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陈占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2518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电视大学-教材;“三个代表”思想-电视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5

一、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5

二、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7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10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0

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12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4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4

二、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6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8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2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4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26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发展2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和准备2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最初提出3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完整阐述3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31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3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35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4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2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5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重新确立45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45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47

三、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48

第二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49

一、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阐释49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51

第三节 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推进53

一、准确理解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53

二、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54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5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59

一、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59

二、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62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63

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70

一、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70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76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历史探索7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8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8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8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8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91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92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9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97

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选择与确立97

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99

三、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10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102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102

二、党的十五大与“新三步走”发展战略105

三、党的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05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107

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07

二、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108

三、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9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111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1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17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117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7

二、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121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125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26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26

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30

三、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134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136

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136

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科学内涵13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14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0

一、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15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151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52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5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15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161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165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65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65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6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169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72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72

二、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73

三、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175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76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77

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7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79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185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8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88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188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189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192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92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199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199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01

三、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为本203

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206

一、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206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208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成功实践21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2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214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215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218

一、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18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219

三、“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222

四、扩大两岸交往,实现直接“三通”,促进祖国统一22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225

第一节 时代主题的变化与国际形势的发展225

一、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225

二、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新发展226

第二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229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29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32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35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的提出235

二、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236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24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40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240

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245

三、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46

四、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24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50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50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253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55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255

二、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256

三、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257

四、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262

五、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65

后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