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流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天瑜,彭池,邓建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5617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中国学术综论5
章太炎: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节录)5
程颐:论秦至宋学术与政治7
刘师培:论古今学风变迁与政俗之关系(节录)8
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论·总论12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节录)13
康有为:口说·学术源流(节录)1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录)2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论时代思潮28
罗振玉:古今学术之递变(节录)30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绪论33
王国维:周末以后学术之流变39
方以智:通雅·序40
韩愈:原道(节录)41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统录(节录)4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4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叙43
叶適:总述(节录)44
叶適: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45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节录)46
汪循:儒志编·原序(节录)46
阮元:国史儒林传·序(节录)47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序(节录)48
谭嗣同:仁学(节录)49
严复:论八股存亡之关系(节录)50
汪家禧:儒与二氏出入论52
梁启超: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节录)53
太虚: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58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节录)64
李渤:真系(节录)65
马端临:论道教66
李约瑟(英):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67
先秦学术77
庄子·天下(节录)77
王夫之:天下篇解(节录)80
孟子·滕文公下(节录)81
荀子·非十二子(节录)82
韩非子·显学(节录)83
吕氏春秋·不二(节录)83
尸子·广泽(节录)84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84
梁启超:《论六家要指》书后86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87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诸子88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论诸子89
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90
九流(节录)92
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节录)93
淮南子·要略(节录)95
梁启超:《淮南子·要略》书后96
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节录)97
柳诒徵: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98
傅斯年:战国子家叙论·论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12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上(节录)118
史记·孔子世家(节录)120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节录)121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节录)121
韩愈:读荀123
朱熹:孔孟周程张子·论孔门弟子124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节录)125
梁启超:孔门弟子及后学(节录)126
章太炎:訄书·订孔(节录)127
熊十力:原儒·原学统(节录)128
傅斯年:战国子家叙论·论儒129
章太炎:訄书·儒墨(节录)130
梁启超:墨者及墨学别派(节录)131
韩愈:读《墨子》133
俞樾:《墨子》序133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录)134
章太炎:訄书·儒道(节录)135
胡适:儒道传统136
程颐:论老子书141
叶適:老子(节录)141
朱熹:老氏·老子(节录)142
章太炎:訄书·儒法143
章太炎:訄书·儒侠(节录)144
汉书·艺文志·术数略(节录)144
史记·日者列传(节录)145
史记·龟策列传(节录)146
秦汉学术153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153
高诱:吕氏春秋·序(节录)154
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节录)154
郑樵:通志·校雔略 秦不绝儒学论155
汉书·艺文志(节录)156
汉书·儒林传(节录)158
汉书·五行志(节录)159
后汉书·儒林列传(节录)160
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161
史记 论汉初黄老之学162
汉书·元帝纪 论汉家霸王之道163
魏源:论老子三(节录)163
高诱:淮南子叙目(节录)164
刘师培:汉宋学术异同论·总序164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序165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序(节录)172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172
程颢 程颐:论汉儒(一)173
程颐:论汉儒(二)173
程颐:论书篇(节录)174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极盛时代(节录)174
梁启超:论经学流变175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序 论经学史·(节录)177
周予同: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节录)178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节录)182
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182
王国维: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节录)184
荀悦:申鉴·时事(节录)185
顾炎武:日知录·汉人注经(节录)185
章太炎:驳建立孔教议(节录)186
吴廷翰:纬书188
朱熹:易·纲领上(节录)188
