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气湿处理方法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殷勇高,张小松,王汉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2339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防潮-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气湿处理方法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需求及气候特征1
1.2 湿处理需求及技术现状2
1.2.1 空气湿度控制需求广、差异大2
1.2.2 建筑空间湿度控制需求及节能潜力3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5
第2章 湿空气状态描述6
2.1 湿空气组成与状态参数6
2.1.1 湿空气的组成6
2.1.2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6
2.2 湿空气焓湿图12
2.2.1 焓湿图的构成及绘制原理12
2.2.2 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17
2.3 典型的湿空气处理过程22
2.3.1 确定湿空气状态参数22
2.3.2 典型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23
2.3.3 确定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参数25
2.4 湿度的测量28
2.4.1 双压、温法28
2.4.2 静态法28
2.4.3 露点法29
2.4.4 干湿球法30
2.4.5 电学湿度表30
2.4.6 光学湿度计32
参考文献32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湿环境特点34
3.1 夏热冬冷地区温湿度特点34
3.1.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34
3.1.2 特殊气候现象42
3.2 建筑热湿环境44
3.2.1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44
3.2.2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46
3.2.3 负荷与得热52
3.2.4 新风与新风湿负荷54
3.3 湿度对人体和建筑环境的影响56
3.3.1 湿度对建筑环境污染物的影响56
3.3.2 湿度与热舒适性的关系57
参考文献60
第4章 热湿独立处理技术61
4.1 热湿处理方法61
4.1.1 传统空调处理方法61
4.1.2 热湿独立处理方法62
4.2 热湿独立处理设备63
4.2.1 高温冷水机组63
4.2.2 蒸发冷却机组64
4.2.3 地源热泵67
4.2.4 干式风机盘管68
4.2.5 毛细管辐射末端68
4.2.6 溶液调湿新风机组71
4.2.7 固体吸附剂调湿新风机组73
4.3 热湿独立处理系统75
4.3.1 吸湿剂除湿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系统75
4.3.2 吸湿剂除湿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相结合的系统76
4.3.3 吸湿剂除湿与吸收式制冷相结合的系统80
4.3.4 双蒸发温度系统81
4.3.5 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86
4.4 热湿独立处理系统的设计88
4.4.1 负荷计算88
4.4.2 新风量的确定及除湿方式的选择88
4.4.3 系统形式的选择89
4.4.4 设备选型89
参考文献89
第5章 冷却除湿及设计方法91
5.1 冷却除湿的原理和应用91
5.1.1 冷却除湿的基本原理91
5.1.2 冷却除湿的应用92
5.2 表面式冷却器除湿96
5.2.1 表面式冷却器除湿的概念96
5.2.2 表面式冷却器的结构与安装98
5.2.3 空气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湿交换100
5.2.4 表面式冷却器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105
5.2.5 表冷器除湿热工计算109
5.2.6 表冷器热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举例115
5.3 喷水室除湿121
5.3.1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湿交换原理121
5.3.2 喷水室的构造与类型126
5.3.3 喷水室的热工计算方法128
5.4 冷却器除湿的再热系统139
参考文献142
第6章 溶液除湿技术144
6.1 溶液除湿/再生系统144
6.1.1 溶液除湿技术原理及其优势144
6.1.2 常用的除湿溶液及性能强化146
6.1.3 溶液除湿/再生设备150
6.2 溶液除湿/再生性能评价指标与设计方法161
6.2.1 溶液除湿/再生性能评价指标161
6.2.2 绝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过程传热传质模型162
6.2.3 内冷型除湿器/内热型再生器数学模型165
6.2.4 基于hD-Lef分离测量法的传热传质系数计算168
6.3 溶液除湿技术应用171
6.3.1 热泵驱动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171
6.3.2 太阳能驱动的溶液除湿制冷/空调系统172
6.3.3 溶液深度除湿蒸发冷冻冷水机组174
6.3.4 溶液深度除湿制取流态冰蓄能系统175
参考文献176
第7章 固体吸附除湿技术179
7.1 固体吸附除湿简介179
7.1.1 固体吸附除湿的原理179
7.1.2 固体吸附除湿的类型和特点181
7.2 转轮除湿182
7.2.1 转轮除湿的原理182
7.2.2 转轮除湿的类型184
7.2.3 转轮除湿的吸附材料188
7.2.4 转轮除湿的特点193
7.2.5 转轮除湿的适用范围194
7.2.6 转轮除湿机的安装技术要求194
7.2.7 转轮除湿的发展前景195
7.3 固定吸附床除湿196
7.3.1 固定床除湿的原理197
7.3.2 固定除湿床的构造198
7.3.3 固定除湿床的吸附材料201
7.3.4 固定吸附床除湿的能效评价指标202
参考文献206
第8章 膜法除湿技术209
8.1 膜法除湿技术概述209
8.1.1 膜简介及膜除湿工艺209
8.1.2 膜组件220
8.2 膜法除湿的应用223
参考文献229
第9章 调温调湿系统231
9.1 热泵除湿机231
9.1.1 热泵除湿机的优点231
9.1.2 热泵除湿循环232
9.1.3 热泵除湿机的改进234
9.1.4 热泵除湿的应用238
9.1.5 热泵除湿的缺点与发展方向240
9.2 恒温恒湿机240
9.2.1 恒温恒湿环境的重要性241
9.2.2 恒温恒湿机的空气处理过程243
9.2.3 恒温恒湿空调的自动控制246
9.2.4 恒温恒湿空调的节能研究251
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
- 714007.html
- 1201878.html
- 669504.html
- 3772596.html
- 179827.html
- 3814122.html
- 431444.html
- 2321212.html
- 2790254.html
- 3088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7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7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5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7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8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7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2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