236

8.3.2分区表(DPT)236

8.3.3操作系统引导扇区(OBR)237

8.3.4文件分配表(FAT)238

8.3.5目录区(DIR)238

8.3.6数据区(DATA)239

8.4数据的恢复原理239

8.4.1文件的读取(Read)239

8.4.2文件的写入(Write)240

8.4.3文件的删除(Delete)240

8.4.4Fdisk的使用240

8.4.5Format的使用240

8.5硬盘数据的恢复概述240

8.5.1数据的可恢复性240

8.5.2数据类型影响恢复的成功率241

8.5.3物理恢复不可能100%成功242

8.6数据恢复的原则和步骤243

8.6.1数据恢复的一般原则243

8.6.2数据恢复的步骤244

8.7可恢复数据的类型245

8.7.1硬件设备的数据恢复245

8.7.2软件故障数据恢复246

第9章 常用数据恢复软件249

9.1Recover4all250

9.2EasyRecovery251

9.2.1EasyRecovery功能概述251

9.2.2如何提高EasyRecovery的恢复成功率252

9.2.3EasyRecovery的安装253

9.2.4找回被误删除的数据255

9.2.5恢复被格式化的数据258

9.2.6恢复因其他原因丢失的数据261

9.2.7检测硬盘故障261

9.2.8Office文档文件和ZIP文件的修复263

9.3FinalRecovery264

9.3.1FinalRecovery软件介绍264

9.3.2标准恢复264

9.4FinalData266

9.4.1FinalData功能特点266

9.4.2FinalData使用方法267

9.5DataExplore270

9.5.1DataExplore功能特点270

9.5.2DataExplore使用方法270

9.6PCInspectorFileRecovery272

第10章 硬盘故障紧急救助277

10.1硬盘拯救技术基础278

10.1.1对硬盘进行初始化278

10.1.2硬盘拯救的原理284

10.1.3硬盘故障表现286

10.2硬盘无法引导的修复287

10.2.1新买的硬盘,在主板BIOS上却找不到IDE设备287

10.2.2更换硬盘后提示“NoSystemDiskOrDiskError”288

10.2.3硬盘不能启动,屏幕显示“Invalidpartitiontable”288

10.2.4DOS引导系统错误288

10.2.5设置活动分区289

10.2.6逻辑锁的处理289

10.2.7使用Fdisk恢复主引导记录290

10.2.8使用Fixmbr恢复主引导记录291

10.3备份与恢复引导扇区和分区表291

10.3.1备份与恢复引导扇区291

10.3.2备份与恢复硬盘分区表信息293

10.3.3重建分区表和主引导记录296

10.4磁道的修复299

10.4.1使用DM修复损坏的0磁道299

10.4.2用DiskGenius处理硬盘0磁道损坏303

10.5硬盘坏道的处理305

10.5.1硬盘有坏道的表现305

10.5.2使用磁盘扫描工具修复逻辑坏道306

10.5.3用Scandisk修复磁盘逻辑坏道和屏蔽物理坏道307

10.5.4使用Format命令检查物理坏道308

10.5.5使用Fdisk屏蔽物理坏道308

10.5.6硬盘低级格式化309

第11章 光盘、数码设备数据恢复313

11.1数码伴侣和移动硬盘314

11.1.1数码伴侣介绍314

11.1.2移动硬盘介绍316

11.2数码存储卡及其分类321

11.2.1CF(ComapactFlash)卡321

11.2.2MMC(MultiMediaCards)卡322

11.2.3RS-MMC卡322

11.2.4SD(SecureDigitalCard)卡322

11.2.5MINISD卡323

11.2.6TF卡323

11.2.7MemoryStick(记忆棒)323

11.2.8XD(XD-PictureCard)卡324

11.3数码设备中数据的恢复方法324

11.3.1ZeroAssumptionDigitalImageRecovery324

11.3.2PhotoRecoveryforDigitalMedia324

11.3.3Active@UNDELETE326

11.4光盘中数据的恢复方法328

11.4.1CDCheck328

11.4.2BadCopy330

第12章 硬盘物理故障的判断与修复335

12.1硬盘物理故障的外部检测336

12.1.1外部故障的类型和检测方法336

12.1.2外部故障的处理方法336

