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务会计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宁学平,张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7500053363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8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务会计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会计的本质与职能3
1-2 会计的对象3
目录3
第1篇 会计基础知识3
第1章 总论3
1-5 会计的方法4
1-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4
1-3 会计的任务4
2-2 会计科目6
2-1 会计基本等式与经济业务类型6
第2章 会计科目与帐户6
2-3 帐户及其一般结构7
3-4 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平等登记8
3-3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8
第3章 复式记帐8
3-1 复式记帐的意义8
3-2 复式记帐的种类8
4-1 资产的核算10
第4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10
4-2 负债的核算11
4-3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核算12
4-4 所有者权益核算13
5-1 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图14
第5章 帐户的分类14
5-2 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图15
6-3 记帐凭证16
6-2 原始凭证16
第6章 会计凭证16
6-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16
6-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17
7-2 帐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18
7-1 设置帐簿的意义18
第7章 帐簿18
7-5 对帐和结帐19
7-4 更正错帐的方法19
7-3 登记帐簿的原则19
8-4 汇总记帐赁证帐务处理程序20
8-3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20
第8章 帐务处理程序20
8-1 帐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20
8-2 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20
8-5 日记总帐帐务处理程序21
9-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22
9-2 财产清查的方法22
第9章 财产清查22
9-1 财产清查的意义22
10-2 企业的会计报表内容及编制方法23
10-1 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编制要求23
第10章 会计报表23
1-1 现金及银行存款27
第1章 货币资金27
第2篇 企业会计实务 工业企业会计实务27
1-3 短期投资30
1-2 其他货币资金30
2-1 应收票据32
第2章 应收款项32
2-2 应收帐款33
2-4 其他应收款36
2-3 预付帐款36
3-2 材料38
3-1 存货的盘存制度38
第3章 存货38
3-3 产成品43
3-5 待摊费用49
3-4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49
4-1 股票投资50
第4章 长期投资50
4-2 债券投资52
4-3 其他投资55
5-1 固定资产增加57
第5章 固定资产57
5-2 固定资产折旧62
5-3 固定资产清理64
5-5 固定资产盘亏65
5-4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65
6-2 递延资产66
6-1 无形资产66
第6章 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66
7-1 流动负债68
第7章 负债68
7-2 长期负债74
8-1 营业收入78
第8章 损益78
8-2 营业支出80
8-5 利润分配82
8-4 营业外收支82
8-3 投资收益82
9-1 投入资本84
第9章 所有者权益84
9-2 留存收益86
10-1 品种法87
第10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87
10-2 分批法89
10-3 分步法91
10-4 分类法98
11-1 会计报表的编制99
第11章 会计报表99
1-1 现金及银行存款112
第1章 货币资金112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112
1-3 短期投资115
1-2 其他货币资金115
2-1 应收票据117
第2章 应收款项117
2-2 应收帐款119
2-4 其他应收款121
2-3 预付帐款121
3-1 商品123
第3章 存货123
3-2 材料物资134
3-4 低值易耗品135
3-3 包装物135
3-5 待摊费用136
4-2 债券投资137
4-1 股票投资137
第4章 长期投资137
4-3 其他投资139
5-1 固定资产增加140
第5章 固定资产140
5-2 固定资产折旧142
5-3 固定资产清理144
5-5 固定资产盘亏145
5-4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145
6-2 递延资产146
6-1 无形资产146
第6章 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146
7-1 流动负债148
第7章 负债148
7-2 长期负债152
8-1 营业收入155
第8章 损益155
8-2 营业支出157
8-5 利润分配159
8-4 营业外收支159
8-3 投资收益159
9-1 投入资本161
第9章 所有者权益161
9-2 留存收益164
10-1 会计报表的编制165
第10章 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165
1-1 现金及银行存款182
第1章 货币资金182
金融企业会计实务182
1-3 存放款项183
1-2 贵金属183
1-4 拆放款项184
2-2 抵押贷款185
2-1 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185
第2章 贷款185
2-3 贴现186
2-6 进出口押汇187
2-5 贷款呆帐准备187
2-4 逾期贷款187
4-1 短期投资190
第4章 投资190
第3章 应收款项190
3-1 应收利息190
3-2 坏帐准备190
3-3 其他应收款190
4-2 长期投资191
4-3 投资风险准备193
5-1 固定资产增加194
第5章 固定资产194
5-2 固定资产折旧195
5-6 固定资产修理197
5-5 固定资产盘亏197
5-3 固定资产清理197
5-4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197
6-1 无形资产198
第6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198
6-4 待处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损失的核算200
6-3 其他资产200
6-2 递延资产200
7-1 存款202
第7章 负债202
