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
  • 周纪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010441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乡生态系统的发展1

第一节 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发展1

一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居住地1

二 古代城乡系统发展的产物——早期城市2

三 现代工业推动的城市化——现代城市4

四 城乡发展的连续和间断10

第二节 城乡生态系统的类型13

一 城乡系统的分类原则13

二 乡村的发展模式17

三 城市(镇)的发展模式25

四 关于城乡的过渡与结合33

第三节 城乡发展的动因35

一 发展的内部原因36

二 发展的外部条件37

三 社会的决定作用40

四 熵定律对城乡系统的作用45

一 系统与大系统47

第二章 城乡系统的结构47

第一节 城乡是生态经济大系统47

二 城乡系统的生态经济特征50

三 辨识城乡大系统——概念模型51

第二节 自然环境资源构成55

一 土地资源构成55

二 水面及淡水资源构成59

三 自然生物资源构成62

四 矿产资源构成65

第三节 我国城乡的经济结构66

一 经济结构的概念66

二 城乡的经济所有制结构67

三 城乡经济的产业结构70

第四节 城乡的社会结构73

一 人口的生物学结构74

二 人口的社会经济学结构74

三 人口结构的内涵76

第三章 城乡系统的人流、物流和能流81

第一节 城乡的人口流与城市化过程82

一 我国的城市化83

二 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85

三 我国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特点86

四 城乡人口内部的产业转移86

五 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87

第二节 城市系统的能量流88

一 城乡的能量流向图解89

二 城市的经济能量流91

三 城市居民生活的生物能流95

第三节 城市系统的物质流98

一 物质的社会生物学循环99

二 城市经济生产的物质流101

三 物质地球化学的生物社会循环105

第四章 城乡系统信息流与系统调控113

一 信息流模型114

第一节 城乡系统的信息流114

二 城乡系统的信息流117

三 城乡系统的部分可控性122

四 发展的机会和风险126

第二节 城乡系统发展的控制目标129

一 城乡生态经济发展的控制目标129

二 城乡生态经济关系的调控途径132

第三节 城乡生态经济的调控135

一 经济子系统的控制135

二 社会系统的控制143

三 环境系统的调控151

第四节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均衡发展的宏观调控设想158

一 城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关系网络158

二 均衡发展调控的原则160

三 城乡系统运行的动态调节模型160

第五章 城乡系统的辨识方法163

第一节 城乡系统识别的一般程序163

二 城乡系统结构的层次分析164

一 城乡系统范围的确定164

三 指标体系的建立165

四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65

五 城乡系统的分析及评价166

第二节 城乡系统的指标体系166

一 城乡系统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166

二 城乡系统的基本指标168

三 城乡系统的综合指标169

四 城乡系统指标体系的实例171

五 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173

第三节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73

一 基本数据的收集方法174

二 原始数据的整理方法187

第四节 数据分析技术194

一 多元统计195

二 模型与仿真技术196

三 预测方法199

第五节 城乡系统的评价203

一 系统评价的一般原则203

二 系统单项指标的评价208

三 系统的综合评价209

第六章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模型210

第一节 生态经济模型的类别211

一 概念模型211

二 数理统计模型212

三 生物及人口模型214

四 经济模型216

五 生态系统模型222

第二节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227

一 产品物料的投入-产出模型227

二 工业部门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231

三 新型投入产出表和新型投八-产出模型232

第三节 环境经济的目标规划238

一 多目标规划的数学原理238

二 天津泛目标生态规划239

第四节 敏感度模型242

一 敏感度模型的作用243

二 利用敏感度模型指标对系统进行评价245

三 敏感度模型流程图245

第五节 系统动力学方法248

一 北京市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248

二 常州市1983~2000年经济-资源-污染发生量预测250

第六节 模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257

第七章 城郊生态经济区划259

第一节 城乡网络结构259

一 郊区的自然和社会地理分异259

二 城乡系统类型的多样化260

三 城郊生态经济区划263

第二节 城郊生态经济区划原则264

一 传统的区划原则264

二 综合的信息区划原则267

一 信息综合区划的工作程序277

第三节 生态经济信息综合区划方法277

三 区划的综合变量体系287

三 苏州吴县生态经济区划实例288

四 吴县各生态经济区(亚区)的现状与发展300

第四节 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308

一 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途径308

二 方法的规范化313

第八章 新思想方法的启示315

第一节 探索复杂性的耗散结构理论317

一 大自然的复杂性318

二 物理学和生物学中自组织的范例319

三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323

第二节 协同学的观点和突变论的意义325

一 协同学的观点325

二 突变论的意义327

第三节 新思想方法的启示328

一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的变化329

二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