12.2硬盘物理故障的内部检测339

12.2.1内部故障的类型和检测方法339

12.2.2硬盘内部故障数据恢复的方法341

12.3打开硬盘修复物理故障并恢复数据343

12.3.1硬盘常见故障344

12.3.2开盘恢复数据基本常识介绍345

12.3.3开盘更换磁头组件351

第13章 硬盘维修工具HTR355

13.1使用前言356

13.2安装与程序注册356

13.2.1硬件设备356

13.2.2安装程序357

13.2.3程序的主窗口358

13.2.4程序的使用注册359

13.3软件基本操作360

13.3.1转换类型360

13.3.2调节端口360

13.3.3存储器窗口361

13.4存储器测试概述361

13.4.1伺服器一般测试362

13.4.2伺服器详细测试363

13.5在物理或逻辑转换中的测试365

13.5.1概况365

13.5.2物理编码测试365

13.5.3逻辑转换测试368

13.5.4测试设置的保存371

13.5.5探伤测试371

13.5.6配套测试372

13.6输入/输出程序373

13.6.1按照逻辑坐标读写373

13.6.2按照物理坐标读写373

13.7服务区域的工作374

13.7.1概况374

13.7.2减缩服务区的工作375

13.7.3页面配置(Fujitsu,WD)376

13.7.4Full Firmware诊断(Samsung,WD)380

13.8故障表的工作382

13.9文档修复的基本方法385

13.9.1概况385

13.9.2复制文档385

13.9.3无备份数据的还原386

13.10常见问题解答386

第14章 硬盘维修工具PC-3000389

14.1PC-3000简介390

14.2安装PC-3000forDOS391

14.2.1程序安装391

14.2.2升级方法391

14.2.3PC-3000文件说明391

14.2.4PC-3000forDOS和PC-3000forWindows的区别392

14.3诊断和修复HDD392

14.3.1IDE(ATA)HDD修理基础392

14.3.2目的393

14.3.3工作前的准备393

14.3.4工作期间PC-3000AT输出信息393

14.3.5测试中的HDD的参数输入394

14.4PC-3000AT操作模式395

14.4.1操作模式选择395

14.4.2查看硬盘的S.M.A.R.T参数395

14.4.3硬盘测试397

14.4.4操控者测试398

14.4.5综合测试400

14.4.6缺陷重置402

14.4.7格式化403

14.5硬盘维修实例404

14.5.1PC-3000扫描硬盘逻辑图404

14.5.2硬盘故障排除的基本思路404

14.5.3逻辑扫描修复坏道示例405

14.5.4PC-3000之金钻硬盘故障一例408

14.6PC-3000forWindows介绍408

14.6.1PC-3000的新产品408

14.6.2操作原理408

14.6.3功能概述409

14.6.4PC-3000forWindows支持硬盘类别410

14.6.5PC-3000forWindows配件列表411

14.7PC-3000forWindows修复硬盘实例411

14.7.1系统无法识别西部数据硬盘411

14.7.2启动过程中收到硬盘驱动器故障信息412

第15章 磁盘阵列数据恢复413

15.1磁盘阵列概述414

15.1.1RAID磁盘阵列414

15.1.2RAID技术规范414

15.2硬RAID工作原理415

15.2.1RAID0组成原理415

15.2.2RAID1组成原理416

15.2.3RAID0+1组成原理417

15.2.4RAIDS组成原理418

15.2.5RAID2组成原理419

15.2.6RAIDS组成原理420

15.2.7RAID4组成原理420

15.2.8RAID6组成原理421

15.2.9RAID7组成原理422

15.3软RAID工作原理422

15.3.1简单认识软RAID422

15.3.2建立带区卷(RAID0)423

15.3.3实现软RAID1425

15.4RAID故障恢复426

15.4.1RAID故障原因分析426

15.4.2RAID0数据恢复426

15.4.3RAID1数据恢复427

15.4.4RAIDS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实例427

15.4.5磁盘的常见状态及解决方法430

15.4.6卷的常见状态及解决方法431

15.5RAID数据恢复软件介绍432