朱熹:战国汉唐诸子(节录)189
朱熹:朱子语类 论汉唐学术190
汉书·董仲舒传(节录)190
汉书·司马迁传(节录)192
汉书·扬雄传(节录)192
叶適:扬雄太玄(节录)193
汉书·刘歆传(节录)194
后汉书·马融传(节录)195
后汉书·郑玄传(节录)195
后汉书·桓谭传(节录)196
后汉书·王充传(节录)197
王充:论衡·自纪(节录)198
王充:论衡·问孔(节录)199
王充:论衡·非韩(节录)200
王充:论衡·案书201
后汉书·王符传(节录)203
后汉书·仲长统传(节录)204
后汉书 论原始道教之流变204
后汉书 论佛教传入中国之初205
魏书·释老志(节录)206
僧佑:出三藏记集·安世高传(节录)207
僧佑:出三藏记集·支谶传(节录)207
魏晋南北朝学术213
章太炎:五朝学(节录)213
章太炎:学变215
晋书·儒林传序218
北史·儒林传序219
梁书·儒林传序222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223
赵翼:廿二史札记·南朝经学224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节录)225
于慎行:颜氏家训·后叙227
程颐:论汉晋儒者228
程颐:论东汉东晋学术228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229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案语(节录)229
苏辙:晋唐学术231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节录)231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节录)232
顾炎武:日知录·清议(节录)233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清谈之习(节录)234
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节录)235
魏源:老子本义序(节录)235
欧阳修:传易图序(节录)237
程颢 程颐:论王弼237
朱熹:朱子语类 王弼用老庄解《易》238
三国志·阮籍传(节录)238
晋书·嵇康传(节录)239
三国志·钟会传(节录)240
晋书·向秀传(节录)241
晋书·郭象传(节录)241
晋书·王衍传(节录)242
晋书·裴頠传(节录)242
晋书·戴逵传(节录)243
梁书·范缜传(节录)244
隋书·经籍志 论佛经、佛教244
魏书·释老志(节录)246
周书·武帝纪(节录)248
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节录)249
法琳:辨正论·九箴篇(节录)249
慧皎:译经下(节录)250
慧皎:义解论(节录)251
僧佑:弘明集·后序(节录)251
道宣:广弘明集·序(节录)252
吉藏:《般若》学之六家七宗253
道宣:《地论》师的北道南道派254
神清:论佛教南北之异255
安澄:北方四宗255
孙绰:喻道论(节录)256
明僧绍:正二教论(节录)256
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节录)257
僧佑:鸠摩罗什传(节录)257
僧佑:法显传(节录)258
慧皎:高僧传·支遁传(节录)258
慧皎:高僧传·道安传(节录)259
慧皎:高僧传·慧远传(节录)260
慧皎:高僧传·僧肇传(节录)261
道宣:续高僧传·慧思传(节录)262
南齐书·周颙传(节录)262
隋书·经籍志 论道经、道教263
萧衍:述三教诗265
章太炎:黄巾道士缘起说265
朱熹:朱子语类·老氏·老庄列子(节录)266
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节录)267
道宣:叙齐高祖废道法事(节录)268
魏书·释老志 寇谦之改造天师道教268
刘勰:灭惑论(节录)269
道安:二教论·儒道升降(节录)269
道安:二教论·道仙优劣(节录)270
道安:二教论·服法非老(节录)270
晋书·傅玄传(节录)271
晋书·葛洪传(节录)271
葛洪:明本(节录)272
南史·陶弘景传(节录)272
隋唐五代学术277
隋书·经籍志(节录)277
隋书·儒林传序(节录)277
旧唐书·儒学序(节录)279
旧唐书·经籍上(节录)280
旧唐书·高宗纪(节录)281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节录)281
旧唐书·玄宗纪(节录)282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论隋唐学术283
新唐书 唐颁《五经正义》283
刘知幾:史通·自叙(节录)284
朱熹: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节录)285
陆九渊:论异端之说286
叶適:士学上(节录)287
柳宗元:送僧浩初序287
柳宗元: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节录)288
纪昀:《法苑珠林》提要(节录)288
旧唐书·武宗纪(节录)289
梁肃:止观统例议(节录)290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节录)290
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节录)291
宗密:华严原人论·序292
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节录)293
净觉:楞伽师资记(节录)297
刘禹锡: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节录)298
道宣:智顗传(节录)298
智顗:摩诃止观(节录)299
道宣:灌顶传(节录)300
道宣:道绰传(节录)300
道绰:安乐集(节录)301
慧立 彦悰:唐初佛教与玄奘求法301
玄奘:谢高昌王表302
道宣:玄奘传(节录)303
李世民:三藏圣教序(节录)303
续法:二祖智俨和尚传(节录)304
赞宁:窥基传(节录)305
慧能:坛经(节录)305
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节录)306
赞宁:法藏传(节录)306
赞宁:神会传(节录)307
赞宁:湛然传(节录)308
叶適:王通(节录)308
陈亮:类次文中子引(节录)309
宋濂:诸子辩(节录)310
旧唐书·傅奕列传(节录)311
新唐书 啖助及大历时儒学311
新唐书·韩愈传(节录)312
皮日休: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节录)313
熊赐履:翼统·韩昌黎先生(节录)314
李翱:复性书(节录)315
欧阳修:读李翱文(节录)315
方苞:书韩退之学生代斋郎议后(节录)316
李观:通儒道说316
白居易:三教论衡(节录)317
白居易:黜子书(节录)318
白居易:黄老术318
李世民:令道士在僧前诏319
武则天:释教在道法上制319
武则天:僧道并重敕320
杜光庭:释疏题明道德义(节录)320
杜光庭:道德真经元德纂序(节录)321
旧唐书·方伎(节录)321
旧唐书·隐逸(节录)322
新唐书·方技(节录)323
宋元学术329
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329
张舜徽:论宋代学术337
钱大昕:宋儒经学(节录)338
崔述:论宋儒338
宋史·道学·叙339
朱熹:孔孟周程张子(节录)340
陈亮:伊洛正源书·序341
孙奇逢:理学宗传·序(节录)341
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节录)342
戴震:孟子私淑录(节录)344
江藩:宋学渊源记(节录)346
一、卷上·叙346
二、卷下·记者曰(节录)347
三、附记·记者曰(节录)347
谢无量:佛学与理学348
陆陇其:学术辨(上)349
毛奇龄:辨圣学非道学文(节录)350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序(节录)352
