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钢桥抗震与损伤控制设计指南 基础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钢桥抗震与损伤控制设计指南 基础篇
  • (日)宇佐美勉编著;吉伯海,高圣彬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2530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钢桥-抗震设计-指南;钢桥-损伤(力学)控制-设计-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钢桥抗震与损伤控制设计指南 基础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性能化设计的基本观点1

1.1 序言1

1.2 引进性能化设计的背景与趋势1

1.3 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流程2

1.4 性能化设计的优点和缺点4

1.5 要求性能矩阵4

1.6 要求性能的等级化5

1.7 一般、中级表述的要求性能的示例6

1.8 要求性能的高级表述方法与种类6

1.8.1 表述方法6

1.8.2 基本性能7

1.8.3 极限状态8

1.9 性能校验形式9

1.9.1 校验形式的分类9

1.9.2 校验形式的研究现状9

1.9.3 本指南中所采用的校验形式10

1.10 符合性判断规定11

1.11 生命周期成本、环境影响与设计使用期限12

1.11.1 生命周期成本(LCC)12

1.11.2 环境影响(LCCO2)12

1.11.3 设计使用期限13

1.12 小结13

2 性能校验型抗震和损伤控制设计方法概论16

2.1 序言16

2.2 抗震要求性能的一般和中级表述19

2.2.1 设计地震动19

2.2.2 基本性能与极限状态21

2.2.3 抗震要求性能的一般和中级表述21

2.3 抗震要求性能的高级表述(抗震性能校验法)22

2.3.1 桥墩、允许出现塑性变形的上部结构23

2.3.2 桥墩锚固部30

2.3.3 支座31

2.3.4 桩基础32

2.3.5 防坠桥装置33

2.3.6 损伤控制阻尼器34

2.4 分项系数34

2.4.1 考虑强度分析模型不确定性的系数γb135

2.4.2 考虑极限状态特性等因素的系数γb235

2.4.3 考虑结构分析模型不确定性的系数γa36

2.4.4 分项系数的建议值37

2.5 钢结构性能校验型抗震和损伤控制设计法的建议方案38

2.5.1 抗震要求性能矩阵38

2.5.2 构件健全度矩阵以及健全度校验法矩阵40

2.5.3 所建议的抗震、损伤控制设计法的流程43

2.6 小结44

Appendix 1 限值的计算方法50

1 单柱式钢桥墩的限值确定公式50

2 板与短柱的变形性能评估53

3 对承受剪力的板件及梁的变形性能评估55

4 小结56

[参考资料1]56

[参考资料2]57

Appendix 2 用于计算非线性反应的经验法则58

1 位移校验法(Displacement-based approach)58

2 固有承载力法(Force-based approach)61

3 小结63

Appendix 3 根据最大反应应变实施的“地震后可使用性”校验63

1 序言63

2 钢桥墩的地震反应分析63

3 分析结果65

[参考资料]67

3 设计地震动68

3.1 序言68

3.2 表层地基的动力分析方法69

3.3 地震动确定方法71

3.3.1 震源、传播路径、地基三个特性71

3.3.2 经验评估法72

3.3.3 半经验评估法73

3.3.4 理论评估法74

3.3.5 今后面向设计的地震动评估方法75

3.4 本指南中使用的偶遇地震76

3.5 小结79

4 钢材82

4.1 序言82

4.1.1 背景82

4.1.2 钢材特性与抗震性能82

4.2 强度特性的影响83

4.2.1 钢材的强度特性参数83

4.2.2 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延伸率、屈强比83

4.2.3 强度匹配85

4.3 钢材板厚拉伸特性的影响(RAZ的影响)86

4.4 韧性的影响87

4.4.1 土木建筑结构上发生的脆性破坏87

4.4.2 断裂力学参数与破坏韧性值88

4.4.3 主要的破坏韧性试验法89

4.4.4 地震时发生的脆性破坏90

4.4.5 建筑领域脆性破坏的相关研究91

4.4.6 桥墩用钢材所要求的韧性92

4.5 新型钢材95

4.5.1 结构所要求的性能与钢材性能95

4.5.2 SN钢95

4.5.3 LYP钢(低屈服钢)98

4.5.4 BHS(Bridge High performance Steel)99

4.6 小结100

5 材料本构模型103

5.1 序言103

5.2 抗震分析中采用的本构模型分类103

5.3 钢材的本构模型104

5.3.1 应力—应变关系104

5.3.2 等向强化法则与随动强化法则105

5.3.3 考虑滞回特性的高精度本构模型106

5.3.4 考虑薄壁钢结构构件局部屈曲特性的本构模型110

5.3.5 钢板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110

5.3.6 钢材弯矩—曲率关系(M-φ关系)111

5.4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111

5.4.1 填充混凝土111

5.4.2 钢筋混凝土114

5.4.3 桩构件117

5.5 钢筋的本构模型117

5.6 小结117

6 抗震分析法121

6.1 序言121

6.2 特征值分析123

6.3 静力分析124

6.3.1 常遇地震时的抗震设计中采用的分析方法124

6.3.2 偶遇地震时的抗震设计中采用的分析方法125

6.4 静力反复分析(准静力分析)126

6.5 反应谱分析(对于常遇地震的抗震设计)127

6.6 时程反应分析128

6.6.1 对于常遇地震的抗震设计128

6.6.2 对于偶遇地震的抗震设计128

