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字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 石必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538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知识产权注意义务1

第一节 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法律责任的基本思路1

一、侵权认定的基本步骤2

二、事前应知公开传播事实的认定6

三、事后应知公开传播事实的认定8

四、事前应知侵权性质的认定8

五、事后应知侵权性质的认定10

六、是否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认定12

七、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适用13

第二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事前知识产权注意义务15

一、一般不进行事前审查的原因16

二、“黄赌毒审查”与知识产权注意义务19

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与事前审查20

四、特定服务模式与事前审查22

五、改变信息内容与事前审查24

六、对事前审查两种标准的评价25

七、著作权纠纷中的事前审查标准27

第二章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31

第一节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程序问题31

一、管辖相关问题32

二、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确定35

三、被告的确定36

四、诉的合并与分离38

五、对重复侵权的处理40

六、证据规则41

第二节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实体问题43

一、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实体问题44

二、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关键因素49

三、确定注意义务的基本原则51

四、负事前注意义务的情形和标准53

五、对价格过滤措施的合理性分析57

六、事后注意义务的三种标准58

七、高度盖然性标准的具体适用62

第三节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事前注意义务66

一、案件基本事实66

二、一审判决和上诉意见68

三、二审判决意见70

第三章 作品数字化技术与著作权司法保护75

第一节 作品传播新技术的著作权合法性75

一、作品传播新技术是否会发展作品类型76

二、作品传播新技术是否会增加作品传播利益77

三、作品传播新技术是否会减损或转移旧有作品传播利益80

四、作品网络传播新技术的合法性分析82

五、小结86

第二节 作品数字化著作权纠纷的主要原因87

一、案件基本特点88

二、学位论文数字化纠纷的主要原因88

三、图书数字化纠纷的主要原因93

四、期刊数字化纠纷的主要原因97

五、作品数字化纠纷的其他原因98

第三节 作品数字化著作权纠纷的问题和建议100

一、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归属问题100

二、杂志社对期刊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101

三、图书馆使用数字作品的公益性问题103

四、关于著作权授权合同的解释问题107

五、数字作品的传播与信息网络传播权108

六、避免作品数字化著作权纠纷的主要建议109

第四节 作品数字化与合理使用的认定113

一、首例谷歌数字图书著作权纠纷案引发的问题114

二、传播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一审观点115

三、传播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综合评价118

四、复制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一审观点120

五、复制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综合评价123

六、小结125

第四章 网络传播技术与著作权司法保护127

第一节 定时在线播放侵权的法律适用128

一、对WCT第8条的正确理解129

二、“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与交互性131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目的134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缺陷及修改建议135

五、立法目的解释视角下的定时在线播放问题139

六、社会效果视角下的定时在线播放问题142

七、文义解释视角下的定时在线播放问题145

八、小结147

第二节 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逻辑148

一、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要法律逻辑148

二、不同法律逻辑的论理过程150

三、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153

四、区分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的合理性159

五、《著作权法》第10条与第48条的适用关系163

第三节 链接不替代原则164

一、下载链接的利益格局165

二、下载链接的社会成本168

三、下载链接的经济分析170

四、链接不替代原则视角下的加框链接问题171

五、链接不替代原则视角下的搜索链接问题173

六、链接不替代原则的法律逻辑175

第五章 计算机字体著作权司法保护179

第一节 汉字字库中单字字形的独创性179

一、汉字字库的主要制作过程180

二、原始字稿的形成过程及独创性182

三、修字的具体过程和要求186

四、单字是否体现修字设计师的个性189

五、原始字稿作者与汉字字库中单字的关系191

六、原始字稿作者是否有独创性贡献的决定因素193

七、小结195

第二节 汉字字库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属性196

一、汉字字库的计算机语言的构成196

二、代码化指令序列的计算机程序属性203

三、轮廓指令序列的独创性分析205

四、显示控制指令的作用209

五、全局显示控制指令序列的独创性211

六、单字显示控制指令序列的独创性214

七、单字字形与显示控制指令的关系216

八、小结217

第六章 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的司法规制219

第一节 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的起源和含义219

一、互联网竞争的四项基本原则220

二、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的含义222

三、插标纠纷的不正当竞争分析224

四、修改搜索框提示词纠纷的不正当竞争分析230

五、小结235

第二节 网络不正当竞争中的公共利益考量236

一、公共利益的三个层次237

二、是否应当考虑三个层次的公共利益239

三、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的范围243

四、不同层次的公共利益如何协调246

五、可以引入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248

六、可以引入公共利益的法律适用方法250

第三节 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激励分析253

一、激励分析的含义及特点253

二、激励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55

三、激励分析与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259

四、激励分析在搜索结果插标纠纷中的应用260

五、激励分析在广告过滤纠纷中的应用262

六、激励分析在新技术使用纠纷中的应用264

七、小结266

第四节 自律公约对认定网络不正当竞争的影响267

一、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判断依据268

二、是否需要对自律公约的约定进行甄别270

三、如何对自律公约的约定进行甄别271

四、自律公约是否具有合同效力273

五、小结275

第五节 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的理解和适用276

一、应当如何讨论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276

二、如何理解“公益”282

三、对公益优先原则的评价285

四、如何理解“干扰”287

五、如何认定“干扰”291

六、如何理解“恶意”293

七、如何认定“恶意”295

第七章 网络著作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299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实践难题与基本目标299

一、赔偿原则和计算方法300

二、实践中的难题302

三、著作权的三种交易方式303

四、赔偿损害的基本目标303

第二节 损害赔偿方案的经济分析305

一、交易成本与损害赔偿方案选择305

二、理想方案的应用示例308

三、追诉成功概率与交易成本310

四、市场失灵与交易成本312

第三节 对《北京高院损害赔偿意见》的评价315

一、损害赔偿原则与交易成本315

二、作品类型与交易成本316

三、过错程度与交易成本317

第四节 以司法标准为参照的现实赔偿方案318

一、文字作品的赔偿标准319

二、摄影作品的赔偿标准320

三、影视作品的赔偿标准321

四、音乐作品的赔偿标准324

五、合理开支325

第八章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鉴定范围326

第一节 确定鉴定范围的基本思路326

一、鉴定的性质326

二、鉴定的必要性327

三、鉴定范围的判断方法328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的鉴定范围330

一、是否具备独创性的认定330

二、是否抄袭的认定331

三、计算机软件侵权的认定333

第三节 专利权纠纷中的鉴定范围335

一、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认定335

二、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认定336

三、专利创造性的判断338

第四节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的鉴定范围338

一、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的认定338

二、是否存在侵权行为的认定341

附录344

附录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344

附录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354

附录三《北京高院网络著作权指导意见(一)》359

附录四《北京高院电子商务解答》368

附录五《北京高院视频分享审理指南》374

附录六《北京高院损害赔偿意见》377

附录七 本书相关论文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