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Network Warrior中文版 思科网络工程师必备手册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Network Warrior中文版 思科网络工程师必备手册 第2版
  • (美)唐纳胡著;孙余强,孙剑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9065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Network Warrior中文版 思科网络工程师必备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网络1

第2章HUB和交换机4

2.1HUB4

2.2交换机8

2.2.1交换机类型12

2.2.2机箱式交换机安装规划14

第3章 自动协商18

3.1什么是自动协商18

3.2自动协商的运作方式19

3.3自动协商故障20

3.4自动协商最佳做法22

3.5配置自动协商22

第4章VLAN24

4.1连接VLAN24

4.2配置VLAN28

4.2.1 CatOS28

4.2.2用VLAN数据库创建VLAN30

4.2.3用IOS命令创建VLAN32

4.2.4 Nexus交换机和NX-OS34

第5章Trunking36

5.1 Trunk的工作方式36

5.1.1 ISL38

5.1.2 802.1Q38

5.1.3协议选择39

5.1.4 Trunk协商39

5.2配置Trunk41

5.2.1 IOS41

5.2.2 CatOS43

5.2.3 Nexus和NX-OS45

第6章VLAN Trunking协议48

6.1 VTP修剪52

6.2 VTP的风险53

6.3配置VTP54

6.3.1 VTP域54

6.3.2 VTP模式56

6.3.3 VTP密码57

6.3.4 VTP修剪58

第7章 链路聚合61

7.1以太网通道61

7.1.1以太网通道负载均衡62

7.1.2配置和管理以太网通道66

7.2跨堆叠(Cross-Stack)的以太网通道73

7.3多机箱以太网通道(MEC)73

7.4虚拟端口通道74

7.4.1 vPC的初步配置75

7.4.2添加vpC76

第8章 生成树80

8.1广播风暴81

8.2 MAC地址表不稳定86

8.3利用生成树防止环路87

8.3.1生成树的运作方式87

8.4管理生成树91

8.5附加的生成树特性95

8.5.1速端口95

8.5.2 BPDU保护96

8.5.3快速上行链路97

8.5.4 BackboneFast(速骨干)99

8.6常见的生成树故障101

8.6.1双工不匹配101

8.6.2单向链路102

8.6.3网桥确保103

8.7预防生成树故障的网络设计104

8.7.1使用路由而不是交换来提供冗余104

8.7.2明确指定一台根网桥105

第9章 路由和路由器106

9.1路由表107

9.2路由类型110

9.3IP路由表110

9.3.1主机路由112

9.3.2子网路由113

9.3.3汇总(一组子网)路由113

9.3.4主网路由114

9.3.5超网(一组主网)路由115

9.3.6默认路由115

9.4虚拟路由和转发116

第10章 路由协议119

10.1路由器间的通信120

10.2度量值和协议类型123

10.3管理距离126

10.4具体的路由协议127

10.4.1 RIP129

10.4.2 RIPv2133

10.4.3 EIGRP133

10.4.4 OSPF137

10.4.5 BGP144

第11章 路由重分发148

11.1将路由重分发进RIP150

11.2将路由重分发进EIGIP154

11.3将路由重分发进OSPF156

11.4相互重分发157

11.5重分发环路158

11.6对路由重分发加以限制160

11.6.1路由标记161

11.6.2工程实例164

第12章 隧道169

12.1 GRE隧道170

12.2 GRE隧道和路由协议176

12.3 GRE和访问列表181

第13章 第一跳冗余182

13.1 HSRP182

13.2 HSRP接口跟踪186

13.3 HSRP的短板188

13.4 Nexus和HSRP191

13.5 GLBP191

第14章 路由映射200

14.1构建路由映射202

14.2策略路由示例203

第15章Cisco路由器的交换算法210

15.1进程交换212

15.2中断上下文交换213

15.2.1快速交换215

15.2.2最优交换216

15.2.3Cisco特快转发217

15.3配置和管理交换路径219

15.3.1进程交换219

15.3.2快速交换221

15.3.3 Cisco特快转发(CEF)222

第16章 多层交换机224

16.1配置SVI226

16.1.1 native模式(4500、6500、3550、3750等)226