戴震:闽中师友渊源考·序(节录)353
章学诚:朱陆(节录)353
陈建:学蔀通辨提纲 论朱陆355
严复:论宋明理学356
一、法意按语(节录)356
二、道学外传(节录)356
三、道学外传余义356
欧阳修:胡先生墓表(节录)357
陆瑶林:李泰伯先生文集序(节录)358
朱熹:伊洛渊源录(节录)358
一、胡安国:奏状(节录)358
二、程颢:康节先生墓志铭(节录)359
三、张崏:邵雍行状略(节录)359
四、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节录)360
曹端:通书总论(节录)360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361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节录)363
一、杨时学派·叙(节录)363
二、罗从彦学派·叙(节录)364
三、黄幹学派(节录)364
叶適: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节录)365
傅文兆:陆九渊集·叙(节录)365
汪廷珍:陆九渊集·序(节录)366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法藏碎金录(节录)367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367
一、涑水学案·文正司马涑水先生光367
二、荆公新学略·文公王临川先生安石368
三、苏氏蜀学略(节录)369
钱谦益:苏门六君子文粹·序370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371
一、艮斋学案·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节录)371
二、龙川学案·文毅陈龙川先生亮(节录)371
三、水心学案·忠定叶水心先生適(节录)37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浪语集(节录)37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止斋文集(节录)373
冯从吾:元儒考略(节录)373
一、赵复传(节录)373
二、许衡传(节录)374
三、吴澄传(节录)374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374
一、鲁斋学案·文献姚雪斋先生枢(节录)374
二、东发学案·文洁黄於越先生震(节录)375
三、深宁学案·尚书王厚斋先生应麟(节录)375
四、静修学案·文靖刘静修先生因(节录)376
五、介轩学案·教授马竹洲先生端临(节录)376
明代学术381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381
黄宗羲:明儒学案·序(节录)383
仇兆鳌:明儒学案·序(节录)384
莫晋:明儒学案·序385
明史·儒林·叙(节录)386
陈建:学蔀通辨·自序(节录)387
梁启超:论晚明学术流变388
钱谦益:重刻方正学文集序(节录)390
李颙:悔过自新说(节录)390
李颙:富平答问(节录)391
顾炎武:朱子晚年定论(节录)391
唐甄:法王(节录)392
崔述:论心学393
章太炎:王学394
黄宗羲:明儒学案(节录)395
一、崇仁学案·叙395
二、白沙学案(节录)396
三、河东学案·叙397
四、姚江学案(节录)397
五、浙中王门学案(节录)398
六、江右王门学案(节录)401
七、泰州学案(节录)403
八、甘泉学案(节录)405
九、诸儒学案(节录)406
十、东林学案(节录)407
十一、蕺山学案(节录)409
李贽:论泰州学派410
容肇祖:李贽(节录)411
孙奇逢:题念庵集后412
阮元:徐光启传(节录)412
方豪:《李我存研究》作者序413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413
清代学术419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41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节录)420
梁启超: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节录)428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节录)440
清史稿·儒林·叙442
焦循:辨学(节录)443
章太炎:清儒(节录)444
章太炎:说林下(节录)448
章太炎:汉学论450
汪喜孙:国朝汉学师承记·跋(节录)452
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节录)453
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454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录)456
长白达三:国朝宋学渊源记·序458
章学诚:浙东学术460
江藩:黄宗羲传(节录)461
江藩:顾炎武传(节录)462
潘耒:日知录·序463
徐世昌等:清儒学案(节录)464
一、亭林学案·叙464
二、船山学案·叙464
三、王先生夫之传(节录)464
文廷式:论王夫之465
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节录)466
章太炎:颜学467
文廷式:论颜元469
江藩:惠松崖传(节录)469
江藩:戴震传(节录)470
江藩:钱大昕传(节录)472
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节录)473
清史稿·方东树传473
支伟成:龚自珍传(节录)474
支伟成:魏源传475
齐思和:魏源与晚清学风(节录)476
清史稿·冯桂芬传(节录)477
张之洞:抱冰堂弟子记(节录)478
梁启超:论“中体西用”478
薛福成:治学术在专精说479
章太炎:俞先生传480
彭玉麟:盛世危言·序481
章太炎:孙治让传482
陈宝琛: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节录)483
蒋贞金:严几道诗文钞·序(节录)484
林志钧:饮冰室合集·序(节录)484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486
章太炎:救学弊论489
甘蛰仙: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学术蠡测——为《东方杂志》二十周年纪年作494
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节录)515
显教:中国佛学界最近思潮之观察520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525
张君劢:现代化的意义和中国现代化的尝试(节录)528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节录)530
钱基博:自传(节录)534
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节录)535
童书业:新汉学与新宋学537
热门推荐
- 171057.html
- 823088.html
- 983045.html
- 1158067.html
- 337091.html
- 3810719.html
- 3841116.html
- 49802.html
- 1617626.html
- 3544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8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5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8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