15.5.1RaidReconstructor432

15.5.2R-Studio436

15.6VIABIOSRAID安装实例437

15.6.1RAID设置注意事项438

15.6.2进入BIOS设置程序438

15.6.3创建磁盘阵列438

15.6.4删除磁盘阵列441

15.6.5选择启动阵列442

15.7VIAWindowsRAID安装实例442

15.7.1创建磁盘阵列443

15.7.2删除磁盘阵列444

15.7.3检查所有磁盘445

15.7.4检验镜像磁盘446

15.7.5同步镜像磁盘446

15.7.6磁盘错误检测447

15.7.7复制危急的RAID1阵列448

15.7.8重建损坏的RAID1阵列448

第16章 SAN网络存储技术451

16.1SAN存储简介452

16.1.1什么是SAN452

16.1.2光纤通道网(Fabric)453

16.1.3Fabric和A的连接453

16.1.4Stealth模式454

16.2SAN的动态分区456

16.2.1LIP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456

16.2.2对LIP进行隔离457

16.2.3动态分区及其应用458

16.3SAN中的硬件设备和功能459

16.3.1HBA(主机总线适配器)459

16.3.2Hub集线器460

16.3.3SwitchingHub(交换集线器)460

16.3.4FabricSwitch(网络交换器)460

16.3.5FC-SCSIBridge(FC-SCSI网桥)461

16.3.6Connector连接器类型461

16.3.7GBIC(千兆位接口转换器)461

16.3.8MIA(介质接口适配器)462

16.3.9Fiber和Copper462

16.3.10RAID(磁盘阵列)462

16.3.11TapeLibrary(带库)463

16.4SAN管理软件463

16.4.1SAN管理软件简介463

16.4.2存储资源管理软件464

16.4.3RAID管理软件464

16.4.4常用SAN技术术语说明464

16.5IPSAN产品系列及特性466

16.6Intransa的IPSAN产品概述467

16.7IntransaIPSAN的特性469

16.8IPSAN系列产品的安装472

第17章 NAS网络存储技术和设备475

17.1NAS技术介绍476

17.1.1NAS技术由来476

17.1.2存储系统比较476

17.1.3InfoceanNAS产品介绍477

17.2系统特点477

17.2.1超众的网络服务性能477

17.2.2易于部署478

17.2.3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478

17.2.4极高的可用性和稳定性478

17.2.5附加功能众多478

17.3InfoceanNAS的基本功能479

17.3.1EXT3文件系统479

17.3.2Nasnow搜索管理479

17.3.3系统事件日志480

17.3.4RAID容错镜像支持480

17.3.5磁盘配额481

17.3.6网络动态管理481

17.3.7系统区备份481

17.3.8在线升级482

17.3.9多协议支持482

17.3.10网络协议483

17.3.11E-mail告警483

17.3.12Web管理界面483

17.3.13完善的权限分配483

17.4InfoceanNAS的特殊功能485

17.4.1Anybackup备份管理485

17.4.2MDM486

17.4.3目录级别镜像487

17.5NAS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案例487

17.5.1用户需求488

17.5.2存储备份解决方案488

17.5.3选择存储产品489

17.5.4选择备份软件490

17.5.5系统容灾解决方案490

第18章 磁盘的管理与维护495

18.1磁盘清理496

18.1.1磁盘清理程序详解496

18.1.2使用磁盘清理工具497

18.1.3清理系统还原点498

18.1.4清理Windows组件或安装程序499

18.1.5通过第三方程序清理磁盘499

18.2磁盘碎片整理500

18.2.1磁盘碎片的产生500

18.2.2磁盘碎片的危害501

18.2.3整理磁盘碎片502

18.2.4其他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503