7-2 结算业务流动负债204
7-4 借款205
7-3 金融机构往来205
7-5 其他负债207
8-1 实收资本209
第8章 所有者权益209
8-3 盈余公积210
8-2 资本公积210
8-4 未分配利润211
9-1 营业收入212
第9章 损益212
9-2 成本214
9-4 利润及利润分配215
9-3 营业外收支215
10-1 证券业务核算217
第10章 金融性公司特殊业务核算217
10-2 租赁业务核算219
10-3 信托业务核算220
11-1 资产负债表226
第11章 会计报表的编制226
11-2 损益表229
11-3 财务状况变动表230
11-4 利润分配表231
引言233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实务233
1-1 应收票据234
第1章 应收款项234
1-2 应收帐款235
1-4 其他应收款237
1-3 预付帐款237
2-1 材料238
第2章 存货238
3-2 债券投资245
3-1 股票投资245
第3章 长期投资245
3-3 其他投资248
4-1 固定资产增加249
第4章 固定资产249
4-2 固定资产折旧251
4-3 固定资产清理253
4-7 互换配件的核算254
4-6 常备线上料的核算254
4-4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254
4-5 固定资产盘亏254
第5章 无形资产255
第6章 负债257
6-1 流动负债257
6-2 长期负债260
7-1 运输收入264
第7章 损益264
7-3 运输支出265
7-2 内部供应和销售收入265
7-4 运输成本计算266
7-7 工附业支出的核算267
7-6 内部供应和销售支出267
7-5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267
7-10 运输利润269
7-9 运输税金及附加269
7-8 营业外支出269
8-1 投入资本271
第8章 所有者权益271
8-2 留存收益274
9-1 资产负债表275
第9章 会计报表275
9-2 损益表278
9-3 财务状况变动表279
9-4 利润分配表282
1-1 货币资金283
第1章 流动资产283
民航运输企业会计实务283
1-2 应收及预付款项285
1-3 存货287
2-2 长期投资291
2-1 短期投资291
第2章 投资291
3-2 固定资产核算293
3-1 固定资产概述293
第3章 固定资产293
4-3 其他资产296
4-2 递延资产296
第4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296
4-1 无形资产296
5-3 应付工资297
5-2 国内票证结算297
第5章 短期负债297
5-1 国际票证结算297
5-5 应交税金298
5-4 应付福利费298
5-8 预提费用299
5-7 其他应交款299
5-6 应交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299
6-1 营运收入的核算300
第6章 收入、费用、成本300
6-2 投资收益的核算301
6-4 生产费用核算概述302
6-3 营业外收入的核算302
6-5 生产费用核算303
6-6 运输成本的计算304
6-10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305
6-9 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305
6-7 期间费用的核算305
6-8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305
6-12 利润分配核算306
6-11 利润的核算306
7-2 资产负债308
7-1 会计报表概念308
第7章 会计报表308
7-3 损益表310
7-4 财务状况变动表311
7-5 利润分配表313
7-6 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314
1-1 应收票据315
第1章 应收款项315
农业会计实务315
1-2 应收帐款316
1-3 应收家庭农场款、内部往来及其他应收款318
2-1 生产性存货321
第2章 存货321
2-2 商品性存货323
2-3 幼畜和育肥畜325
2-6 待摊费用326
2-5 存货的清查及其盘盈、盘亏、毁损、报废326
2-4 产成品326
3-2 债券投资327
3-1 股票投资327
第3章 长期投资327
3-3 其他投资329
4-1 固定资产增加330
第4章 固定资产330
4-2 固定资产减少332
4-3 固定资产修理334
4-4 固定资产折旧335
5-1 无形资产338
第5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338
5-2 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核算340
6-1 流动负债341
第6章 负债341
6-2 长期负债344
7-1 农业生产成本348
第7章 成本348
7-2 工业生产成本353
7-3 运输成本354
7-4 施工成本355
7-6 制造费用356
7-5 辅助生产成本356
8-1 营业收入357
第8章 损益357
8-2 营业支出358
8-6 营业外收支360
8-5 投资收益360
8-3 管理费用360
8-4 财务费用360
8-8 利润分配361
8-7 本年利润361
9-1 投入资本364
第9章 所有者权益364
9-2 留存收益368
10-1 资产负债表369
第10章 会计报表369
10-2 损益表371
10-3 财务状况变动表372
1-2 银行存款374
1-1 现金374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实务374
第1章 货币资金374
1-3 其他货币资金376
1-4 短期投资377
2-2 坏帐损失379
2-1 应收帐款379
第2章 应收款项379
2-3 其他应收款380
3-1 材料382
第3章 存货382
3-2 库存商品383
3-3 待摊费用388
4-2 债券投资389
4-1 股票投资389
第4章 长期投资389
4-3 其他投资393
5-1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394
第5章 固定资产394
5-2 固定资产折旧397
5-5 盘亏固定资产399
5-4 投资转出固定资产399
5-3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399
6-2 递延资产400
6-1 无形资产400
第6章 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400
7-1 短期负债402
第7章 负债402
8-1 营业收入407
第8章 损益407
8-2 营业支出408
8-5 投资收益410
8-4 财务费用410
8-3 管理费用410
8-8 利润分配411
8-7 本年利润411
8-6 营业外收支411
9-1 投入资本413
第9章 所有者权益413
9-2 留存收益416
10-1 会计报表的编制417
第10章 会计报表417
10-2 会计报表的分析422
1-2 邮电通信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425
1-1 邮电通信企业的特点425
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实务425
第1章 邮电通信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425
2-3 其他货币资金427
2-2 银行存款427
第2章 货币资金427
2-1 现金427
3-2 短期投资428
3-1 短期投资的分类428
第3章 短期投资428
4-3 营业款结算429
4-2 应收帐款429
第4章 应收款项429
4-1 应收款项的内容429
4-6 待摊费用430
4-5 其他应收款430
4-4 应收票据430
5-2 材料431
5-1 存货及其计价431
第5章 存货431
5-3 集邮商品432
