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东省志 风俗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萧亭主编;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405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东省志 风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岁时节日习俗5
第一节 汉族传统节日5
一、春节5
二、天穿节15
三、清明节15
四、牛王诞16
五、端午节16
六、天贶节17
七、乞巧节17
八、中元节18
九、中秋节19
十、重阳节20
十一、冬至节21
十二、谢灶节22
第二节 地区性行业性节日22
一、生菜会22
二、粤北山区鸟儿节22
三、土地诞和开耕节23
四、广宁蓝社节23
五、百花诞23
六、观音诞23
七、南海波罗诞23
八、何仙姑诞24
九、南华诞24
十、日头诞25
十一、天后诞25
十二、金花娘娘诞25
十三、龙母诞25
十四、关帝生日26
十五、乐昌六月妹子节26
十六、燕岩节26
十七、潮汕商家财神节26
十八、德庆狮子岭盘古庙会26
十九、灶君诞27
二十、日娘诞27
二十一、曲江耕牛节27
第三节 少数民族节日27
一、海南苗族牟仔节27
二、满族阿婆诞28
三、满族“仓官诞”28
四、海南黎族“三月三”28
五、苗族“三月三”28
六、连南排瑶“开耕节”29
七、海南黎族“军坡节”(“闹军坡”)29
八、畲族抬“蓝大将”30
九、瑶族和壮族“六月六”31
十、乳源畲族洗菩萨31
十一、苗族禾斋节31
十二、京族“唱哈节”32
十三、京族“食新米节”32
十四、瑶族七月七“开唱节”32
十五、蓝田瑶族“舞火狗”32
十六、乳源畲族十月节33
十七、排瑶“耍歌堂”33
十八、瑶族“盘王节”34
十九、回族开斋节34
二十、回族古尔邦节34
二十一、回族圣纪节34
第四节 现代新节日35
一、元旦35
二、国际劳动妇女节35
三、植树节35
四、国际劳动节35
五、中国青年节36
六、国际儿童节36
七、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36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36
九、教师节36
十、国庆节37
十一、老人节37
第五节 农时节令37
一、立春37
二、雨水38
三、惊蛰38
四、春分39
五、清明39
六、谷雨39
七、立夏39
八、小满39
九、芒种40
十、夏至40
十一、小暑40
十二、大暑40
十三、立秋41
十四、处暑41
十五、白露41
十六、秋分41
十七、寒露41
十八、霜降42
十九、立冬42
二十、小雪42
二十一、大雪42
二十二、冬至42
二十三、小寒43
二十四、大寒43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44
第一节 称谓44
一、血亲姻亲的相互称谓44
二、其他称谓44
三、名、字、号46
四、避讳、尊称48
第二节 居常礼节56
一、路遇56
二、探亲访友56
三、待客57
第三节 生育、过继、收养、结契60
一、生育60
二、过继、收养64
三、结拜(换帖)66
第四节 成年66
一、出花园66
二、度身(打幡)67
第五节 婚嫁67
一、婚嫁程序礼节67
二、特殊婚姻76
三、少数民族婚俗82
四、婚礼改革96
第六节 诞寿98
一、做生日98
二、庆大寿99
第七节 丧葬100
一、丧礼100
二、葬俗105
第八节 祭祀107
一、祭天神地祗107
二、祭祖先109
三、祭孔110
第九节 升迁、荣归111
一、升迁111
二、荣归111
第三章 衣食住行习俗112
第一节 服饰112
一、饰戴112
二、服装119
第二节 饮食124
一、日常饮食124
二、礼仪饮食126
三、民间食俗128
四、名菜、美点131
第三节 居住138
一、城镇民居138
二、农村民居140
三、宅基选址147
四、动土、进伙仪式148
第四节 器用及布置149
一、家庭生活用具149
二、厅堂布置154
三、房间布置154
四、厨房设备155
五、浴、厕设备155
第五节 出行156
一、外出穿戴156
二、出门携带156
三、交通工具156
四、出行择吉157
第六节 防害治病158
一、民间土法防治病158
二、土药方160
三、饮食疗法163
四、忌口165
五、保健医药知识歌诀166
六、夏伏天感冒食疗方167
第四章 文化生活习俗168
第一节 歌谣168
一、山歌168
二、蛋歌、咸水歌169
三、叹歌(叹情)171
四、潮歌171
五、雷歌172
六、瑶歌173
七、壮歌174
八、畲歌174
九、黎歌175
十、苗歌176
第二节 曲艺177
一、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粤曲177
二、潮州歌册179
三、竹板歌180
第三节 音乐181
一、民间乐团——八音班181
二、广东音乐(粤乐)182
三、潮乐182
四、广东汉乐183
五、雷乐184
六、瑶乐184
七、壮乐184
八、黎乐185
九、苗乐185
第四节 戏剧185
一、民间演戏风俗185
二、省内流行剧种187
