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性论史 先秦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754261537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性论史 先秦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1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13
一、概述13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14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18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22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28
第三章 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31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31
二、礼与彝的问题36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40
四、宗教的人文化44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50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55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55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68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71
四、仁是性与天道融合的真实内容80
第五章 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91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91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94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97
四、释中庸99
五、命与性102
六、性与道104
七、道与教105
八、释慎独108
九、释中和109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112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118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121
十三、上下篇的关连128
十四、诚与仁131
十五、诚的展开133
十六、诚与明136
第六章 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139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139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142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147
四、恶的来源问题152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155
六、由心善到践形160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163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166
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173
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173
二、《易》与《易传》175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179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182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185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189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地性格195
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195
二、天人分途197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201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210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218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225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231
一、概述231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233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240
四、原义试探245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256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264
第十章 文化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275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287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287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290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299
四、道德的政治论310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317
一、有关《庄子》的若干问题317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324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329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335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346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356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360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364
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369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369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372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383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393
五、宋钘、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396
第十四章 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405
附录一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413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413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418
三、重新检讨《史记·老子列传》430
四、由现行《老子》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437
附录二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451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452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453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454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459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465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469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475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易传》的发展491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498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501
十一、阴阳五行进一步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508
附录三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517
补记553
热门推荐
- 106127.html
- 1317298.html
- 2995268.html
- 5362.html
- 3523375.html
- 2235693.html
- 595493.html
- 527567.html
- 2289207.html
- 384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3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5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3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4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4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0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3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4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