6-2 股票投资433
6-1 长期投资的概念和种类433
第6章 长期投资433
6-4 其他投资434
6-3 债券投资434
7-1 固定资产435
第7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435
7-3 递延资产436
7-2 无形资产436
8-4 应付工资437
8-3 应付票据437
第8章 流动负债437
8-1 流动负债的内容437
8-2 短期借款437
8-7 交上级收支差额438
8-6 应交税金和应付利润438
8-5 应收帐款和预收帐款438
9-3 应付债券439
9-2 长期借款439
第9章 长期负债439
9-1 长期负债及其特点439
9-4 长期应付款440
10-3 资本公积441
10-2 投入资本441
第10章 所有者权益441
10-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内容441
10-4 盈余公积和其他所有者权益442
11-2 通信业务成本443
11-1 邮电通信企业费用的概念443
第11章 费用和成本443
11-5 财务费用444
11-4 管理费用444
11-3 其他业务支出444
12-2 其他业务收入445
12-1 营业收入445
第12章 营业收入及财务成果445
12-4 收支差额分配446
12-3 收支差额446
13-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448
13-1 财务报表448
第13章 财务报告表JY。?448
13-4 财务状况变动表449
13-3 损益表的编制449
1-2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意义454
1-1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概念454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实务454
第1章 总论454
1-3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455
2-1 现金及银行存款456
第2章 货币资金及外币业务核算456
2-3 备用金457
2-2 其他货币资金457
2-4 外币业务459
3-3 应付票据460
3-2 应收票据贴现460
第3章 结算款项的核算460
3-1 应收票据460
3-7 坏帐准备461
3-6 应付帐款461
3-4 应收帐款461
3-5 分期应收帐款461
3-8 其他结算款项462
4-3 有关存货的帐务处理463
4-2 存货的计价463
第4章 存货的核算463
4-1 存货的种类463
5-3 短期投资的核算465
5-2 企业对外投资计价的原则465
第5章 投资的核算465
5-1 投资总论465
5-4 长期投资466
6-2 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469
6-1 借款的核算469
第6章 负债的核算469
7-3 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核算471
7-2 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471
第7章 固定资产471
7-1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标准471
7-4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473
7-6 递延资产474
7-5 无形资产的核算474
8-3 直接费用475
8-2 成本项目的划分475
第8章 成本和费用475
8-1 成本开支范围475
8-4 间接费用的核算476
8-5 期间费用477
9-3 营业税金479
9-2 营业成本479
第9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479
9-1 营业收入479
9-6 利润和利润分配480
9-5 营业外收支480
9-4 投资收益480
社会主义财政485
财政485
第3篇 财税体制改革485
第1章 财政管理体制总论485
1-1 社会主义财政485
消费型财政486
社会主义财政在再生产中的地位486
发展型财政487
调节型财政487
生产建设型财政487
福利型财政488
经营型财政488
供给型财政488
财政体制489
1-2 财政管理体制构成489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490
预算管理体制490
财政政策491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49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491
财政制度492
国家预算493
财政杠杆493
财政运行机制493
1-3 财政杠杆493
财政信用494
财政支出494
财政收入494
财政计划495
财政补贴495
财政后备基金496
财政法规497
财政监督497
财政贴息497
财政收支平衡498
1-4 财政收支平衡498
财政结余499
财政赤字499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500
财政透支500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综合平衡501
虚假性财政收入501
综合财政502
软赤字502
硬赤字502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体制504
“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504
第2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504
2-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概述504
“统收统支”预算体制504
“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体制505
“定收定支,收支包干”预算体制505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预算体制505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506
2-2 “分灶吃饭”预算管理体制506
“收支挂钩,增收分成”预算体制506
“固定比例包干,四年不变”预算体制506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507
1988年预算包干体制508
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509
我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509
税收分成办法510
划分税源的办法510
比例分成法510
分税制511
预算收入划分体制511
附加税的办法511
补助金制511
2-3 新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511
中央政府的事权与财权512
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512
财权与事权的关系512
财权512
事权512
税收返还513
转移支付制度513
中央税513
地方税513
共享税513
分级预算514
地方税收体系514
中央税收体系514
中央财政515
地方预算515
中央预算515
地方财政516
乡镇财政517
城市财政517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518
经济特区财政518
民族地区财政518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519
分税制原则520
分税制改革的基本任务521
美国分税制523
