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家庭与现代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传统家庭与现代社会
  • 曾振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51540904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家庭与现代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孝1

第一节 孝的起源1

第二节 孔子:爱而敬5

一、孝养5

二、敬亲7

三、谏亲11

四、慎终追远14

第三节 以孝治天下:传统孝道对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19

一、不孝罪20

二、婚姻法28

三、同居相为隐39

第四节 传统孝道与现代社会45

一、原始儒家孝道的精华45

二、汉代之后传统孝道的糟粕46

三、现代社会如何继承和光大传统孝道精华48

第二章 诚信56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起源56

一、诚、信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57

二、诚信思想的起源58

第二节 主忠信:孔子对诚信思想的奠基61

一、主忠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范62

二、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语与诚信64

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与为政治国65

四、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的原则问题67

第三节 殊途而同归:两种人性论下的诚信思想69

一、性善与诚信:孟子的诚信思想70

二、性恶与诚信:荀子的诚信思想73

第四节 汉唐盛世时代的诚信言行78

一、汉初统治者对于诚信的践行78

二、隋唐时代君臣们的诚信实践80

第五节 宋明理学视野中的诚信84

一、心诚则灵:从周子到二程85

二、思诚、明善:朱熹的诚信修养87

三、诚破心中贼91

四、亦真、亦诚、亦信:王夫之的风范94

第六节 贾而能诚:明清商帮的诚信伦理97

一、关羽崇拜与晋商诚信98

二、贾而好儒、信义远孚:徽商的诚信伦理101

第七节 中国古代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104

一、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小结104

二、古代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105

第三章 友悌111

第一节 友的起源111

第二节 友的发生114

一、以友辅仁:孔子“友”观念114

二、友,君臣之道:郭店楚简“友”思想120

三、责善,朋友之道:孟子的友朋观123

四、取友善人,不可不慎:荀子的友朋观128

第三节 儒学与汉代的友观念132

一、同而进,不同而退:《礼记》的友132

二、朋友有旧:《白虎通》的友朋观136

第四节 宋明清时期的友观念138

一、益友与损友:朱熹论交友138

二、温恭直谅之友:王阳明的友朋观140

三、交尽于友:何心隐的友142

四、言友则师在其中:李贽论交友143

五、惟朋友之伦独尊:谭嗣同的友朋观145

第五节 悌的起源146

一、悌的起源147

二、悌的内在含义及价值148

第六节 悌的发展152

一、先秦儒家对悌的发展152

二、兄弟“非礼不定”:《礼记》的悌159

第七节 友悌与现代价值164

一、友悌的时代内涵164

二、友悌的价值定位165

第四章 义169

第一节 孔子:见利思义171

一、义的内涵:修己、务民171

二、见利思义:君子人格至上的义利观174

三、见利思义:君子取利的两重内涵175

第二节 孟子:重义轻利177

一、仁义内在:人性之先验存有177

二、居仁由义:仁义关系180

三、重义轻利观181

四、民本与市场经济184

第三节 荀子:以礼释义185

一、义与理性:循理之义185

二、利不克义:义利合一190

三、养欲说和利不克义191

第四节 董仲舒:义利两有192

一、义:顺天道而行193

二、正我之义194

三、正我之义与正义195

第五节 程朱理学:天理之义197

一、二程:天理与仁义197

二、朱熹:性理之义与心理之义202

第六节 致良知与合义利210

一、王阳明:义与致良知210

二、王夫之:立人之道曰义216

第七节 义与现代社会220

一、各时期义的主题和发展方式221

二、义的现代性转型225

第五章 和232

第一节 和的起源232

一、和的语源学考察232

二、先秦时期的和234

三、和的正式提出235

第二节 孔子:和而不同与和为贵238

一、和而不同239

二、礼之用,和为贵241

三、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44

第三节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247

一、中和:天下之大本和天下之达道247

二、中和之道:中庸之道248

三、中和之道:致诚之道250

第四节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52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52

二、“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和谐观256

三、执中用权的中和观258

第五节 荀子:义以分则和259

一、义以分则和,和则一259

二、礼乐之统,管乎人心261

三、天人相分又相合的天人和谐观263

第六节 宋明新儒家中和哲学265

一、张载:“太和所谓道”与“民胞物与”265

二、朱熹:中和在我,天人无间272

三、王阳明:“致中和”即是“致良知”277

第七节 “和”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谕284

一、“和”的特质284

二、传统“和”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谕287

第六章 乐293

第一节 孔子:“乐”的宣言与“孔颜乐处”294

一、《论语》首句:儒家“乐”的宣言294

二、孔颜乐处300

第二节 孟子:“君子三乐”与“返诚之乐”308

一、问题家庭中的舜之“乐”309

二、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君子三乐”与“反诚之乐”314

第三节 荀子:“乐”中的音乐性与责任感321

一、乐者,乐也322

二、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327

第四节 宋明儒家之“乐”331

一、周敦颐: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332

二、朱熹:私欲既去,天理流行336

三、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340

第五节 “乐”与现代生活345

一、儒家之“乐”的内涵、特点及演变345

二、儒家之“乐”对现代生活的启示346

主要参考文献352

儒家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写在《孔子文化与人类发展》丛书编后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