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南京市西霞区地方简史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共南京市西霞区地方简史 第2卷
  • 中共西霞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71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区(城市)-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南京市西霞区地方简史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1952

第一节 建立和巩固区乡人民政权1

一、栖霞地区解放,开始接管工作1

二、区人民政权的建立3

三、区群团组织的建立6

四、实行户政改革,强化治安管理9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1

一、抵御水患,救济灾民11

二、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12

三、减租减息,恢复农业生产13

第三节 建立和发展地方工商业14

一、商业经济的逐步恢复14

二、调整公私、劳资、产销关系,稳定地方经济秩序15

三、发挥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工商业健康发展17

第四节 开展“三大运动”,实行民主改革18

一、开展镇反运动18

二、支援抗美援朝运动22

三、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26

四、宣传贯彻《婚姻法》32

五、严禁嫖娼、赌博、吸毒、贩毒行为34

第五节 调整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36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36

二、教育事业的调整37

三、卫生事业的起步38

第六节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39

一、开展“三反”运动39

二、开展“五反”运动42

第七节 解放初期地方党的建设43

一、健全党组织、发展新党员43

二、开展整风运动,抓好党的思想作风建设46

第二章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引导人民初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2-1956

第一节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9

一、建立互助组49

二、发展初级社51

三、创办高级社56

四、整顿高级社58

第二节 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1

一、贯彻总路线,改造私营商业61

二、实行公私合营,加快对私改造步伐63

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6

第三节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确保人民生活安定69

一、扶持生产,征收公粮69

二、实行粮食统购70

三、实行粮食统销,确保计划供应72

第四节 发挥供销合作社在过渡时期的商业主导作用74

一、建立和发展供销合作社74

二、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75

第五节 开展审干肃反工作,加强政权建设77

一、开展肃反工作77

二、开展审干工作,纯洁干部队伍79

三、召开“两代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8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1966

第一节 贯彻落实中共八大精神83

一、学习宣传中共八大文件83

二、落实中共八大精神,推动各项工作85

第二节 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88

一、开展整风运动88

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92

三、整风运动中的整改工作93

第三节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5

一、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5

二、大炼钢铁运动与区属工业的发展100

三、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104

四、纠“左”的初步努力和继续“大跃进”106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初见成效109

一、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109

二、各项工作在调整中取得成效111

第五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9

一、进行农村社教运动试点119

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五反”运动122

三、开展面上的社教运动12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及抵制与抗争(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栖霞的发动和实行军管127

一、“文化大革命”在栖霞的兴起127

二、“造反派”非法夺权133

三、实行军事管制134

第二节 成立革委会,开展“斗、批、改”137

一、实行“三结合”,成立革委会137

二、建立“五七”干校139

三、开展上山下乡运动142

四、清查“五一六”及其平反146

五、进行“教育革命”148

第三节 整顿、恢复党组织,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151

一、实行开门整党,恢复重建党的组织151

二、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152

第四节 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及抗争153

一、顶着压力抓生产153

二、开展批林整风运动157

三、落实党的各项政策159

四、“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及抵制164

五、贯彻全面整顿的工作方针165

第五节 反对“四人帮”的斗争167

一、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67

二、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168

三、欢庆粉碎“四人帮”的胜利169

第五章 在恢复和发展中徘徊前进(1976-1978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罪行171

一、开展揭批斗争,逐步拨乱反正171

二、抓住要害,肃清流毒173

第二节 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75

一、区政权组织机构逐步恢复175

二、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178

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展182

四、急于求成对经济工作的影响186

第三节 党的建设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88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88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2

第六章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实现工作重点转移(1979-1982

第一节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5

一、学习宣传三中全会精神195

二、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197

第二节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0

一、农村改革开始起步200

二、八卦洲责任制的实践202

三、农业责任制的全面推行204

第三节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抓好全区各项工作206

一、农业生产全面丰收206

二、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前进208

三、全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9

第四节 学习贯彻《准则》,加强党风建设211

一、学习贯彻《准则》,规范党员行为211

二、加强党风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213

第七章 开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1982-1992

第一节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区经济发展216

一、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双包责任制216

二、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区、乡政权建设217

三、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全面发展219

四、实施劳动力转移,为发展乡镇工业提供条件221

五、兴办第三产业,推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225

第二节 注重科教进步,推动经济发展228

一、加强科技工作,落实科技大会精神228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230

三、狠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发展231

四、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提高教育质量232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36

一、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236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40

三、开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243

第四节 抓好整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45

一、学习整党文件,提高思想认识245

二、紧密联系实际,开展整党工作247

三、巩固整党成果,加强队伍建设252

第八章 迈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2000

第一节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261

一、召开两代会,明确新任务261

二、农业改革形势喜人262

三、工业改革步伐加快267

四、第三产业和个、私企业快速发展271

五、各项配套改革整体推进273

第二节 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新港开发区应运而生276

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76

二、加快新港开发区建设的步伐280

第三节 培养人才,打造跨世纪的干部队伍283

一、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重点283

二、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内容和形式285

三、开展“三讲”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287

四、激活用人机制,打造干部队伍289

第四节 科教兴区结硕果293

一、发挥科技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293

二、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300

三、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302

第五节 建设现代化江滨新区304

一、乘势而上,建设现代化江滨新区304

二、以快超强,凸显栖霞特色307

三、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309

第九章 建设富民强区的小康社会(2000-2006

第一节 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318

一、首批学教活动在栖霞全面展开318

二、第二批学教活动的实践和学教活动的成效324

第二节 绘制建设新蓝图,谋求经济新发展325

一、明确富民强区的目标,绘制江滨新区蓝图325

二、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大发展328

第三节 仙林大学城快速崛起331

一、仙林大学城的初创331

二、仙林大学城的发展334

第四节 加快两个“率先”的建设步伐336

一、确定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336

二、夯实富民强区的社会基础337

三、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两个“率先”的建设步伐341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352

第五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59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359

二、开展先进性教育,强化执政为民思想362

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365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执政地位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