2-4 西方各国分税制概况523
日本分税制525
联邦德国分税制527
英国分税制529
预算531
3-1 国家预算概述531
第3章 国家预算制度改革531
复式预算532
单式预算532
国家预算原则533
单位预算533
零基预算533
总预算533
国家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534
国家预算法534
国家决算535
国家预算执行535
复式预算的科目划分与构成536
3-2 复式预算536
公益性预算537
建设性预算537
经常性预算537
经营性预算538
债务收入539
消费性支出539
资本预算539
税收收入539
政府公共预算540
债务支出540
社会保障预算541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541
英国的复式预算542
美国的统一预算542
3-3 西方国家典型复式预算简介542
日本的复式预算543
法国的复式预算544
税收的“三性”546
税收546
第4章 税收基本原理与税制总论546
4-1 税收的概念及一般特征546
税收与国有企业上缴利润547
税收与国家信用547
税收与国家财政发行547
税收制度548
4-2 税制构成要素548
税与费548
税收与罚没收入548
税率549
征税对象549
纳税人549
税收转嫁549
累进税率550
比例税率550
纳税期限551
纳税环节551
定额税率551
税目551
现行流转税制552
税收体制552
减税、免税552
违章处罚552
4-3 现行税收体制构成552
现行所得税制553
现行财产税制554
现行行为税制555
利改税的历史作用556
利改税556
4-4 税收体制改革556
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557
税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原则557
税利分流557
税利分流与分税制557
流转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560
流转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560
第5章 流转税制改革560
5-1 流转税制改革概述560
增值税的税率561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561
5-2 增值税561
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561
增值税的纳税人561
增值税的计算562
增值税的减免562
增值税的退税563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563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563
增值税纳税地点563
消费税征收范围564
消费税的纳税人564
增值税纳税申报制度564
5-3 消费税564
消费税的立法宗旨和原则564
消费税的退税565
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565
消费税额的计算565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566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566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566
营业税的税率567
营业税征收范围567
5-4 营业税567
营业税的概念及特点567
营业税的纳税人567
营业税的减免568
营业税的计算568
关税的纳税人与征税对象569
关税的概念与作用569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569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569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569
5-5 关税569
关税的减免和退补570
关税的计算570
关税税率570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571
资源税的纳税人与征收范围571
关税征收管理571
5-6 资源税571
资源税的作用571
资源税的扣缴人572
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572
资源税的税额572
资源税的计算572
资源税的减免572
资源税税目税额表573
资源税的纳税期限573
资源税的纳税地点573
所得税的特点574
所得税的改革574
第6章 所得税制改革574
6-1 所得税概论574
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575
企业所得税立法原则575
6-2 企业所得税575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576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576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577
企业所得税税率及减免577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578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578
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与期限578
6-3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578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579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579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及其他优惠580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计算580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580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581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582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582
6-4 个人所得税582
个人所得税的立法精神582
个人所得税税率58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征收范围583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规定58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584
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584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58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586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586
行为税587
财产税的特点587
第7章 财产税制和行为税制改革587
7-1 财产行为课税概论587
财产税587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588
