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训诂演绎 汉语解释与文化诠释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训诂演绎 汉语解释与文化诠释学
  • 卢国屏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15122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训诂演绎 汉语解释与文化诠释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论——模式与目的1

第一节 汉语与文化的对应关系1

第二节 语言解释的必要性3

第三节 语言文化诠释的必要性5

第四节 解释与诠释的同步本质7

第五节 古典训诂价值——解释与诠释8

第六节 训诂新演绎——永续经营9

第二章 汉语基本结构与特质11

第一节 从汉藏语系看汉语家族11

第二节 汉语的主要语言特徵12

一、孤立语13

二、具备声调13

三、单音节词根占多数14

四、使用量词14

五、以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15

第三节 音素特质16

第四节 音节特质18

第五节 词的特质20

一、从词的组合序列观察21

二、从声音方面观察21

第六节 文字特质22

一、听觉符号系统22

二、视觉符号系统23

三、一字多音24

四、稳定与通用的符号系统25

五、条理化的学习系统26

第七节 听觉视觉符号的艺术天性29

一、双声叠韵30

二、平仄31

三、对仗33

四、回文35

五、书法40

第八节 汉语结构与族群思维43

一、格局方正43

二、平衡对称44

三、耿介正直44

四、人生哲理45

第九节 族群集体意识——汉语文化圈46

第三章 汉语历史与社会文化变迁49

第一节 古代汉语与社会文化变迁49

一、先秦时期49

二、秦汉时期53

三、六朝时期58

四、隋唐时期63

五、宋元明时期66

六、清朝时期75

第二节 现代汉语与社会文化变迁79

一、白话文不是现代汉语专利80

二、词汇量激增使句子增长80

三、地球村使外来语汇增加81

四、书面语与口语差距缩短82

五、汉字型体的社会分化86

六、社会新产物——「新兴语言模式」92

七、闽南方言势力的抬头96

八、新世纪的汉语国际竞争力98

第四章 汉语解释理论与方法101

第一节 积木理论102

第二节 认识初文——象形指事103

第三节 组合与拆解——会意形声106

第四节 字形偏旁的意义重心108

一、从「寸」之字必有「条理法度分寸」义109

二、从「刀」之字必有「明显光亮」义110

三、从「口」之字必有「饮食」、「言语声音」、「空间」义111

第五节 部首辨义与限制111

一、部首历史112

二、部首字族系统112

三、部首辨义的限制性114

第六节 字形重叠语义扩大115

一、四体同文例115

二、三体同文例116

三、二体同文例117

第七节 掌握古文字源流118

第八节 语音成立的条件125

一、物理条件125

二、生理条件126

三、社会条件127

第九节 语音与语义如何结合127

一、音义结合的历程127

二、声义同源论128

三、思维与语言的互动131

第十节 同声多同义132

一、何谓「斯文」?132

二、「打呵欠」134

三、双声字多同义135

四、叠韵字多同义135

第十一节 字之义必得诸字之声137

一、段玉裁理论138

二、「右文说」139

三、「不亦说乎」不是「同音通假」140

第十二节 凡从某声皆有某义142

第十三节 形声多兼会意146

一、段玉裁的举证146

二、滥觞於右文说147

三、声符不兼义的例外情形148

四、声符假借说148

五、「声符假借说」的矛盾与错误150

第十四节 字根及语根理论156

一、何谓「字根」、「语根」156

二、字根举例:「刀」及其字族156

三、字根举例:「?」(之)及其字族158

四、字根举例:「东」及其字族160

五、声符的数量及其语根功能162

第五章 汉语文化诠释理论与方法177

第一节 词汇词族演绎法177

一、词汇承载文化177

二、词汇的词族概念178

三、词汇词族演绎法举例179

第二节 部首字族演绎法197

一、「玉」部呈现的「玉文化」197

二、「示」部的「祭祀文化」206

三、「鬼」部的「鬼文化」211

四、部首字族涵盖的文化类型215

第三节 常识知识整合法217

一、宫室建筑与居住文化217

二、宫室起源218

三、上古宫室之形219

四、从语言材料看建筑与居住文化225

第四节 经典概念与语言材料235

一、族群经典与语言源头235

二、儒家经典的文化整体性237

三、经书语言与民族文化239

四、「经典」条件与语言文化上溯247

第五节 回归文字本义的独立思考248

一、「不愧屋漏」是「不欺暗室」吗?249

二、留意经典注解的所指250

三、经注疏中之「屋漏」252

四、「漏」字考254

五、「西北隅谓之屋漏」解257

六、语言应用的断代差异——「不愧屋漏」解260

七、结语:语法语义历程与语言应用261

第六节 纵向的文化概念与敏感度262

一、以语言系统驾驭文化纵深262

二、修正「贵今贱古」的观念263

三、案例:祭祀牌位的由来270

第六章 结论——汉语研究的文化意义与功能285

第一节 再看汉语「文化」义涵285

第二节 语言材料与文化的关系287

一、载体与被载287

二、语言材料与文化287

三、演绎的意义288

第三节 文化类型与语言研究模式289

第四节 解释与诠释的同步现象与功能291

一、同步现象291

二、同步功能293

参考书目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