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天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晓原,钮卫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65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天文学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天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上古中国天学之遗迹1
二、中国天学之起源问题12
三、从春秋至两汉17
四、魏晋南北朝22
五、隋唐24
六、宋辽金元至明末26
第一章 专职天学机构30
第一节 皇家垄断之传统30
一、唯有皇家能设置天学机构30
二、民间天学机构:非法与例外31
第二节 品级与规模32
一、名称与品级的沿革32
二、品级与实际作用之间的不相称33
三、规模34
四、地方附属人员39
第三节 工作人员之来源及培训40
一、深通天学之重臣40
二、世袭的天学官员40
三、从社会上招集41
四、培训42
第二章 天学之运作43
第一节 天象之观测43
一、恒星测定43
二、日月交蚀及掩星48
三、行星天象52
四、异常天象:彗星、新星、流星、太阳黑子53
第二节 记录、报告及文献保存59
一、原始观测记录59
二、向天子报告之内容、场合及作用62
三、文献保存64
第三节 仪器之研制及管理66
一、皇家主持的仪器研制66
二、仪器之操作及管理68
第四节 历书之编算、印制及颁发70
一、历书之文化功能:禁忌与社会生活70
二、历书之政治意义73
三、历书之编算与印制74
四、向全国及周边诸国颁发历书76
第三章 星占学80
第一节 星占学大要80
一、星占学的政治、文化功能80
二、皇家星占学家之历史渊源81
三、分野82
四、占象87
五、占辞89
六、星占学之操作要领90
第二节 星占学对天象观测之需求91
一、对长期持续观测之需求91
二、对观测仪器与星图之需求91
第三节 星占学对数理天文学之促进92
一、星占学必须预先推算各种天象92
二、通过实测对推算方法及公式进行修正93
第四章 历法: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之成就94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法之主要内容94
一、中国古代历法概览94
二、典型历法内容之构成100
第二节 星表、星图与三垣二十八宿102
一、星表、星图与数理天文学之关系102
二、岁差104
三、三垣二十八宿体系107
第三节 太阳运动与二十四节气120
一、太阳运动与历法其余部分之关系120
二、二十四节气与农业122
三、平气与定气124
第四节 月球运动126
一、对月球运动之掌握与描述126
二、朔之推求132
三、月球运动与交蚀之关系134
第五节 日月交蚀136
一、对交蚀之记录与推算136
二、交蚀推算法之演进140
第六节 行星运动142
一、行星运动理论在历法中之特殊地位142
二、推求行星运动之基本方式143
第五章 天学仪器与典籍149
第一节 天学仪器149
一、历代重要天学仪器之文献记载149
二、现存之古代天学仪器153
三、重要之天体位置测量仪器:浑仪与简仪159
四、圭表、漏刻、浑象与机械天文钟163
五、其他与天学有关之仪器172
第二节 典籍176
一、历代官史中之“天学三志”176
二、重要星占学著作179
三、官修大型天学著作185
四、私家著述187
五、历书的起源、演变及基本内容191
第六章 天学家197
第一节 天学家之一般情况197
一、历代天学家概况197
二、天学家之社会地位、活动及作用200
第二节 若干重要天学家202
一、刘歆202
二、张衡203
三、刘洪204
四、刘焯206
五、李淳风207
六、瞿昙家族208
七、一行211
八、郭守敬211
九、王锡阐213
第七章 宇宙论与天学思想217
第一节 各种宇宙学说217
一、浑天说217
二、盖天说219
三、浑、盖之争与浑盖合一220
四、宣夜说224
五、其他宇宙学说226
第二节 天学思想227
一、天人合一227
二、天人感应230
三、“为政顺乎四时”233
四、“疏”、“密”与“德之动天”236
第八章 天学之文化功能及性质240
第一节 天学在古代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240
一、在官史中240
二、在儒家典籍所反映的上古政务中241
三、在古代知识系统中242
四、在数术体系中244
第二节 天学与王权245
一、天学与通天手段245
二、通天者王248
三、对通天手段之争夺与垄断249
四、对“私习天文”之厉禁250
第三节 天学与政治运作252
一、改朝换代252
二、粉饰太平254
三、打击政敌255
四、谏劝君主256
五、道德教化257
六、出于政治目的而谎报天象259
第四节 天学与其他若干方面之关系261
一、军事行动261
二、文学艺术263
三、建筑与墓葬268
第九章 天学之中外交流273
第一节 巴比伦天学是否曾经传入中国273
一、十二宫与二十八宿之起源问题273
二、数理天文学研究所提供的新线索275
第二节 七曜术在中国277
一、七曜术之一般情况277
二、七曜术与佛教之关系279
三、七曜术中的日名279
四、《七曜攘灾诀》:唐代传来的西方行星运动表281
第三节 入华之印度天学家及其天学283
一、“天竺三家”与《九执历》283
二、《符天历》与印度化的生辰星占学284
第四节 元代与伊斯兰天文学之交流286
一、中国天学家在中亚286
二、伊斯兰天文学在中国288
三、明代的余波291
第十章 欧洲天文学大举入华之后的中国天学292
第一节 明末天学改革之呼声及契机292
一、传统天学之衰落292
二、耶稣会士之来华与“学术传教”293
三、《崇祯历书》之编撰及其命运294
第二节 明清之际欧洲天文学之输入295
一、Tycho(第谷)295
二、Ptolemy(托勒密)297
三、Copernicus(哥白尼298
四、Kepler(开普勒)299
五、Galileo(伽利略)300
六、其他西方天文学家的工作300
七、西式天文仪器之介绍与仿制302
八、欧洲的生辰星占学305
第三节 清代中国学者对欧洲天文学说之态度306
一、精度问题306
二、地圆问题307
三、宇宙体系问题309
第四节 “西学中源”之说及其作用311
一、“西学中源”说之发端与流行311
二、“西学中源”说之背景及思路313
三、“西学中源”说之客观作用314
第十一章 近代中国天文学事业316
第一节 近代天文学机构之创建316
一、西方传教士在华建立之天文台、观象台316
二、中央观象台320
三、紫金山天文台322
第二节 加入现代国际天文学行列之努力325
一、参与国际联合观测325
二、观测资料之交换327
三、留学归国人员之作用328
第三节 天文学教育机构及学术团体331
一、大学天文系331
二、中国天文学会332
第四节 现代天文学出版物335
一、学术刊物335
二、书籍336
三、普及性杂志339
结语341
一、中国天学对华夏文明之历史贡献341
二、中国古代天学在世界天学史上之地位344
三、中国古代天学之珍贵科学遗产及其价值与意义345
四、中国古代天学之特征349
五、中国古代天学与巴比伦、希腊、阿拉伯、印度等古代天学体系之比较352
参考文献356
索引358
热门推荐
- 880039.html
- 3650599.html
- 1333747.html
- 160104.html
- 562532.html
- 1241078.html
- 3023993.html
- 2949368.html
- 1797106.html
- 935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0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9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2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2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9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