房产税的征收范围588
行为税的特点588
7-2 房产税588
房产税的立法精神588
房产税的纳税人588
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税额计算589
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589
房产税的税率和税额计算589
房产税的免税和征收589
7-3 土地使用税589
土地使用税的立法精神589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590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590
土地使用税的免税与征收590
7-4 土地增值税590
土地增值税的征管591
土地增值税的减免591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和税额的计算591
7-6 车船税592
契税的主要内容592
7-5 契税592
契税的立法精神592
车船税的免税和征收593
车船税的税率和税额的计算593
车船税的立法精神593
车船税的纳税人593
车船税征税范围和计税标准593
印花税税率与税额的计算594
印花税的纳税人594
车船税额表594
7-7 印花税594
印花税征收范围594
印花税纳税监督及罚则规定595
印花税的免税范围595
印花税纳税贴花手续595
税收征管原则596
税收征管的目的596
第8章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596
8-1 税收征管体制概述596
税收征管596
税收征管法597
税务登记的内容与基本要求598
税务登记的范围598
8-2 税务登记制598
税务登记598
纳税申报的内容599
纳税申报的对象599
税务登记的种类599
税务登记证的使用与管理599
8-3 纳税申报599
纳税申报599
税款征收方式600
8-4 税款征收600
纳税申报的方法600
减税、免税的申报600
减免税金的管理601
纳税争议的处理601
超缴税款的退还601
纳税检查的内容602
纳税检查制602
纳税担保与税收保全602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602
8-5 纳税检查制602
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603
纳税检查的形式603
税收票证管理604
帐簿管理604
8-6 帐簿凭证管理604
发票管理605
法律责任的范围606
8-7 税收征管中的法律责任606
纳税人的法律责任607
税务执法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理607
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608
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608
偷税抗税的刑事法律责任609
社会主义信用613
信用613
第4篇 金融体制改革613
第1章 金融体制总论613
1-1 社会主义信用613
商业信用614
国家信用614
民间信用615
消费信用615
银行信用615
信贷制度616
利息与利息率616
货币617
1-2 货币流通617
信贷政策617
基础货币618
纸币618
货币职能618
金属货币618
通货膨胀619
货币流通规律619
通货619
货币流通管理620
1-3 社会主义银行621
“大一统”银行体制622
银行体系622
银行622
银行职能622
现行银行体制623
新的银行体制624
传统金融体制625
金融体制625
1-4 金融体制改革625
金融625
新的金融体制626
现行金融体制626
金融制度627
金融政策627
金融法规建设628
投资总量调控629
中国人民银行629
第2章 中央银行体制改革629
2-1 现地中央银行体制629
中央银行629
中央银行调控630
中央银行职能630
现金发行631
信贷规模管理632
中央银行贷款管理633
信贷计划633
中央银行稽核634
利率管理634
存款准备金率635
现行中央银行体制的局限性635
2-2 新中央银行体制635
货币政策635
货币政策工具635
中央银行贷款利率63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637
公开市场业务637
中央银行管理的目标638
中央银行管理的原则639
货币政策委员会640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手段641
2-3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控641
英国中央银行的调控642
美国中央银行的调控643
交通银行645
第3章 商业银行体制改革645
3-1 现行商业银行体制645
商业银行645
深圳发展银行646
中信实业银行646
地区性招商银行646
中国工商银行商业性业务647
专业银行647
中国银行商业性业务648
中国农业银行商业性业务648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商业性业务648
现行商业银行体制的弊端649
商业性信贷利率管理649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及其业务650
3-2 新的商业银行体制650
商业性金融650
国有商业银行650
中国工商银行及其业务650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651
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业务651
中国农村合作银行及其业务651
城市合作银行及其业务651
中国银行及其业务651
股份制商业银行651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652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652
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确定652
3-3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652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内容653
日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654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趋势655
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655
专业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7
第4章 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657
4-1 现行银行政策性业务管理体制657
中央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7
中国农业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8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8
中国工商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9
中国银行及其政策性业务659
政策性银行660
现行银行政策性业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660
4-2 新政策性银行体制660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661
政策性金融661
政策性银行构成661
进出口信贷银行及其业务662