16.1.2混合模式(4500、6500)229

16.1.3 NX-OS(Nexus 7000、5000)231

16.2多层交换机的型号231

第17章Cisco 6500多层交换机233

17.1体系结构235

17.1.1总线236

17.1.2增强型机箱239

17.1.3增强型立式机箱240

17.1.4 Supervisor240

17.1.5模块242

17.2 CatOS vs.IOS252

17.3安装VSS256

17.3.1其他推荐使用的VSS命令262

17.3.2 VSS故障切换命令264

17.3.3 VSS杂项命令265

17.3.4 VSS最佳做法265

第18章Cisco Nexus266

18.1 Nexus硬件266

18.1.1 Nexus 7000交换机267

18.1.2 Nexus 5000交换机269

18.1.3 Nexus 2000系列271

18.1.4 Nexus 1000系列274

18.2 NX-OS274

18.3 Nexus交换机的“长相”280

18.4 Nexus交换机的设计特点281

18.4.1虚拟路由和转发282

18.4.2虚拟设备上下文284

18.4.3共享和专用速率模式289

18.4.4配置Fabric Extender(FEX)291

18.4.5虚拟端口通道(vPC)296

18.4.6config-sync(配置同步)302

18.4.7配置回滚311

18.4.8升级NX-OS314

第19章Catalyst 3750交换机功能简介319

19.1堆叠319

19.2接口范围321

19.3宏322

19.4 Flex链路326

19.5风暴控制327

19.6端口安全331

19.7 SPAN334

19.8语音VLAN337

19.9 QoS339

第20章 电信基础知识342

20.1电信用语343

第21章 帧中继350

21.1申请帧中继业务353

21.2帧中继网络设计354

21.3过预订(Oversubscription)356

21.4本地管理接口(LMI)357

21.5配置帧中继359

21.5.1基本的双节点帧中继网络359

21.5.2多于两个节点的帧中继网络361

21.5.3帧中继子接口364

21.6排除帧中继故障366

第22章MPLS371

第23章 访问列表378

23.1编排访问列表378

23.1.1命名和编号378

23.1.2通配符掩码379

23.1.3访问列表应用于何处380

23.1.4命名访问列表381

23.1.5访问列表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382

23.1.6将最易匹配到的ACE置顶382

23.1.7在PIX和ASA ACL中使用组(Group)384

23.1.8删除ACL386

23.1.9Turbo ACL387

23.1.10放行自内而外的traceroute/ping流量388

23.1.11放行MTU路径发现数据包389

23.2 ACL之于多层交换机390

23.2.1配置端口ACL390

23.2.2配置路由器ACL391

23.2.3配置VLAN映射392

23.3自反访问列表393

第24章Cisco设备的认证399

24.1基本(非AAA)认证399

24.1.1线路密码399

24.1.2配置本机用户401

24.1.3 PPP认证404

24.2 AAA认证410

24.2.1启用AAA411

24.2.2配置安全服务器信息411

24.2.3创建方法列表414

24.2.4应用方法列表418

第25章 防火墙基本原理419

25.1最佳做法419

25.2 DMZ421

25.2.1 DMZ网络设计另一例423

25.2.2多DMZ网络设计424

25.3其他情况425

第26章 配置ASA防火墙427

26.1上下文428

26.2接口和安全级别428

26.3 names(命名)431

26.4对象组432

26.5协议检测435

26.6上下文管理437

26.6.1上下文类型438

26.6.2 classifier439

26.6.3配置context443

26.6.4接口和上下文446

26.6.5 Write Mem行为447

26.7故障切换448

26.7.1故障切换常用语449

26.7.2理解故障切换450

26.7.3配置故障切换——active/standby451

26.7.4监控故障切换453

26.7.5配置故障切换——active/active455

26.8 NAT459

26.8.1 NAT命令459

26.8.2 NAT配置示例460

26.9杂项464

26.9.1远程访问464

26.9.2保存配置464

26.9.3日志记录465

26.10故障排除466

第27章 无线网络469

27.1无线网络标准469

27.2安全471

27.3配置WAP474

27.4排除无线网络故障478

第28章VoIp480

28.1 VoIP的运作方式480

28.1.1协议482

