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民政协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人民政协史
  • 何定华主编;湖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0213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民政协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4

第一节 人民政协史是一门科学4

一 人民政协史是一门科学4

二 人民政协史的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7

第二节 人民政协史的分期8

一 人民政协史分期的依据8

二 人民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9

三 人民政协的初步发展10

四 人民政协的挫折和恢复11

五 人民政协的新阶段11

第三节 人民政协发展四十年的基本经验12

一 人民政协要始终如一地高举两面旗帜13

二 人民政协要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15

三 人民政协要充分体现大团结大统一的精神17

四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个基本职能的作用18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史的意义和方法19

一 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史的意义19

二 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史的方法22

第二章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23

第一节 中国人民为争取政治协商解决国是而努力23

一 旧政协召开前的国内形势23

二 政治协商解决国是的提出。重庆谈判25

第二节 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0

一 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准备30

二 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2

三 旧政协会议上中共与国民党的斗争33

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为争取政协会议的胜利共同奋斗38

第三节 蒋介石集团对旧政治协商会议的破坏41

一 不断制造事端,破坏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41

二 挑起军事冲突。召开国民党全会和国民参政会否定政协决议42

三 发动全面内战,彻底撕毁政协决议45

第四节 中国人民为争取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而斗争46

一 南京和谈。中共为挽救和平而努力46

二 中间阶层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彻底决裂49

三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53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6

第一节 响应“五一”号召,积极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56

一 新政协运动的兴起。民主党派领导人进入解放区商筹新政协的召开56

二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民主党派拥护中共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60

三 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的召开64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等缔造新中国的历史文献的通过66

一 中国人民政协一届会议开幕。全国人民空前大团结66

二《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通过68

三 两个组织法的制定与通过73

四 四个决议案(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通过8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82

一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82

二 开国大典84

三 新旧政协的区别86

第四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初创88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组织建设88

一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建立88

二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协商委员会92

三 人民政协的性质以及与有关部门和政协地方组织的关系96

第二节 动员各界人民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1

一 朝鲜战争的爆发,各民主党派抗美援朝联合宣言的发表101

二 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争取抗美援朝的胜利而斗争105

三 通过抗美援朝决议,继续推动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发展110

第三节 协助人民政府实行社会变革113

一 通过《土地改革法》,推动土改运动的全面开展113

二 协助人民政府,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17

三 推动工商业者参加“三反”、“五反”运动121

第五章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展126

第一节 一届全国人大和二届全国政协的召开与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126

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26

二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和召开127

第二节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巩固发展130

一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理论学习130

二 学习委员会的设立,社会主义学院的创办132

三 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133

四 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135

五 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二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的召开137

六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139

第三节 人民政协在曲折中发展140

一 民主党派的历史性进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40

二 反右派斗争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干扰142

三 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开展145

四 为克服三年暂时困难而斗争147

五 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148

第四节 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发展149

一 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发展149

二 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胜利完成152

三 热烈欢迎李宗仁先生归来153

第六章 人民政协工作的挫折和恢复15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政协工作的挫折156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56

二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极力破坏人民政协组织,残酷打击迫害政协委员和民主人士159

第二节 人民政协工作在艰难曲折中缓慢进行162

一 毛泽东、周恩来对政协委员和民主人士的关怀和保护162

二 政协委员和民主人士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65

三 人民政协工作在艰难曲折中缓慢进行168

第三节 统一战线政策的重申和五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召开171

一 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尝试中重申党的统一战线政策171

二 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的召开和五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筹备174

三 五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召开176

第四节 人民政协工作的初步恢复179

一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的恢复179

二 人民政协工作机构的重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组试行组织简则》的制定及工作组活动的恢复181

三 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和学习活动的恢复183

第七章 人民政协发展的新阶段185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人民政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85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点的转移185

二 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任务的提出187

三 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发展189

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重新修订193

第二节 恢复和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优良传统197

一 新时期党对人民政协作用的再认识197

二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及其内容和形式的确定199

第三节 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发展203

一 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统战政策203

二 努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04

三 人民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206

第四节 为和平统一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210

一 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提出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210

二 人民政协为和平统一祖国而积极工作212

三 人民外交友好活动的开展214

第八章 人民政协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前进217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217

一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影响217

二 人民政协阵容的不断扩大221

三 改革开放给人民政协提出了新的任务224

第二节 人民政协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前进225

一 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225

二 协助党和政府进一步落实各项统战政策,促进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30

三 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祖国统一工作231

四 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32

五 加强对地方政协的联系与指导234

六 召开全国文史工作会议,推动文史工作的开展235

七 组织、推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开展学习活动237

第三节 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和发扬239

一 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39

二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243

第九章 人民政协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249

第一节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人民政协发展的推进249

一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推进249

二 七届全国政协组成的新阵营新格局252

三 七届全国政协组成的基本特点253

第二节 民主团结胜利的盛会255

一 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召开255

二 人民政协职能的发挥257

三 参政议政共商国是260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新任务新里程262

一 七届全国政协领导机构的组成及其特点262

二 人民政协新的历史任务264

第四节 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进一步完善268

一 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269

二 人民政协的专门委员会272

三 人民政协的机关建设275

编后余墨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