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
  • 李光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8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国家安全-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当前中国存在九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安全1

二、对中国九大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次分析6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基本战略与政策建议10

上篇 当前中国存在九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安全19

引言19

第一章 金融结构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使风险集中于银行22

第一节 我国金融结构与融资形式的现状22

一、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22

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27

第二节 金融结构和融资形式畸形的后果29

一、金融结构和融资形式畸形表现为M2/GDP比率过高29

二、M2/GDP比率过高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31

第二章 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感而放大33

第一节 金融风险向财政转移33

一、转移路径: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财政34

二、现行体制下金融风险最终要由财政兜底35

第二节 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36

一、中央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和债务依存度较高36

二、庞大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和威胁经济安全38

第三章 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40

第一节 非正规金融及其规模40

一、非正规金融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40

二、目前中国非正规金融的规模43

第二节 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和风险44

一、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44

二、非正规金融的消极影响与风险45

第四章 机制转化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突出47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集中,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改善空间47

一、信用风险47

二、市场风险49

三、操作风险51

四、流动性风险52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累积的金融风险54

一、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55

二、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大56

三、政策性银行存在较大的呆账准备金缺口57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依靠外国投行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57

一、违规暗箱操作处置不良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8

二、不良资产处理中最现实的风险是我国国民财富流失国外59

三、依靠国际投行处置不良资产可能危及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61

第四节 证券业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61

一、证券市场割裂带来的风险61

二、证券市场监管尚不成熟规范形成的风险63

三、证券公司存在的高风险64

第五节 保险业风险不容忽视66

一、我国保险行业过于弱小而形成的系统性风险66

二、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68

三、保险生态环境风险72

第五章 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的严重弱化导致不正常资本流动78

第一节 国际金融资本的非法流入78

一、高报出口商品价格以回款收汇形式流入78

二、借空壳公司以注册资本金的形式进入79

三、利用地下钱庄非法流入80

第二节 假外资的寻租性流入82

一、流入的外资有相当部分是“政策寻租”的假外资82

二、大量国际游资伪装为经常项目收支违规跨境流动84

第三节 我国资本外逃日趋严重85

一、外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逃税、非法转移利润85

二、国内企业资本外逃花样繁多87

三、离岸金融中心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的“中转站”87

四、利用隐蔽多样的地下汇兑渠道外逃90

五、中国房地产等行业几乎不存在对跨境资本流动及汇兑的管制91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带来诸多不良后果95

第一节 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的表现95

一、汇率调节机制僵化导致外汇市场不发达95

二、基础汇率的确定缺乏合理依据96

三、高昂的制度维护成本97

四、严重影响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97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98

一、人民币汇价低估助长粗放型外贸增长引发国际贸易摩擦98

二、汇率机制长期扭曲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99

第三节 过多的外汇储备下的投资风险101

一、目前的外汇储备显然已超过合理需要101

二、外汇储备过多造成较多负面效应102

三、外汇储备过多压力下的对外投资风险103

第七章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106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106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准备阶段106

二、利率市场化推进阶段107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110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阶段性风险110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恒久性风险111

第八章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116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种种表征116

一、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太高隐含的风险116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116

三、“假按揭”凸显道德风险117

四、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117

五、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118

六、房地产贷款法律风险加大118

第二节 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两大本源119

一、住房制度单一化带来的风险119

二、职能未转变的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带来的风险120

第九章 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拉美化”风险121

第一节 金融开放中拉美化风险的主要表现121

一、证券市场的伪国际化导致国民利益的流失121

二、外资金融机构向中国金融领域渗透影响中国经济安全123

第二节 金融开放过程中需要认识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130

一、国有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动因130

二、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价值如何评估135

三、认清问题的实质——金融拉美化风险138

第三节 金融拉美化的严重后果140

一、金融控制权的旁落140

二、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42

中篇 中国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次分析157

引言157

第十章 分析金融风险成因的框架158

第一节 “财政—国有企业—国有银行”158

一、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的机制158

二、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机制162

三、两种风险的相互转化更加复杂和难以隔离164

第二节 “国有企业—银行—储户”168

一、金融风险为什么能向储户转移168

二、储户损失的利益最终流进了低效国有企业的黑洞171

第三节 “国有企业—资本市场—投资者”171

一、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171

二、国有企业风险通过资本市场转嫁给投资者173

第四节 “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纳税人”174

一、财政风险为何向居民转移174

二、地方债务形成的风险最终向纳税人转移177

第十一章 政府行为不规范与金融风险的形成180

第一节 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造成地方财政紧张局面180

一、在分级财政体系中越往下财政越艰难180

二、中国基层政府普遍入不敷出182

第二节 地方政府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融资手段和配套制度183

一、乱收费与所谓“金融创新”183

二、若明若暗的地方举债融资183

三、地方政府的无效债务担保184

第三节 现行政绩考核的弊端与届别机会主义行为184

一、现行政绩考核的弊端184

二、地方政府的届别机会主义行为185

第四节 不规范的制度环境导致地方政府对制度租金的攫取186

一、地方政府对制度租金的攫取:以变更农地用途为例186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软预算约束导致地方占有金融租金188

