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疼痛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临床疼痛学
  • 宋文阁,王春亭,傅志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394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疼痛-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临床疼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疼痛观念的演变与治疗的发展史1

第一节 历史回顾1

一、原始时期1

二、古代2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5

四、17世纪和18世纪5

五、19世纪6

六、20世纪7

第二节 疼痛治疗的现状10

一、概况10

二、疼痛治疗不足的原因11

第三节 疼痛治疗的进展与未来13

一、进展13

二、未来14

第二章 疼痛的术语与分类15

第一节 常用疼痛术语的定义15

第二节 慢性疼痛分类18

一、基础的疼痛分类方法19

二、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的疼痛分类方法21

三、疼痛的心理学分类方法23

第三章 疼痛的评估26

第一节 疼痛的定性评估26

第二节 疼痛的定量评估27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27

二、口述描绘评分法28

三、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29

四、行为疼痛测定法31

五、数字评分法31

六、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32

七、临床疼痛测量法33

八、手术后疼痛的Prince-Henry分级33

第三节 疼痛患者的心理评估33

一、心理评估的适应证和目的34

二、心理评估的患者准备34

三、心理评估的内容35

四、心理评价的工具45

第四章 疼痛的诊断、治疗与护理47

第一节 疼痛的诊断47

一、疼痛诊断的概念47

二、疼痛临床诊断的分类47

三、疼痛临床诊断的分期与分型48

四、疼痛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48

五、建立临床诊断的步骤49

六、疼痛诊断的手段及注意事项49

第二节 疼痛的治疗51

一、疼痛治疗的概念51

二、疼痛治疗的范围51

三、疼痛治疗的原则51

四、疼痛治疗的方法52

第三节 疼痛的护理52

一、门诊患者的护理52

二、住院患者的护理53

三、出院指导54

第五章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55

第一节 病史采集的思路与内容55

一、病史采集指南55

二、疼痛的特点56

三、病史的一般内容57

第二节 体格检查59

一、全身检查60

二、头、面、颈部检查61

三、肩及上肢部检查62

四、腰、骶、髂、臀部检查64

五、髋股部检查66

六、膝部检查68

七、踝足部检查70

第三节 神经肌肉系统检查72

一、筛查性神经系统检查72

二、定位原则74

三、肌肉骨骼系统检查76

第六章 相关影像学检查与辨析78

第一节 X射线检查78

一、透视78

二、X射线平片78

三、X射线造影82

四、数字X射线成像84

第二节 CT检查85

一、CT检查方法85

二、CT影像的分析与诊断85

第三节 MRI检查90

一、颅脑MRI检查91

二、脊柱MRI检查92

三、胸部MRI检查95

四、骨骼、肌肉和关节MRI检查95

五、骶丛、坐骨神经MRI检查97

第四节 超声检查97

一、超声检查方法97

二、运动系统的超声表现97

第五节 核医学成像98

一、分类98

二、临床应用98

第六节 红外热成像与近红外光学成像99

一、红外热成像99

二、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99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101

第一节 血液学检查101

一、血常规检查101

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101

三、电解质检测102

四、酶学检测102

五、代谢物检测102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检查103

一、免疫血清学实验103

二、体液免疫实验104

三、细胞免疫实验105

四、自身抗体检查106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106

六、病毒免疫学实验107

七、血气及酸碱分析107

第三节 尿液检查108

第四节 体液检查108

一、脑脊液检查108

二、胸腹水检查110

三、关节腔积液检查110

第五节 其他辅助检查111

一、心电图检查111

二、脑电图检查112

三、肌电图检查113

四、诱发电位115

五、红外热像图117

第八章 药物疗法119

第一节 概述119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119

二、药物治疗的原则120

三、老年人及小儿用药注意事项120

四、药物的配伍禁忌121

第二节 镇痛药121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121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126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126

四、其他镇痛药126

第三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130

一、水杨酸类131

二、吡啶类132

三、苯胺类132

四、吲哚乙酸类133

五、邻氨基苯甲酸类134

六、异丁芬酸类135

七、丙酸类135

八、昔康和昔布类138

九、其他140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145

一、局麻药中毒反应的防治145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145

三、常用局麻药145

第五节 激素类药物146

一、糖皮质激素146

二、性激素150

第六节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152

一、镇静、催眠药152

二、抗惊厥类药153

第七节 抗精神病、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154

一、抗精神病药155

二、抗焦虑药156

三、抗抑郁药158

第八节 维生素类药物162

第九节 酶类药物165

第十节 神经破坏药物166

第十一节 抗代谢药物167

一、抗痛风药167

二、抗骨质疏松药168

第十二节 其他相关药物171

一、抗酸药、抗消化性溃疡药、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171

二、抗肿瘤药物173

第九章 神经阻滞疗法175

第一节 脑神经阻滞175

一、三叉神经阻滞175

二、舌咽神经阻滞182

三、面神经阻滞183

第二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184

一、应用解剖184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187

三、硬膜外阻滞188

第三节 神经丛阻滞191

一、颈丛阻滞191

二、臂丛阻滞193

三、腹腔神经丛阻滞194

四、腰骶丛阻滞197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198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198