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业务66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业务662
美国的政策性银行663
政策性银行的管理663
4-3 西方国家政策性银行663
日本的政策性银行663
德国的政策性银行664
英国的政策性银行664
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665
第5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65
5-1 非银行金融机构665
非银行金融机构665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665
证券公司规范及业务66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666
保险公司规范及业务666
信托投资公司规范及业务667
财务公司规范及业务668
租赁公司规范及业务668
新的金融市场669
5-2 金融市场669
金融市场669
资本市场状况及发展670
货币市场状况及规范671
股票市场672
短期票据市场672
资本市场管理673
证券交易所673
货币市场管理675
固定资产再生产679
第5篇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679
第1章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总论679
1-1 固定资产投资概述679
固定资产679
固定资产投资680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680
基本建设680
投资680
适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682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682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683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683
1-2 投资体制改革683
高度集中统一的投资体制684
投资体制改革684
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发展685
投资体制改革起步685
投资体制改革的整顿发展686
近期投资体制的方案687
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687
1-3 投资体制改革部署687
公益性项目投融资688
基础性项目投融资688
竞争性项目投融资688
投资决策责任制689
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689
企业法人投资责任制689
投资结构调控690
投资管理和监督690
增长经济学的投资理论691
凯恩斯学派的投资理论691
1-4 投资理论691
发展经济学的投资理论692
科尔内的投资理论693
中国的投资理论694
单一国家投资主体695
投资主体多元化695
投资主体改革695
第2章 投资主体的改革695
2-1 投资主体改革总论695
投资主体695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主体696
现行投资体制评价696
现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存在的问题696
中国企业投资主体的形成和发展697
企业投资697
2-2 企业投资主体697
企业投资主体之一:企业集团698
企业投资主体的职能和任务698
企业投资主体之四:股份公司699
企业投资主体之三:单厂或多厂式企业699
企业投资主体之二:联营公司699
银行投资700
2-3 银行投资主体700
企业投资主体的资金渠道和筹集方式700
现代企业投资主体的权、责、利700
银行投资贷款合同701
银行投资主体的资金渠道和筹集方式701
银行投资的产生和发展701
银行投资主体的职能和任务701
政府投资702
2-4 政府投资主体702
银行投资贷款程序702
银行投资贷款风险702
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任务703
现行政府投资主体的形成和发展703
地方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任务704
中央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任务704
地方投资公司705
部门投资主体705
国家专业投资公司705
现行投融资体制707
国家财政拨款制707
第3章 投融资体制改革707
3-1 投融资体制改革总论707
投融资体制707
长期资金市场708
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708
投融资结构失衡709
投融资总量失衡709
资金市场发育滞后710
投资主体事权与财权不对称710
基本建设基金制711
现行政府投融资机制711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711
3-2 政府投融资体制的转换711
建设债券71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712
国际债券713
政府股份投融资机制714
政府投融资机制转换目标714
指令性基本建设贷款714
政府外债投融资机制715
政府内债投融资机制715
国有资产存量投融资机制715
企业债券融资716
企业信贷融资716
3-3 企业投融资机制的完善716
现行企业投融资机制716
企业融资租赁717
企业股份融资717
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目标718
企业直接引进外资718
企业债券的发行与管理719
企业证券投融资机制719
企业自有资金投融资机制719
企业股票的发行与管理720
深圳证券交易所721
上海证券交易所721
中国的证券市场721
企业集团投融资机制722
现行投资决策体制评价723
传统投资决策体制的弊端723
第4章 投资宏观调控体系723
4-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体制改革723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决策体制723
政府的投资宏观调控部门724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宏观调控724
投资决策体制改革内容724
4-2 投资宏观调控724
计委、财政、银行的关系725
现行银行投资宏观调控725
现行计委投资宏观调控725
现行财政投资宏观调控725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标控制726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登记制度727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727
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调控727
国家投资信贷基金的资金构成728
国家信贷基金制度728
投资结构的宏观调控728
4-3 国家信贷基金制度与国家开发银行728
国家开发银行729
国家信贷基金的管理制度和规定729
投资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730
投资宏观调控的计划机制730
4-4 投资宏观调控机制和手段730
汇率对投资的调控731
法定存款准备金对投资的调控731
利率对投资的调控731
投资立法的目的和指导思想732
4-5 投资立法732
税收对企业投资的调节732
中国投资立法的基本内容733
中国投资立法的对象和适用范围733
投资立法的作用733