第十二章 金融风险成因的其他环境因素分析190

第一节 未能围绕金融结构优化而全面推进金融深化190

一、未能正确对待M2/GDP比例的迅速提升191

二、直接融资发展不足的问题未正确解决191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制度使财政金融风险无法隔离193

一、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制度的形成具有必然性193

二、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制度下财政与金融间风险无法隔离194

第三节 对外开放在若干方面偏离了最终目的195

一、在对外开放方针执行上不能与时俱进196

二、事实上奉行了现代重商主义198

三、不对不法外商和外资企业严格执法200

四、对国际金融资本的贪婪欺诈本性缺乏认识和应对之策207

第四节 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恶化215

一、职能未转换的政府行为对金融生态造成不良影响215

二、金融立法滞后、法治环境欠佳216

三、社会诚信缺失218

下篇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战略与政策建议223

引言223

第十三章 掌握金融改革主动权杜绝“拉美化”风险225

第一节 杜绝“拉美化”风险要继续解决一些认识问题225

一、指导思想需要进行调整225

二、必须充分认识“资本是有旗帜的”227

三、必须继续解决对内的金融抑制问题227

四、把握金融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229

五、把“外资引进来战略”和“内资走出去战略”有机地结合230

第二节 杜绝“拉美化”风险要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230

一、大力培育和发展本土投资银行,提升中国金融机构在助推产业整合与升级方面的竞争力230

二、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改革国有金融机构231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维护本土金融资产的定价权232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影响我国经济安全237

第三节 要有一大批能够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金融人才241

一、加入WTO后中华民族需要自己的牧羊犬和猎犬241

二、要培养重用能避免金融风险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金融人才242

第十四章 逐步转变外资外贸战略防止资源扭曲性配置246

第一节 克服“神化”外资“妖魔化”内资的倾向,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246

一、从地区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246

二、调整区域导向247

三、逐步取消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247

四、完善、统一并加强我国的外商投资立法247

第二节 破除对国外投行的迷信,加快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248

一、破除对国外投行的迷信248

二、废除为外资量身订制的打包拍卖以实现内外资平等竞争249

三、抓紧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改革251

第三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51

一、未来处理汇率问题的总的原则251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253

三、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253

四、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253

第十五章 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256

第一节 必须继续深化商业银行改革256

一、必须坚定中国人自己能办好银行的信心256

二、真正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259

第二节 通过改革实现政策性银行转型260

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61

二、补充资本金要制度化261

三、合理确定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及期限261

四、治理结构和内在运行机制改革262

五、运行模式的确定262

第三节 加快证券公司改革262

一、证券公司自身要努力做好的几件事263

二、政府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改革的支持263

第四节 深化保险公司改革264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完善公平竞争机制265

二、强化风险管理执行力度,完善安全运行机制267

三、鼓励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完善企业创新机制269

四、保险公司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271

第十六章 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优化金融结构274

第一节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意义274

一、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纠正失衡的金融结构的需要274

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75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277

第二节 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278

一、给予中小金融机构适当的定位278

二、中小金融机构要切实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79

三、金融监管部门要为中小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280

四、为非正规金融正确定位并促使其规范发展281

第十七章 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功能复归283

第一节 政府及所属监管职能部门自身应做的工作283

一、从理论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283

二、放弃机会主义的政策策略284

三、在诚信问题上率先垂范286

第二节 上市公司层面需要做的工作286

一、通过市场化授权方式使国有控股公司成为真正的企业286

二、妥善处置后股改时代面临的问题287

三、恢复新股发行谨防资本市场边缘化288

第三节 在市场交易层面需要做的工作289

一、建立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市场体系289

二、建立二级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以提高证券的流动性295

三、尽快建立信用交易制度297

第十八章 逐步建立科学的财政金融风险隔离机制302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302

一、加强中央银行与其他政府部门特别是财政部的合作302

二、建立中央银行与三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303

三、加强大陆与港澳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304

第二节 完善中央银行对困难金融机构的救助制度304

一、明确中央银行进行紧急流动性援助的条件305

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306

第十九章 转换政府职能,完善财政体制,缓解制度性风险309

第一节 处理好三个关系309

一、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09

二、处理好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310

三、处理好政府与金融发展的关系311

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四种机制311

一、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311

二、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312

三、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协调机制312

四、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的分享机制312

第二十章 切实保护居民利益巩固金融体系基础314

第一节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储户利益314

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314

二、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315

第二节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317

一、保障投资者权益要从两大原则的实现切入317

二、健全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必须包括的内容317

三、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需要解决的其他涉法问题318

四、关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问题319

第三节 全面汲取美国次级债危机教训规范房地产金融320

一、汲取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危机的教训320

二、谨慎对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321

第二十一章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化解金融体制性风险324

第一节 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问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25

一、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为金融业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325

二、政府应避免对商业性金融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325

三、政府应为促进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325

第二节 改善金融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所需的法律环境326

一、正确理解生态环境意义上的金融法治326

二、完善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法律327

三、采取多种措施依法加强金融监管330

四、保证司法公正和提高执法效率331

第三节 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331

一、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332

二、加强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建设332

三、建设社会诚信文化需要政府率先垂范333

第四节 利用多种手段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335

一、加强金融服务中介体系的建设335

二、加强现代科技的利用336

后记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