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诗性精神 兼与海德格尔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道家诗性精神 兼与海德格尔比较
  • 王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822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道家-比较哲学-海德格尔-M.-1889~1976-哲学思想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家诗性精神 兼与海德格尔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诗性智慧及其发生25

第一节 诗性智慧的概念界定25

一、“诗”与“诗性”25

二、“诗”的起源28

三、“诗性智慧”29

第二节 诗性智慧的特征32

一、“想象性的类概念”32

二、“以己度物的隐喻”33

三、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34

第三节 诗性智慧的发生37

一、惊诧:最原始的动力37

二、想象:童年期的创造38

三、命名:肉体变为大地40

第四节 神话与诗性思维42

一、人类精神的第一道闪光43

二、神话起源于知识的匮乏48

三、神话起源于先民征服自然的渴望50

第二章 道家诗性精神的根源52

第一节 先秦道家对上古传统的继承52

一、传统遗风继承52

二、荆楚文化的滋润55

第二节 中国上古神话:万物有灵57

一、上古创世神话58

二、上古人类起源神话64

三、上古英雄神话71

第三节 原始巫术:自然崇拜87

一、巫与巫的起源87

二、巫的功能91

三、楚地巫风96

第四节 商周艺术:图腾崇拜100

一、神秘怪诞的饕餮纹饰100

二、华美圣器的龙凤图腾102

三、“依类象形”的钟鼎铭文103

第五节 《庄子》与上古神话104

一、对于上古神话思维的继承105

二、对于上古神话材料的运用111

第三章 天地之道的诗性感悟119

第一节 秦以前的天道观119

一、“天道”概念的界定119

二、殷商的天道观122

三、周代的天命观126

第二节 老子自然思维的法则129

一、“道”的预设129

二、“道”的考据132

三、“道”的特征135

第三节 “道”与“存在”138

一、重返历史的开端138

二、对存在问题的追问141

三、对东方语言的探寻143

四、原初境遇的感应148

第四章 自然深处的诗性探寻153

第一节 道家的自然153

一、老子的自然153

二、庄子的自然159

三、自然的涌现与“化”163

第二节 古希腊的自然170

一、远古神话的自然170

二、早期智者的自然173

三、柏拉图的自然185

四、亚里士多德的自然187

第三节 “道法自然”与“原初世界”191

一、自然的绽放191

二、此在的敞开194

三、沉沦与拯救199

第五章 物与物性的诗性显现203

第一节 老子的物论203

一、《老子》中的“物”203

二、“道”与“物”205

三、“归根”与“复命”206

四、“域中四大”说207

第二节 庄子的物论209

一、《庄子》中的“物”209

二、从“逍遥”到“齐物”211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物论216

一、物的遮蔽217

二、物的存在样式221

三、由物至物性自身223

第四节 跨越时空的对话226

一、“四元合一”与“域中四大”226

二、有用与无用之间231

三、自然之物与诗意之物234

第六章 语言家园的诗性洞察239

第一节 道家对语言的体认239

一、“道不可言”、“言而非也”240

二、“慎言”、“贵言”、“希言”244

三、“言不尽意”、“得意忘言”247

四、“言”、“意”、“象”、“道”249

第二节 庄子“三言”的艺术特色251

一、“寓言十九”251

二、“重言十七”253

三、“卮言日出”254

四、三重语境255

五、清拔恣肆256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道路260

一、语言的本性与诗性的语言261

二、诗与思的互为近邻266

三、“绽开的花朵”与“宁静的排钟”268

四、语言技术化的危险与拯救274

五、诗性语言对技术语言的克服282

第七章 隐喻世界的诗性空间289

第一节 隐喻概念的界定289

一、人类学的隐喻289

二、语言学的隐喻292

三、诗学的隐喻297

第二节 道家诗性的隐喻299

一、道家言道方式的隐喻性299

二、庄子寓言的隐喻性303

三、庄子与禅宗的隐喻比较309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诗性隐喻316

一、存在的敞开与澄明316

二、语言呈现的途径318

三、诗人言说的倾听325

第四节 重返隐喻之路330

第八章 艺术家园的诗性真理336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精神336

一、“艺”、“技艺”、“艺术”336

二、道家的艺术精神339

三、道与艺术之契合342

第二节 庄子艺术精神的境界344

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艺术的至美之境344

二、“乘物以游心”——艺术超功利的审美追求347

三、“同乎天和”——艺术的基本性格350

第二节 庄子艺术精神的体现353

一、技中见道——艺术的终极诉求354

二、体性抱神——艺术的传神写照356

三、寂寞恬淡——艺术的自然回归362

第三节 道家精神与中国古代画论367

一、中国画的自然之理368

二、中国画的道与技389

三、中国画的形与神405

第四节 艺术作品的诗性之源428

一、纯物、器具与艺术作品429

二、艺术作为艺术作品的本源437

三、作品的真理:世界与大地的争执441

四、艺术的本性:从本质到无蔽447

第九章 性命之情的诗性逍遥453

第一节 道家性情观的背景453

一、“大道废,有仁义”453

二、“道生之,德蓄之”455

第二节 庄子的“性情”概念458

一、庄子之“性”458

二、庄子之“情”462

三、庄子之“性情”463

四、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465

第三节 庄子的性情观念470

一、道之情与人之情470

二、性命之情473

三、“性修反德”478

第四节 庄孟的性情之辩482

一、善恶之辩482

二、仁义之辩486

三、情欲之辩488

第五节 魏晋学士的性情演绎491

一、王弼:“性其情”491

二、嵇康:“任其情”494

三、郭象:“适其情”496

第六节 “性命之情”与“澄明之境”499

一、此在之“澄明”499

二、此在之“情绪”503

三、本真之情与非本真之情512

第十章 人类生存的诗性关怀517

第一节 老子庄子论诗意的人生518

一、老子论诗意的人生518

二、庄子论诗意的人生524

第二节 庄子诗意的死亡智慧536

一、“生死齐一”537

二、“生丧死反”542

三、“生丧死反”的理论创新546

四、本真之死549

五、庄子死亡观的诗性色彩554

六、对现代人的启示558

第三节 海德格尔诗意的生死智慧566

一、无家可归与返乡566

二、四元合一的诗性居住571

参考文献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