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
  • 梁鸿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952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企业-融资-研究;企业-信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企业融资与信用的逻辑2

第二节 企业信用担保研究进展与文献回顾5

前言9

第三节 企业融资与信用研究的几个假定15

一、企业制度15

二、信贷市场17

三、担保制度18

四、破产制度20

第四节 研究框架和理论创新21

第二章 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25

第一节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26

一、企业的本质26

二、企业的基本经济特征28

三、企业的分类30

四、准企业向企业转变33

第二节 企业的发展及其融资来源42

一、企业发展阶段和融资渠道42

二、企业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45

第三章 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障碍49

一、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两极分化现象50

第一节 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50

二、企业融资模式的趋同化55

第二节 企业融资障碍58

一、体制障碍58

二、规模障碍62

三、信用障碍64

第四章 企业财产所有权71

第一节 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组织形式72

一、财产所有权的界定72

二、企业财产组织形式75

一、单一业主制(独资制)企业的界定76

第二节 单一业主制(独资制)企业76

二、单一业主制(独资制)的产权特征78

三、单一业主制(独资制)的融资特点79

四、单一业主制(独资制)的局限性80

第三节 合伙制企业81

一、合伙制企业的界定81

二、合伙企业的产权特征82

三、合伙企业的融资特点83

四、合伙企业的局限性84

第四节 公司制企业85

一、公司制企业的界定85

二、公司的产权特征86

三、公司的融资特点87

四、公司的局限性88

第五章 企业信用能力89

第一节 信用和信用能力90

一、信用、信用交易和信贷90

二、企业信用能力的界定93

三、违约对企业信用能力的损害96

第二节 企业信用能力的财产权基础98

一、权益资本与企业信用能力98

二、私有产权条件下企业信用能力分析101

三、法人产权条件下企业信用能力分析103

一、企业信用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105

第三节 企业信用能力形成的条件105

二、企业信用能力形成的内在因素106

三、企业信用能力形成的外部条件108

第四节 企业信用能力形成的途径110

一、担保法律制度110

二、抵押担保111

三、保证担保115

第五节 企业财产所有权转化为信用能力的意义和作用118

第六章 不对称信息与信贷融资123

第一节 不对称信息与信贷配给125

一、金融中介的特殊性125

二、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129

三、信贷配给133

第二节 信贷市场的贷款审查机制——Stiglitz—Weiss模型136

一、模型的一般描述136

二、贷款审查机制之一:利率139

三、贷款审查机制之二:担保144

第三节 信贷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Bester模型151

一、模型的一般描述151

二、信贷合约与企业贷款选择权152

三、担保的信号传递作用157

四、银行的最优信贷合约160

第七章 信贷融资条件下的企业价值165

一、企业价值及其构成166

第一节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166

二、信贷融资成本167

三、信贷融资风险169

四、信贷融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171

第二节 企业价值理论的演进173

一、净收益理论173

二、净经营收益理论175

三、折中理论177

四、MM理论179

五、平衡理论182

第三节 有限责任与企业价值186

一、完美资本市场假定186

二、企业权益资本的价值188

三、无担保债务和企业价值189

四、担保债务与企业价值191

第八章 信贷市场的垄断与企业融资193

第一节 利率管制与银行“惜贷”195

一、所谓利率管制195

二、银行的“惜贷”行为196

第二节 垄断型信贷市场融资担保模型196

一、模型的基本假定196

二、完全信息和利率管制条件下的信贷担保198

三、不对称信息和利率管制条件下的信贷担保199

一、引入第三方担保的基本前提201

第三节 在垄断型信贷市场中第三方担保的作用201

二、第三方担保存在的条件202

三、完全信息和利率管制条件下的第三方担保203

四、不对称信息和利率管制条件下的第三方担保204

第九章 信贷市场的竞争与企业融资209

第一节 利率自由化与信贷风险控制210

一、利率自由化目标210

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211

三、信贷配给的作用214

第二节 竞争性信贷市场的融资担保模型215

一、模型的基本假定215

二、企业的财富水平和期望效用217

三、信贷合约与合意信贷曲线219

四、信用能力的分类220

第三节 融资担保与信贷市场一般均衡221

一、市场均衡的基本条件221

二、银行信贷政策的选择222

第四节 融资担保与信贷市场分类均衡224

一、存在信贷配给的混同均衡224

二、无信贷配给的混同均衡226

三、部分混同—部分分离均衡227

第十章 信贷合约、担保与企业信用品质231

一、信用品质的界定233

第一节 企业信用品质分析233

二、贷款6C原则与企业信用品质234

三、真实信息与企业信用品质236

第二节 企业信用品质与融资环境237

一、企业融资环境的基本假定237

二、企业融资行为的基本假定237

三、企业信用品质基本模型238

四、两类竞争性信贷市场240

五、企业信用品质对信贷合约的影响242

第三节 企业信用品质与信贷可获得性245

一、第Ⅱ类信贷市场均衡245

二、企业的努力程度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247

三、企业信用品质对信贷市场均衡的影响252

四、信贷市场均衡的异常情况255

五、担保的经济功能257

第十一章 信贷融资与企业履约监督激励259

第一节 信贷监督:违约条款与担保要求260

一、信贷监督的界定260

二、信贷监督的形式262

三、信贷监督的作用263

第二节 企业履约监督模型265

一、模型的基本假定265

二、企业履约监督成本266

三、履约监督的社会价值与清算决策267

第三节 企业短期贷款的监督激励268

一、短期贷款合约268

二、短期贷款履约监督269

第四节 企业长期贷款的监督激励271

一、长期贷款合约271

二、长期贷款履约监督272

第十二章 企业破产、债务重组与履约还债激励275

第一节 企业破产与债务重组:制度和政策276

一、债务重组的可能性276

二、企业破产的制度安排278

三、企业破产和债务重组的政策目标279

一、模型的基本假定280

第二节 企业破产与债务重组模型280

二、信贷投放与债务再谈判博弈281

第三节 企业破产条件下的还债激励284

一、企业破产选择与破产诉讼284

二、破产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还债激励286

第四节 债务重组条件下的还债激励287

一、企业债务重组的条件287

二、债权诉讼对企业还债的激励289

第十三章 金融改革与企业信贷可获得性293

第一节 金融优先的改革思路294

一、对金融约束政策的反思294

二、金融优先理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前提299

三、金融优先理论的基本内涵302

四、金融优先发展的意义304

第二节 提高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机制306

一、担保基金与企业信用担保机制306

二、企业信贷对口服务机制311

三、企业信用评级机制314

第三节 非正规金融与企业信贷可获得性315

一、金融二元结构与非正规金融315

二、非正规金融的基本特征316

三、非正规金融与民营企业相互适应的体制优势326

参考文献333

后记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