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许可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行政许可诉讼制度的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临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190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行政许可法-法律解释-中国;行政许可法-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许可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行政许可诉讼制度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许可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司法解释起草的背景和主旨1
二、司法解释的指导思想3
三、司法解释起草调研过程3
四、司法解释主要内容4
五、司法解释引言要旨5
六、行政许可案件的范围7
七、查阅权诉讼的原告8
八、过程行为的可诉性9
九、内部程序外部化的适格被告11
十、统一办理许可的适格被告13
十一、办理行政许可之法定期限的起算14
十二、关联行政行为的连带审查17
十三、被告怠于举证及其补救19
十四、法律适用从优原则21
十五、瑕疵痊愈及其补救23
十六、不予许可案件的判决方式24
十七、拒绝查阅案件的判决25
十八、多因一果的赔偿责任27
十九、行政许可补偿诉讼的起诉时机28
二十、行政许可补偿标准30
二十一、行政许可补偿案件的调解30
二十二、司法解释的效力31
第二编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第一章 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六大原则32
一、合法原则32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3
三、便民原则34
四、救济原则34
五、信赖保护原则35
六、监督原则35
第二章 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五项基本制度36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制度37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制度37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制度38
四、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38
五、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制度38
第三章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39
一、规范设定、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现实需要39
二、减少行政审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体制需要39
三、履行承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国际需要40
第三编 行政许可诉权41
第一章 行政许可受案范围41
一、行政许可概念的合理内核41
二、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两点重要结论42
三、行政许可受案范围的排除44
四、行政许可受案范围的再排除46
五、行政许可法受案范围48
六、起草受案范围司法解释的模式51
七、纯程序性行为的可诉性54
八、行政检验、检测、检疫的可诉性54
九、监督检查事实行为的可诉性55
十、行政许可行为中的鉴别、登记和确权行为的可诉性55
第二章 行政许可原告资格56
一、相对人诉讼规则的进一步界定56
二、明显当事人——行政许可申请人57
三、难以界定的行政许可利害关系人58
四、申请变更或者延续行政许可行为的利害关系人61
五、被撤销或者注销行政许可行为中的利害关系人63
六、因行政许可事项受到行政机关行政秩序罚和行政处罚的人66
七、行政许可原告资格的多样化68
八、严格区别原告资格与起诉条件68
九、把握原告资格与起诉时机问题69
十、公开行政许可决定和提供监督检查记录的原告资格69
十一、关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72
十二、一般债权人对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的原告资格72
第三章 行政许可适格被告73
一、一般情况下行政许可的适格被告73
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施主体的适格被告76
三、“一个窗口对外”、“并联审批”和“一站式审批”的适格被告78
四、关于内部程序外部化的适格被告79
五、关于并列许可的适格被告81
第四章 行政许可第三人82
一、《若干解释》对第三人制度的进一步识别82
二、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对行政许可第三人制度的相关规定83
三、我国行政许可法对第三人制度的特别规定86
四、行政许可法对第三人制度规定的特殊意义89
五、行政许可诉讼有可能发生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诉讼角色的置换90
六、委托行政许可诉讼中的第三人问题90
第五章 行政许可的起诉期限91
一、《若干解释》与行政许可法对期限规定不一致的问题92
二、行政机关规定的期间比法定行政许可决定期间更短的期间问题93
三、行政许可决定期限的中断事由93
四、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视为不予行政许可还是视为准予行政许可问题94
五、对行政机关不作为起诉期限的计算问题94
六、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95
七、不知受损的起诉期限计算点95
八、实行电子政务的起诉期限计算点97
九、关于如何理解《若干解释》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请示的答复98
第四编 行政许可胜诉权99
第一章 行政许可证据审99
一、被告怠于举证与第三人举证证明被诉行政许可行为合法性问题99
二、被告补充证据的特殊情形101
三、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和法院依据职权调取证据证明被诉行政许可行为合法性的问题103
四、不利诉讼行为后果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区别104
五、诉不予受理、不予答复案件的举证责任及倒置105
六、行政许可起诉期限举证责任及倒置107
七、行政许可混合赔偿责任的举证责任108
八、原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109
九、行政许可原告举证期限110
十、行政许可法对电子证据倡导性的规定111
十一、行政许可行为中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属于证据112
十二、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113
十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证据质证问题116