6.6.3 静力与动力组合法(位移校验法)129

6.7 小结130

Appendix 1 模态分析法131

Appendix 2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的原理132

7 抗震校验法135

7.1 序言135

7.2 Pushover分析135

7.2.1 底部固定的桥墩135

7.2.2 底部为弹簧支座的桥墩138

7.2.3 具有橡胶或隔震支座的桥墩138

7.3 位移校验法139

7.3.1 概要139

7.3.2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140

7.3.3 多自由度长方形刚构桥墩141

7.3.4 适用于更加复杂钢桥的方法144

7.3.5 验证精确度144

7.3.6 位移校验法的适用限制146

7.4 应变校验法148

7.5 抗震校验法的实例149

7.5.1 目标桥墩以及设计条件149

7.5.2 常遇地震动下的抗震设计(图2.5.3中的①)150

7.5.3 地基条件、设计地震动输入的设定(图2.5.3中的②)150

7.5.4 按照结构重要性确定抗震性能水准(图2.5.3中的③)150

7.5.5 确定构件健全度(图2.5.3中的④)150

7.5.6 分项系数的设定(图2.5.3中的⑤)150

7.5.7 结构分析模型(图2.5.3中的⑥)151

7.5.8 特征值分析(图2.5.3中的⑦)152

7.5.9 阻尼(图2.5.3中的⑧)152

7.5.10 基本模态是否占主导地位的判断(图2.5.3中的⑨)152

7.5.11 位移校验法(图2.5.3中的⑩)153

7.5.12 应变校验法(图2.5.3中的(11))154

7.5.13 小结156

7.6 各种桥梁形式中校验适用位置的示例157

7.6.1 钢桥墩以及高架桥157

7.6.2 拱桥157

7.6.3 桁架桥158

7.6.4 斜拉桥158

7.7 小结158

[参考资料1]160

[参考资料2]162

Appendix 采用壳单元进行校验的实例163

1 概要163

2 采用壳单元进行Pushover分析164

3 变形性能校验165

4 小结166

8 阻尼的考虑方法167

8.1 钢桥抗震性能中的阻尼167

8.1.1 阻尼的基本原理167

8.1.2 抗震分析中的阻尼特性167

8.2 比例阻尼168

8.2.1 比例阻尼的种类与设定方法168

8.2.2 模态阻尼比169

8.3 非比例阻尼及其设定方法170

8.4 钢桥抗震分析时的阻尼设定实例171

8.4.1 比例阻尼矩阵的设定方法171

8.4.2 Rayleigh型阻尼矩阵设定的注意事项173

8.5 小结173

9 构成单元和建模175

9.1 序言175

9.2 上部结构175

9.2.1 概要175

9.2.2 不考虑塑性变形的上部结构建模175

9.2.3 考虑到材料非线性的桥面板及梁的模型178

9.3 支座180

9.3.1 支座的种类和结构概况181

9.3.2 功能分离型的支座185

9.3.3 支座的建模187

9.3.4 钢支座的建模189

Appendix 1 橡胶支座的建模194

Appendix 2 橡胶支座反复滞回特性的建模198

9.4 桥墩200

9.4.1 钢桥墩的建模200

9.4.2 转角处的建模204

9.5 锚固部205

9.5.1 对应常遇地震动的模型206

9.5.2 对应偶遇地震动的模型206

9.6 防坠桥连结结构210

9.6.1 分类210

9.6.2 结构和功能211

9.6.3 建模212

9.7 地基及基础214

9.7.1 地基及基础结构的建模分类214

9.7.2 反应值分析计算的建模概要215

9.7.3 地震时固有水平承载力校验分析模型的概况221

9.7.4 推定地基及基础地震时动力的数值分析法的注意事项222

9.8 总结和展望222

9.8.1 上部结构222

9.8.2 支座223

9.8.3 桥墩223

9.8.4 锚部224

9.8.5 防坠桥连结结构224

9.8.6 基础及地基224

10 损伤控制与隔震结构231

10.1 序言231

10.2 损伤控制与隔震结构的基本概念232

10.3 损伤控制、隔震结构的现状233

10.3.1 半主动损伤控制234

10.3.2 被动损伤控制235

10.4 滞回型阻尼器235

10.4.1 剪切屈服型阻尼器236

10.4.2 弯曲屈服型阻尼器237

10.4.3 轴向屈服型阻尼器(防屈曲支撑构件)238

10.5 滞回型阻尼器的分析模型239

10.5.1 防屈曲支撑239

10.5.2 剪力板241

10.6 损伤控制、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242

10.6.1 研究、设计步骤243

10.6.2 地震反应值校验中的必要性能244

10.7 实际桥梁的应用实例246

10.7.1 大跨度钢桁架桥的损伤控制设计246

10.7.2 采用防屈曲支撑技术的上承式拱桥251

10.8 小结256

Appendix 防屈曲支撑(BRB)的整体屈曲258

第11章 利用构造细节提高抗震性能261

11.1 钢桥墩261

11.1.1 抗震技术中重要的构造细节261

11.1.2 事例261

11.2 上部结构265

11.2.1 抗震技术中的重要构造细节265

11.2.2 事例265

12 抗震加固方法270

12.1 钢桥墩270

12.1.1 基本思路和加固方法270

12.1.2 事例272

12.2 上部结构274

12.2.1 基本思路274

12.2.2 事例274

附录Ⅰ 关键词语的解释279

1 性能校验型设计法279

2 性能校验型抗震设计法281

3 抗震校验法282

4 抗震分析法284

5 抗震实验法286

附录Ⅱ 符号说明287

1 下标287

2 行列式与向量的表示288

3 力,荷载,力矩288

4 应力和应变289

5 挠度与位移290

6 质量,阻尼,速度,加速度291

7 几何变量292

8 材料系数293

9 其他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