第五节 舞蹈193
一、舞狮193
二、舞龙194
三、春牛舞194
四、马舞195
五、鹤舞195
六、凤舞195
七、凤鸡舞196
八、鳌鱼舞196
九、鲤鱼舞196
十、舞九鳄196
十一、蝴蝶舞196
十二、蜈蚣舞197
十三、船灯舞197
十四、英歌舞197
十五、车鼓舞197
十六、瑶族长鼓舞198
第六节 灯谜198
第七节 工艺199
一、石湾陶瓷199
二、石湾公仔200
三、潮安枫溪瓷200
四、象牙雕刻200
五、广州织金彩瓷201
六、玉雕201
七、肇庆端砚201
八、潮州金木雕201
九、高州角雕202
十、阳江漆器202
十一、广绣202
十二、佛山秋色202
十三、编织203
十四、红木家具203
十五、潮汕抽纱203
十六、潮汕民间玩具和装饰品204
十七、潮州绣衣204
十八、潮州香包204
十九、广州戏服205
二十、沙湾砖雕205
二十一、五华石雕205
二十二、广州榄雕206
二十三、岭南贝雕206
二十四、螺钿镶嵌206
二十五、根雕206
二十六、风筝207
二十七、佛山剪纸207
二十八、梅菉泥塑207
二十九、漆屐208
三十、东莞烟花爆竹208
第五章 行业职业习俗209
第一节 农耕209
一、农时耕作209
二、土地私有制下的耕地租佃制211
三、农事例规212
四、农祀农咒214
五、农事禁忌216
第二节 林事217
一、栽树造林217
二、山林例规218
三、植树活动218
四、林事禁忌219
第三节 畜牧220
一、养殖业概况220
二、畜牧习例220
三、畜牧祀和咒诀222
四、禽畜饲养禁忌223
第四节 渔猎224
一、蛋家(水上居民)224
二、渔事例规225
三、捕猎例规226
四、渔猎祭祀227
五、渔猎禁忌228
第五节 工匠230
一、行规230
二、技术传承的保守性231
第六节 商贸232
一、“猪仔码”记数232
二、商人隐语232
三、商号对联233
四、商家祀奉233
五、经商道德233
六、商家禁忌234
七、商贩招徕术234
八、斗墟234
九、酿酒234
十、豆腐作坊235
十一、预购农副产品235
十二、代购代销235
十三、赊购赊销235
十四、潮阳竹木行俗236
十五、理发业隐语236
十六、“未做买卖先响算盘”237
十七、各类商店的称谓237
十八、“唱市”与“街担”237
十九、佛山古镇的墟市237
二十、商贸行业有别称238
第七节 交通运输238
一、路程行旅歌诀238
二、民间修路会238
三、立路碑、修路桥239
四、山路建凉亭239
五、韩江水路歌240
六、韩江逆流路站谣240
第八节 戏班艺人240
一、祀奉田元帅240
二、童伶卖身契241
三、白字戏尊正字戏为先生241
四、“半夜反”——正字戏和白字戏合班式241
五、“旗军”242
六、戏联选录242
七、戏曲艺人口诀243
八、潮州戏服行业244
九、潮州外江戏班班规244
十、粤剧戏班的“红船”245
十一、明清两朝对戏曲行业的禁制246
第九节 杂业247
一、牵猪哥247
二、关帝厅人马247
三、光雅里的仪仗铺248
四、“大妗姐”与“梳头婆”248
五、爷门堂倌249
六、媒家馆249
第六章 民间信仰习俗251
第一节 祖先崇拜251
一、建祠设灵,尊祖为神251
二、“风水”与“二次葬”252
三、“公尝”供祭祖252
四、宣讲家训,“公尝”办学253
五、少数民族祖先崇拜253
第二节 神灵崇拜255
一、在家内供奉的神255
二、民间尊奉的庙神256
第三节 迷信陋习263
一、求神263
二、禳鬼——送鬼与赶鬼263
三、问亡(问米)263
四、算命264
五、问卜264
六、看相265
七、防治病方面的迷信265
第四节 潮汕庙堂信仰267
一、纪念本土人士之神267
二、纪念外地籍来潮之神268
三、全国性之神268
四、善堂268
第五节 宗教对民俗的影响269
一、宗教影响270
二、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273
第七章 风俗研究277
第一节 民国前风俗研究277
第二节 民国时期风俗研究280
一、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280
二、主要民俗研究刊物简介283
第三节 建国后风俗研究286
一、研究机构286
二、主要风俗研究活动287
三、主要学术研讨活动289
编后记294
英文目录296
热门推荐
- 3237652.html
- 2463461.html
- 1436683.html
- 1997301.html
- 69660.html
- 422711.html
- 1231134.html
- 2026587.html
- 3046082.html
- 1995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2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4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1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9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96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