十四、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证据的质证问题116
十五、听证和案卷外证据的排除规则117
十六、主要证据不足119
十七、证据的“三性”119
十八、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121
十九、最佳证据规则121
二十、自认规则123
二十一、司法认知规则124
二十二、妨碍举证的推定规则125
二十三、补强证据规则125
二十四、关联行政行为的连带审查问题125
二十五、证据的合法性和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区分127
第二章 行政许可程序审128
一、行政许可程序的主要特点128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主要分类129
三、行政许可程序的基本原则130
四、行政许可程序主要制度132
五、程序违反为司法审查的对象137
六、美国关于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两点结论及审查程序违法的标准138
七、关于我国台湾地区程序违反的类型与效果139
八、我国程序违反的类型与法律效果140
九、三点建议141
十、实务中违反行政许可法定程序的一般情形142
十一、仅违反纯程序意义上的补正通知等行为的可诉性144
十二、拆迁公告行为的可诉性144
十三、查阅权的诉讼145
十四、未依法听证的法律效果146
十五、听证笔录和案卷排他性原则148
十六、行政机关超过法定期限作出行政决定,法院是否应当撤销149
第三章 行政许可法律适用(一)150
“高级法”背景150
一、四个问题的提出150
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需求161
三、中国法制统一的“高级法”背景166
四、中央立法权180
五、地方立法权207
第四章 行政许可法律适用(二)237
行政许可设定权237
一、行政许可设定主体237
二、行政许可设定形式238
三、行政可设定权限238
四、行政许可设定程序242
五、行政许可设定权与行政许可规定权242
六、是否可以减少行政许可,减少行政许可的条件243
第五章 行政许可法律适用(三)244
行政许可法律适用规则及疑难问题破解一、行政许可法透明度原则与WTO协定的接轨244
二、对现行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245
三、新旧法的衔接适用规则246
四、法律公平公正原则和法律稳定性原则247
五、法律适用中的效力优先原则与适用优先原则248
六、法律规范的冲突规范248
七、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情形254
八、分则优于总则的问题255
九、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257
十、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257
十一、法律规范的竞合258
十二、不确定法律概念以及法律后果的自由裁量259
十三、国务院决定的法律位阶259
十四、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一般情形260
十五、行政许可机关公示错误的法律后果260
十六、行政许可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情形261
十七、行政许可法的溯及力问题261
十八、法律适用从优原则261
十九、瑕疵痊愈的法律适用262
第六章 行政许可法中的履行法定职责262
一、行政许可双刃剑的特点和三大功能263
二、行政许可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264
三、被许可人要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义务266
四、行政许可机关要依法行使撤销权、注销权、撤回权和吊销权267
五、行政许可机关未尽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法律责任268
六、司法审查中的履行判决272
七、《若干解释》增加了驳回诉讼请求判决273
八、《若干解释》增加的确认判决274
九、履行判决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275
第五编 行政许可补偿权276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含义及构成276
二、德国信赖保护原则的制度设计277
三、我国行政许可法对信赖利益保护的法律界定282
四、司法审查中的信赖利益保护284
五、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286
六、行政许可补偿诉讼287
七、行政许可补偿诉讼的起诉时机288
八、行政许可补偿标准289
九、行政许可补偿案件的调解289
第六编 行政许可赔偿权291
一、行政许可机关恶意串通的连带责任291
二、行政许可机关承担相应责任292
三、行政许可机关不承担责任的情形292
四、行政赔偿和民事赔偿一并解决的方案293
第七编 行政许可裁判权294
一、行政诉讼法对司法审查内容和标准的规定294
二、《若干解释》对司法审查内容和标准的发展295
三、行政许可案件司法审查的内容和标准296
四、瑕疵痊愈情况下判决方式的选择298
五、程序违法的判决方式298
六、不予许可案件的判决方式299
七、拒绝查阅案件的判决300
八、不予答复的裁判方式的选择301
九、不撤销行政许可的判决方式选择301
附录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3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9年12月14日)313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9年1月29日)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3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3月8日)3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7月24日)3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年4月29日)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8月28日)369
热门推荐
- 985067.html
- 2816846.html
- 1491475.html
- 3135732.html
- 1536958.html
- 638203.html
- 2181847.html
- 1286228.html
- 736284.html
- 1632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7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5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7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9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2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7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9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7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