28.1.2电信(电话通信)术语484

28.1.3 Cisco电话通信术语486

28.1.4与VoIP有关的常见问题487

28.2小型办事处VoIP配置举例489

28.2.1 VLAN491

28.2.2交换机端口493

28.2.3 CME路由器上的QoS配置494

28.2.4配置供IP电话使用的DHCP服务器495

28.2.5 TFTP服务495

28.2.6电话服务(telephony-service)命令497

28.2.7拨号规划500

28.2.8语音端口500

28.2.9配置IP电话501

28.2.10 dial-peer(拨号对等体)509

28.2.11 SIP513

28.3故障排除526

28.3.1电话注册527

28.3.2 TFTP528

28.3.3 dial-peer528

28.3.4 SIP530

第29章QoS入门533

29.1 QoS的类型537

29.2 QoS机制538

29.2.1优先级538

29.2.2 QoS的分类541

29.3对QoS的常见误解545

29.3.1 QoS可将一条链路“划分”为多条带宽更4低的逻辑链路546

29.3.2 QoS可限制带宽547

29.3.3 QoS可满足链路扩容的需求547

29.3.4 QoS可防丢包548

29.3.5 QoS能帮读者赢得妹子(帅哥)们的青睐548

第30章QoS方案设计549

30.1 LLQ运用场景549

30.1.1协议550

30.1.2优先级550

30.1.3确定带宽需求552

30.2配置路由器554

30.2.1类映射555

30.2.2策略映射556

30.2.3服务策略558

30.3流量整形运用场景559

30.3.1场景1:高速传输电路转换为以太网接口的网络环境559

30.3.2场景2:帧中继站点间速度不匹配563

第31章 拥塞的网络568

31.1确定网络是否拥塞568

31.2解决问题573

第32章 融合型网络575

32.1配置575

32.2监控QoS577

32.3排除融合型网络故障580

32.3.1接口队列配置有误580

32.3.2严格优先级队列过窄581

32.3.3严格优先级队列过宽583

32.3.4非严格优先级队列过窄584

32.3.5非严格优先级队列过宽584

32.3.6默认队列过窄586

32.3.7默认队列过宽586

第33章 网络设计587

33.1文档587

33.1.1需求文档588

33.1.2端口规划表589

33.1.3IP和VLAN表592

33.1.4机架布局图593

33.1.5电源和散热需求594

33.1.6网络图的绘制技巧595

33.2设备命名惯例596

33.3网络设计598

33.3.1企业网络598

33.3.2电子商务Web站点602

33.3.3现代化虚拟服务器环境608

33.3.4小型网络608

第34章IP设计609

34.1公网Vs.私网IP空间609

34.2 VLSM612

34.3 CIDR614

34.4 IP地址分配616

34.5分配IP子网618

34.5.1按序分配法619

34.5.2一分为二法620

34.5.3逆向二进制法621

34.6简易IP子网划分623

第35章IPv6630

35.1寻址632

35.1.1子网掩码633

35.1.2地址类型634

35.1.3子网划分636

35.1.4 NAT637

35.2简单的路由器配置638

第36章 网络时间协议648

36.1精确时间648

36.2 NTP设计649

36.3配置NTP652

36.3.1 NTP客户端652

36.3.2 NTP服务器655

第37章 故障656

37.1人为失误656

37.2多组件故障657

37.3灾害链658

37.4无故障切换演练659

37.5故障排除659

37.5.1保持镇定660

37.5.2行为记录660

37.5.3明察秋毫660

37.5.4先去查物理层!661

37.5.5勿轻下断论;请证明一切661

37.5.6分离问题661

37.5.7不要见了风就是雨662

37.5.8摸查物理层662

37.5.9将故障升级662

37.5.10团队建制的故障排除663

37.5.11大楼管理员法则663

第38章GAD法则664

38.1法则1664

38.1.1政治665

38.1.2金钱666

38.1.3正正经经地做事666

38.2法则2667

38.2.1简化668

38.2.2标准668

38.2.3稳定668

38.3法则3668

38.3.1降低成本669

38.3.2提升性能或容量670

38.3.3增加可靠性671

第39章 春风得意673

39.1网络烂的原因673

39.2如何让领导言听计从676

39.3升级的时机和原因680

39.3.1升级的风险681

39.3.2合理的升级理由682

39.4为什么说变更控制必不可缺683

39.5避免成为IT夜郎6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