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200

第五节 神经干与神经支阻滞201

一、枕大、枕小神经阻滞201

二、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201

三、膈神经阻滞202

四、肋间神经阻滞203

五、腰神经后支阻滞203

六、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204

七、肩胛上神经阻滞205

八、腋神经阻滞206

九、桡神经阻滞206

十、尺神经阻滞206

十一、正中神经阻滞207

十二、指总神经阻滞207

十三、坐骨神经阻滞208

十四、臀上皮神经阻滞208

十五、股神经阻滞209

十六、闭孔神经阻滞209

十七、股外侧皮神经阻滞210

十八、阴部神经阻滞211

十九、胫神经阻滞212

二十、腓总神经阻滞212

第六节 治疗性诊断213

一、治疗性诊断的理论基础213

二、头部痛的治疗性诊断213

三、颌面部痛的治疗性诊断213

四、颈、肩、上肢痛的治疗性诊断214

五、胸、背、腹部痛的治疗性诊断214

六、腰、下肢痛的治疗性诊断215

七、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在治疗性诊断中的应用215

第十章 超前镇痛、术后镇痛与病人自控镇痛217

第一节 超前镇痛217

一、超前镇痛的机制217

二、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217

第二节 术后镇痛218

一、术后疼痛的分类218

二、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219

三、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219

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219

五、术后镇痛的原则220

六、术后镇痛的方法220

七、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222

第三节 病人自控镇痛223

一、PCA的分类224

二、PCA的参数设置224

三、与PCA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25

四、PCA的临床应用226

第十一章 微创疗法227

第一节 射频热凝疗法227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射频治疗229

二、脊柱源性疼痛的射频治疗231

三、其他疼痛的射频治疗235

第二节 臭氧疗法236

第三节 化学溶盘术239

第四节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246

第五节 经皮等离子消融椎间盘减压术251

第六节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254

第七节 经皮旋切间盘减压术256

第八节 硬膜外腔镜技术258

第九节 脊髓电刺激疗法261

第十节 鞘内输注疗法264

第十一节 针刀疗法267

第十二节 银质针疗法278

第十二章 物理疗法281

第一节 光疗法281

一、疼痛的激光疗法282

二、红外线疗法284

三、紫外线疗法285

第二节 电疗法286

一、直流电疗法287

二、低频低压脉冲电疗法289

三、微波疗法293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294

第四节 磁疗法295

第五节 水疗法296

第六节 温热疗法298

一、石蜡疗法298

二、药化汽疗298

第七节 泥疗法300

第八节 运动疗法301

第九节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302

一、概述302

二、韩氏经皮穴位和神经电刺激疗法302

三、经皮热神经电刺激疗法303

四、神经肌电促通治疗303

第十节 联合疗法304

第十三章 中医中药疗法306

第一节 概述306

一、中医治痛历史306

二、中医学对疼痛病机的认识306

三、疼痛的辨证施治要点307

第二节 中药疗法308

一、中药内服疗法308

二、中药外治疗法310

第三节 针灸疗法315

一、针刺镇痛作用机制315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315

三、针刺方法316

四、灸疗法321

第四节 推拿疗法323

第五节 器具疗法326

一、牵引疗法326

二、支具疗法328

三、拔罐疗法329

四、刮痧疗法330

第十四章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防治332

第一节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防治332

一、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32

二、晕针及其防治335

三、典型病例335

第二节 硬膜外穿刺阻滞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36

一、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336

二、典型病例338

第三节 关节腔外周神经及软组织注射治疗的并发症341

一、关节腔和关节腔周围注射疗法的并发症341

二、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341

三、软组织注射引起的并发症342

第十五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343

第一节 中枢痛343

第二节 痉挛性疼痛347

第三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355

第四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58

第五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362

第十六章 头、面、颈及胸背部痛364

第一节 头面部痛364

一、概述364

二、偏头痛367

三、紧张性头痛370

四、丛集性头痛371

五、外伤后头痛372

六、巨细胞性颞动脉炎373

七、三叉神经痛374

八、舌咽神经痛377

九、枕神经痛378

十、颞颌关节病379

第二节 颈椎病380

第三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391

第四节 胸背部痛392

一、胸椎根性神经痛392

二、肋间神经痛393

三、肋软骨炎394

四、肋胸骨痛394

五、剑突痛395

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95

七、胸肋椎关节紊乱症396

第十七章 肩及上肢部痛397

第一节 肩部疾病397

一、肩关节周围炎397

二、肩峰下滑囊炎400

三、肩胛-肋骨综合征400

四、肩销关节损伤401

五、肩胛骨周围肌肉劳损401

六、喙突下滑囊炎402

七、菱形肌损伤402

八、冈上肌损伤及冈上肌腱炎403

九、冈上肌腱钙化403

十、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404

十一、大圆肌损伤及大圆肌下滑囊炎404

十二、肩-手综合征405

第二节 肘及前臂部疾病405

一、肘部扭伤405

二、肱骨外上髁炎406