18.2.5预防磁盘碎片的出现505

18.3硬盘设备的维护508

18.3.1硬盘设备的基本维护方法508

18.3.3硬盘维护高级技巧511

18.3.4用软件保护硬盘511

18.4移动硬盘设备的维护512

18.4.1安全插拔技巧512

18.4.2移动硬盘的使用513

18.4.3移动硬盘使用技巧513

18.5光盘的使用和维护514

18.5.1光盘的正确使用和维护514

18.5.2刻录光盘的使用和保存技巧515

18.6U盘设备的维护515

18.7软驱及软盘的使用和维护516

第19章 双机热备方案519

19.1双机热备概述520

19.1.1什么是双机热备520

19.1.2为什么要做双机热备521

19.1.3基于共享存储与纯软件方式521

19.1.4纯软件方式双机热备方案分析522

19.1.5双机热备与数据备份的关系522

19.2服务器双机热备方案523

19.2.1实现目标523

19.2.2技术方案523

19.2.3双机工作原理524

19.2.4硬件配置525

19.3Linux下双机方案xSeries445&EXP400526

19.3.1前言526

19.3.2Cluster526

19.3.3IBMeServerxSeries在Linux下的双机方案527

19.3.4IBMeServerxSeries445服务器性能简介527

19.3.5EXP400磁盘柜性能简介530

19.3.6配置实例531

19.4医院双机热备方案设计532

19.4.1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现状分析532

19.4.2双机集群热备系统的目标和设计指导原则532

19.4.3医院双机集群热备系统的总体设计533

19.5AbeStore双机软件方案535

19.5.1企业应用概述535

19.5.2AbeStoreHA软件产品概述535

19.5.3AbeStoreHA双机软件功能特性535

19.5.4AbeStoreHA双机软件工作模式537

19.5.5AbeStoreHA双机软件系统结构538

19.5.6AbeStoreHA双机软件软件工作过程539

19.6双机热备及其高可用性软件的选择540

附录A Sybase数据库损坏与恢复543

A.1关于数据库的坏损544

A.1.1什么是数据坏损544

A.1.2数据坏损的产生544

A.1.3计算机硬件故障544

A.1.4磁盘驱动器故障545

A.1.5操作系统故障547

A.1.6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故障547

A.1.7坏损恢复计划547

A.2查看数据库坏损548

A.2.1运行规则的DBCC548

A.2.2第三方解决方案549

A.2.3想要发现数据坏损很难549

A.3当坏损发生时549

A.3.1调查引发坏损的原因549

A.3.2确定坏损的范围550

A.3.3标准灾难恢复策略551

A.4高级的灾难恢复技术553

A.4.1一般坏损修复策略553

A.4.2修复数据层页553

A.4.3恢复被损坏的数据556

A.4.4明白Sybase的错误消息557

A.4.5错误605557

A.4.6错误692559

A.4.7错误695560

A.4.8错误697561

A.4.9错误806562

A.4.10错误1133563

附录B SQL数据库备份与恢复565

B.1SQL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566

B.1.1备份还原概述566

B.1.2恢复模式566

B.1.3数据库备份568

B.1.4数据库还原570

B.2SQL数据库的导出与导入572

B.2.1数据库表数据导出572

B.2.2数据库表数据导入575

附录C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581

C.1Oracle数据库的备份582

C.1.1备份的种类582

C.1.2各种备份的原理和步骤582

C.1.3导出数据库作备份585

C.2Oracle数据库的恢复585

C.2.1请求恢复585

C.2.2还原NOARCHIVELOG模式下的数据库586

C.2.3请求介质恢复586

C.2.4恢复控制文件587

C.2.5从丢失的数据文件中恢复587

C.2.6执行一个不完全恢复588

C.2.7从导出文件中还原数据库5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