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
  • 吴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127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问题的提出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研究意义5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研究综述15

一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15

二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综述21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23

第二章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模式与我国城市化实践26

第一节 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化发展27

一 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概述27

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30

三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32

第二节 城市化模式及其演变40

一 世界各国城市化模式的归纳与分类41

二 历史上我国城市化模式的演变4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概述50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节奏与阶段50

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结构变动和总体趋势55

三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59

第四节 我国现有城市系统发展的困境61

一 以“小城镇”为主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62

二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与城市发展的困惑71

第三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必然85

第一节 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85

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50年代城市化水平的持续上升与农村小城市的大量增加阶段85

二 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城镇的衰落阶段86

三 20世纪30年代以后农村小城镇的改质阶段87

四 对英国城市化过程的总结87

第二节 摆脱“城市化陷阱”的根本出路——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88

一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88

二 人类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9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概念的界定98

第四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立的相关理论10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102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问题102

二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概况120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可操作途径122

一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23

二 循环经济理论的相关概念、实质及其相关政策思考127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34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136

一 城市生态学的原理136

二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对城市及其建设模式概念的更新139

三 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的关系142

第五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建立的可行性逻辑探讨144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构建的经济可行性思考144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需建立以清洁生产为主的“成本内敛化”模式14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清洁生产条件下“成本内敛化”的途径选择146

三 “成本内敛化”条件下的替代成本(大循环成本理论及运用课题组,1996)148

四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环境投资的优化配置149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建立的产业技术依据150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的区域布局150

二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实践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方法依据151

三 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与构想152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保障154

一 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基石154

二 建立制度条件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点156

三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经济建设在技术上提供可行性保障157

四 建立与完善适合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158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与自组织能力探讨15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演进规律159

二 创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原动力——追求更高、更有利的“生存生态位”160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与其他城市辨析160

第五节 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依产业构造的分类设计16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分类的目的与原则16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构造分类162

第六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循环产业体系的构想164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体系需充分体现清洁生产的要求164

一 清洁生产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建立的基石16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的建立思路167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微观层次(企业)清洁生产产业体系的构建16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构建微观层次循环产业链的原因169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微观产业体系的特征与“4R”原则170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回收技术体系建设171

四 可替代资源的开发使用技术184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中观层次(生态工业园区与城市)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190

一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190

二 城市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195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宏观层次(社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196

第五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旅游产业198

一 旅游的构成要素与城市旅游产业198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198

第七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中的“风险”控制201

第一节 城市经营与生态和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202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的内涵与理论202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含义206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经营“风险”20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风险”分析概述209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211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类型识别214

第三节 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224

一 树立科学的城市经营价值观224

二 找准定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25

三 改变政府经营单一性,推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225

四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226

五 运用“定位”和“跨位”理论,进行城市风险控制226

六 建立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城市资源利用体系227

七 建立和完善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预警及干预系统228

八 完善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规划制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开放性和稳定性228

第八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制度支持体系构建230

第一节 有关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界定230

一 对我国城市化制度本身的多角度审视23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分类232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构建的要点和“外部性”问题233

一 “系统性、协同性”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建立的要点233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建立,要解决“负外部性”问题234

三 政府主导型制度236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体系的构建237

一 发达国家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237

二 对我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现状的评估24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支持政策的目标、扩散层次、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方式250

四 促进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253

五 推动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法律体系构建256

六 关于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非正式制度——文化体系构建258

第九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及其企业评价指标体系261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6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念26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26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64

四 实例分析266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68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268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269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269

四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275

五 实证研究276

第十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规划278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总体规划278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路279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规划与选址280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规划28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选址281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282

一 水系统282

二 能源系统283

三 建筑系统285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资源规划的定量问题(以水资源规划的定量为例)287

一 以水资源规划为例的定量问题287

二 以水资源规划为例的定量问题的说明290

三 实证得出的结论290

第十一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蓝图293

第一节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状况294

第二节 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299

一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99

二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中存在的问题300

三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对策301

第三节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303

一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主导思想303

二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思考303

三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具体规划)305

第十二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310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现状310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外延31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现状312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内容314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理念31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内容315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