三、肱骨内上髁炎406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407

五、肱桡滑膜炎407

六、前臂交叉综合征408

第三节 腕及手部疾病408

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408

二、尺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409

三、腕背隆突综合征409

四、腕及手部滑囊炎410

五、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410

六、腱鞘囊肿411

第十八章 腰部痛412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性腰痛412

一、急性腰扭伤412

二、慢性腰部肌筋膜炎413

三、棘上韧带损伤414

四、棘间韧带损伤416

五、髂腰韧带损伤417

六、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418

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20

第二节 骨与关节损伤性腰痛422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综合征422

二、退变型腰椎滑脱症423

三、腰椎管狭窄症425

四、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427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428

第十九章 臀、下肢及会阴部痛447

第一节 臀髋及股部疾病447

一、大转子疼痛综合征447

二、梨状肌综合征447

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448

四、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50

五、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450

六、臀上皮神经综合征451

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1

八、臀肌筋膜综合征454

第二节 膝部痛455

一、应用解剖455

二、骨性关节炎460

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463

四、膝部滑囊炎464

五、女性特殊的膝关节病465

六、髌骨软骨软化症465

七、伸膝筋膜炎467

八、髌韧带损伤468

九、髌下脂肪垫损伤469

十、跳跃膝470

十一、膝内侧副韧带损伤471

十二、鹅掌腱弹响472

十三、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472

十四、隐神经痛综合征473

十五、脂膜炎474

十六、髂胫束摩擦综合征474

十七、膝外侧副韧带损伤475

十八、股二头肌腱腱鞘炎476

十九、腓总神经鞘内囊肿476

二十、腘绳肌痉挛476

二十一、腘窝脂肪组织损伤477

二十二、腓肠豆综合征477

第三节 小腿及踝足部痛478

一、腓肠肌劳损478

二、网球腿479

三、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479

四、踝部腱鞘炎480

五、跟腱周围炎481

六、跖管综合征481

七、跟痛症482

八、?外翻与?囊炎483

第四节 会阴部痛484

一、尾痛症484

二、会阴下降综合征486

三、盆底痉挛综合征488

四、会阴部神经痛489

五、肛门直肠神经症489

六、一过性肛门直肠痛490

七、前列腺痛491

八、幻肛痛491

第二十章 免疫及代谢相关的疼痛性疾病492

第一节 风湿性多肌痛492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493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501

第四节 痛风508

第五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512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515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15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518

第七节 艾滋病及其疼痛治疗519

第二十一章 癌性疼痛523

第一节 概述523

一、目前国内癌性疼痛治疗的现状523

二、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523

三、癌性疼痛治疗形式现状概析525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机制526

一、癌性疼痛的特点526

二、癌性疼痛的病理学机制526

三、癌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529

第三节 对癌痛患者的评价530

一、以疼痛为主线的病史采集530

二、疼痛强度的评价530

三、机体一般状况及器官功能的检查与综合评价531

四、对目前治疗的评价531

第四节 癌性疼痛的治疗531

一、癌性疼痛的总体治疗模式531

二、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537

第二十二章 分娩痛538

第一节 分娩镇痛的历史538

第二节 分娩与分娩痛的机制及分娩痛的不良影响538

一、分娩的机制538

二、分娩痛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539

三、分娩痛的不良影响539

第三节 麻醉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540

一、镇痛药540

二、镇静药540

三、静脉麻醉药541

四、吸入性麻醉药541

五、局部麻醉药541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542

一、非药物性镇痛542

二、单纯药物镇痛543

三、吸入性镇痛543

四、区域阻滞镇痛543

第二十三章 部分非疼痛性疾病548

第一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48

第二节 面肌痉挛550

第三节 肢端感觉异常症551

第四节 膈肌痉挛552

第五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556

第六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558

第七节 眩晕560

一、内耳眩晕症560

二、颈性眩晕561

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562

四、迷路炎562

第八节 亚健康状态563

第二十四章 药物依赖和物质滥用565

第一节 概述565

一、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565

二、依赖性药物的双重作用566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567

一、毒品567

二、精神药品574

第三节 非限制性物质576

一、乙醇576

二、烟草578

参考文献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