国外的投资立法733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735
国有资产735
第5章 国有资产管理总论735
5-1 社会主义国家有资产735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736
经营性国有资产736
公益性国有资产737
国有流动资产738
国有固定资产738
资源性资产739
无形资产740
国有资产管理741
5-2 国有资产管理741
金融性资产741
国有资产投入管理743
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和目标743
国有资产存量管理744
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管理74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746
5-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746
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747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74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749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749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752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752
5-4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概况752
外国国有资产经营的几种主要形式754
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含义和原则)755
所有权755
第6章 国有资产产权经营管理体制755
6-1 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755
国有资产收益权756
国有资产法人所有权756
国有资产最终所有权756
产权制度757
国有资产处分权757
产权转移758
产权交易758
产权界定758
产权明晰与产权模糊759
国有资产产权经营760
企业产权交易市场760
产权社会化760
国有资产存量761
6-2 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和增量管理761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761
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方式762
国有资产存量调整762
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管理764
国有资产增量管理的任务与原则765
国有资产保全767
6-3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767
固定资产增量管理767
流动资金增量管理767
技术进步中的国有资产保全768
通货膨胀经营环境中的国有资产保全768
体制缺陷中的国有资产保全769
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分配制度769
国有资产报告制度770
国有资产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770
国有资产的监督控制制度771
6-4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772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原则772
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职责和任务772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773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774
第7章 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775
7-1 现代企业制度775
现代企业制度775
企业法人所有权776
公司制776
国有独资公司778
国家控股公司778
国有责任有限公司779
股份有限公司779
国家参股公司779
国有股票上市公司780
企业国有资产支配权781
企业国有资产使用权781
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权781
企业国有资产占有权781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权782
国有企业领导制度782
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783
企业国有资产的增值783
7-2 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783
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784
国有资产收益的界定785
7-3 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分配785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原则785
国有股份公司中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785
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状况及问题786
租赁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收益分配787
利税分流企业中国有资产收益分配787
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收益分配787
政策性亏损的弥补788
国有企业经营性亏损的处理788
资产收益的解缴788
7-4 企业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与评估789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789
国有资产清查790
国有资产评估790
国有资产清理792
热门推荐
- 239741.html
- 3678369.html
- 896840.html
- 1477336.html
- 3718228.html
- 3019376.html
- 3123162.html
- 3371179.html
- 3513592.html
- 3243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1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6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6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7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4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8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3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