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九卷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九卷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
  • 姚永超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九卷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东北经济近代化的“空间范式”探讨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港口—腹地”分析框架的相关概念4

第二节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回顾9

一、1895—1931年:地志的编纂10

二、1932—1948年:传统经济地理学成果的涌现10

三、1949—1977年:重点研究生产关系11

四、1978年以来:生产分布的再认识12

第三节 本书写作主线和基本资料说明12

一、本书写作主线12

二、基本资料说明17

第二章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历史基础与影响因素19

第一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19

一、东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19

二、自然分区二元张力的历史性冲破23

第二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历史基础25

一、柳条边:清前中期东北的自然、经济和政治分界线25

二、南部的农业区27

三、东部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地区31

四、西部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地区32

第三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影响因素34

一、移民与东北经济开发34

二、日俄侵略与东北经济开发39

三、清末、民国时期政府对东北的经济开发45

四、三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消融与近代经济区的形成49

第三章 港埠开放、对外贸易发展与辐射腹地51

第一节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51

一、口岸开放的时空格局51

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53

第二节 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分析65

一、1907—1931年各口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65

二、1907—1931年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66

三、伪满时期各口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地位80

第三节 各口岸辐射腹地81

一、营口港腹地的盈缩81

二、南满铁路干支线延伸与大连港腹地空间的拓展87

三、安东港的腹地空间99

四、俄国(苏联)海参崴港对东北北部地区的影响102

五、朝鲜北部港口对东北东部地区的影响105

第四章 交通运输与通信体系近代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109

第一节 南部沿海港口的修筑与海运发展109

一、新式港口的修筑及其运营109

二、海洋航路的开辟和轮船运输的发展116

第二节 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的兴起119

一、以港口为指向的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119

二、公路的修筑和汽车运输129

三、航空交通的兴起132

第三节 传统大车与内河帆船运输的延续132

一、大车运输的普遍133

二、河运的变迁137

第四节 邮政与电讯的发展141

一、从通商口岸开始的邮政141

二、电讯的兴起和发展144

第五章 农垦拓展和农业商品化的空间过程与格局148

第一节 农垦的空间过程148

一、由南向北、由内及边的农垦过程148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153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新变化155

一、农垦企业的兴起和发展155

二、近代农技的引进和推广158

第三节 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空间结构162

一、大豆专业区的形成与重心推移162

二、粮食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趋向165

三、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168

第四节 林、牧副业的外向化172

一、林业的采伐和运销172

二、畜牧业的分布和商品化174

三、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179

第六章 工业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182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勃兴与分布182

一、出口加工和进口替代轻工业的勃兴183

二、南满、中东铁路工业带的初现190

第二节 伪满时期重工业发展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196

一、满铁、满业主导下的重工业发展196

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201

第七章 商业体系和金融中心的变迁205

第一节 以商埠城市为中心的商品市场网络的形成205

一、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全面开放与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205

二、区域中级市场与口岸城市、腹地城乡的经济互动213

三、腹地集镇与村落初级市场的发育218

第二节 商品流通结构的演进221

一、19世纪后半期以营口为中心的商品交易221

二、20世纪前期以大连为中心的商品流通226

三、伪满时期对商品流通的统制232

第三节 金融中心的变迁234

一、1931年前以港埠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体系234

二、伪满时期统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金融统制250

第八章 城市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256

第一节 商埠城市的密集诞生256

一、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型政区“市”的孕育258

二、内陆商埠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262

第二节 铁路交通枢纽和工矿业城市的兴起265

一、铁路附属地与近代城市的兴起及转型265

二、其他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268

三、工矿业城市的崛起271

第三节 城镇规模的急剧壮大与地域差异274

一、大城市的急剧发展275

二、中小城镇的迅速增长281

三、城镇发展的地域差异286

第四节 以港埠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结构体系287

一、清中期东北城镇的连接结构288

二、营口一口开放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289

三、南、北港口并存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289

四、伪满时期满铁一元化管理下的城镇连接结构290

第九章 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及区域发展分异292

第一节 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292

一、基础设施布局的外向性292

二、经济的商品性和输出性293

第二节 经济近代化的南、北分异与其成因294

一、商业发展差异295

二、工业发展差异297

三、农业发展差异302

四、区域发展落差的历史地理成因306

第三节 港埠经济区近代化发展的个案分析309

一、“营口—辽西”港埠经济区构建的滞碍309

二、“安东—辽东南”港埠经济区发展的困境313

后记316

表图总目318

参考征引文献举要321

索引332

热门推荐